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笔记||为什么要先学写近体诗而不是古体诗
曾经有人自恃有学问,我听他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要学写旧体诗应该先学《诗经》。我听了,不以为然。有人说:“任何事情都要寻根溯源,这话有什么不对呢?”我反问道:“如果照这个逻辑,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我们练书法是不是都要先练甲骨文?”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学习技艺,不是看它产生的时代早晚,不是越早学习价值就越大。我上面说的书法就是这个道理,甲骨文够古老,可是练书法的人有多少认识甲骨文呢?我们练书法一般都是先练楷书。
我们再回到旧体诗这个话题。我们知道旧体诗中的诗指的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律诗、律绝、长律),古体诗当然比近体诗要早很多年出现。从《诗经》到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也没有消亡。有人说,既然古体诗比近体诗早,近体诗产生后古体诗也存在,为什么不先学写古体诗,要学写近体诗呢?还有人说,古体诗不像近体诗那样有严格的格律,不是更容易学吗?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一个初学旧体诗的人而言,他写诗本来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你首先告诉他学古体诗,没有格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的人会想,我随便编几句顺口溜就是一首诗。对于古文化修养不高的人而言,那是很容易把诗写成顺口溜的,毫无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言。我前面说的《顺口溜不能代替规范的旧体诗》就是这个道理。大家要注意,没有规矩的东西其实更难写,在语言和技巧上更要下功夫,古体诗其实要写好并不容易。相反,如果先学近体诗,就得用格律约束作品中的每一个字,不断推敲,作品质量肯定不一样。为了格律,有时候要换新词,这就要求诗人增加知识储备,反过来激发诗人不断学习。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加强文化修养来指导写作,又通过写作反过来激发自己不断学习文化。
而且,对于古典诗歌的发展,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从《诗经》到唐以前的作品,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那个时候还没形成规范,不能代表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只有唐代,诗有了成熟的格律后,才形成了真正的黄金时代。有了近体诗,才有了后来的词和曲,它们都是受近体诗的影响形成的新的诗歌体裁。我们今天学写旧体诗,当然是先从近体诗开始,然后过渡到词和曲。
请大家注意,我只是说学写旧体诗先学近体诗,并不是说古体诗不能写。真正具备了一定的积淀,还是可以写古体诗的。我还是那句话,古体诗要有一些古味,我们不能把不合近体诗格律的顺口溜都看作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