二月二 龙抬头——你该知道的风俗文化


今天一定有不少朋友们都收到了“二月二”的祝福,可以说是被龙抬头刷屏了朋友圈。下面由小编带你科普一下千年传承的二月二风俗文化。

典故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我国多地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呼风唤雨的主宰。因此也有许多关于龙抬头的传说。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抬头”的历史传说。

民俗

北方祭祀龙神:

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人们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南方祭祀土地神

南方相对北方来说,山多、江河多而土地少。据此就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敬土地神。

剃龙头求赐福: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其它习俗:

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还有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等等。

美食

二月初二“龙抬头”,万物此时真正苏醒,春来了。这一天祈龙赐福,吃的食物多也与“龙”联系在一起,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吃春饼叫吃“龙鳞”。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本文为健泰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青岛李沧健泰堂门诊部是以原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德旭、中医科主任王泽山为首席专家,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诊治方法,以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为特色,以治疗各种疑难病为追求。

对各种皮肤病:湿疹皮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重度痤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虫媒性皮肤病(如蜱虫、恙虫、蜂、蝎、蜈蚣蛰伤)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肠易激综合征等)、颈肩腰腿痛、心脑血管病、风湿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较好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