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张阴线微距图,分析汉代砣工、手刻工与现代机工的区别(干货)

虽然鉴定玉器需要综合分析,但不能作为我们偷懒的借口。只有每个方面都有了功力,才能宏观把握,今天只说阴线。

一、砣工

汉代片状玉器,往往出现绵延连续的长阴线,非常漂亮,这是勾砣制作而成的。片状玉器容易手持,勾砣蘸着潮湿解玉砂在平面上加工。整体连续,局部也会有接砣痕迹。

放大看,阴线由一个又一个砣痕拼接而成。由于勾砣为圆形,有弧度,故产生的砣痕,也会中间深两头浅的效果。沟底呈现磨砂状,这是解玉砂反复碾磨形成的。砣痕底部,一般不会出现长的平行线(鉴定要点)。这种接砣痕迹,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春秋为青铜砣,硬度不够,所以接砣痕迹更加明显,如串串肠。

二、手刻工

汉代徒手刻划工艺,一种为汉八刀,一种为毛雕。

汉八刀是徒手抓握金属或砂岩类工具,在阴线起稿后,反复推磨而成的。金属工具需带动潮湿解玉砂,砂岩类不需要解玉砂。主要特征是沟底会有平行划痕,划痕也带包浆,有老化痕迹。这种痕迹主要出现于玉蝉、玉猪握、玉翁仲、分区玉璧等器型之上。

另一种是徒手抓握尖锐的细石器,直接在玉器表面进行刻划。这种线条比较粗犷,沟底有晶团、凸脊等。

徒手刻划工艺,在汉代圆雕玉器上常见,这是因为圆雕作品细节处,不容易直接上砣机,徒手刻划更为方便。线条经常出现毛道,转弯处有放射状冲出痕等,这种工艺在汉代部分玉印上面也常有呈现。

三、机器工

现代机器工利用电动砣具制作,高速旋转、单向转动、快速削磨。

线条整体一致,宽窄没有变化,深浅没有变化,往往会出现拉锁状崩口。转弯处有两种,或者没有拼接痕,直接转弯;或者刻意仿制拼接痕,生硬呆板。真品的线槽内,有明显的灰,换句话说,古玉的阴刻线,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好地方”。真品沟底的附着物,非常结实,很难清理掉,而仿品的灰或土,都是简单涂抹,或用胶粘住,时间久了就脱落了。不管造假者如何精雕细琢,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会变的,呈现在器物上,一定会有漏洞。

经过本文学习,上图1-6,是真是假,你能分辨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