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类:《散文小花》36 《故乡旧事》  20、“挑箩” 的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36

《故乡旧事》

20、“挑箩” 

解放前,在蕲州码头上搞搬运工作的人,称为“挑箩”。

我二姐朱梅尔嫁给竹瓦汪兴塆的汪松树,为了谋生,二姐夫便到蕲州当了挑箩的,所以我对当年抗箩工人的酸甜苦辣也有一些了解。

旧时挑箩工人一个肩膀,一根扁担,两只箩筐。扁担、箩筐都是特制的:扁坦又长又厚,既当挑货物的扁担,又当抬重物的木杠。散装货物不能打包的用箩筐挑,搬运工人用的箩筐又大又结实,且上下口径基本一样,不是平常那种上圆下方的普通箩筐。

那时挑箩的人经常要扛一、两百重的包、挑一、两百斤重的货物或者多人抬几百斤、千余斤的大件上下船,不是身强力壮、不怕吃苦的后生,是吃不了这碗饭的。

挑箩人的收入虽强于贫困农民,但比起他们辛苦劳动所换来的运费,工钱是太少了。那时,蕲州的码头是私人占有,把头们层层盘剝挑箩人的血汗钱,挑箩人用来糊口的是少得可怜的一部分。

我二姐一家随姐夫搬到蕲州,租房居住,二姐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大口阔,生活维艰,省吃俭用,免强度日。

旧时的挑箩人,生老病死无人过问,病倒了,出了工伤事故,只得自认倒霉,一天不出勤,就没有工钱。因病、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便被码头除名,只有另谋生路。

笔者的长篇章回小说《春山风云》(春山是蕲春的化名)五部曲第四部《大浪淘沙》,第130回对旧时码头工人的描写,就取材于当年蕲州的挑箩人,现抄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旧时的码头工人称为挑箩,干的是笨重劳动,经把头们层层盘剥后,获得的报酬难以养家糊口,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法则,迫使工人们 “吃货”了。工人们在搬运货物时,能熟练地从货包中掏出一些“货”来,不管是盐糖茶果,还是各种主副食品、山珍海味,只要是能够填肚子,或是能够变钱的,都掏一些出来,以维持生计。押运的老板再机灵,盯得再紧,也无法阻止要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工人们破包掏货。

潘桂花(为新四军服务的地下工作人员)的茶馆是码头工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大风天气,长江封航了,工人们没活儿干了,便三五成群地坐到茶馆,喝杯茶,聊聊天,轻松一下疲惫不堪和身体,打发那个令人烦闷的时光。

今天,大概是寒潮来了,呼啸的北风,在江里掀起了巨浪,大江停航了。早饭后,一些工人陆续坐到茶馆里来了。潘桂花仍紧锁眉头,和李成东(潘桂花助手)一道招待这些码头工人。

一杯热茶捧在手里,工人们便发起牢骚来了。

一位戴着破毡帽,头发已经花白了的老工人骂起天来:“他娘的,这天也跟我们过不去,刮这大的风,没活儿干了,只好喝西北风了。”

坐在他对面的一位小伙子,脸色红润,身强力壮,这冷的天,他上身只穿着三件单衣,下身仅穿一条裤子,他接着老工人的话说:“老三叔说得不错,这些时倒霉透了,搬运的尽是一些布包,能动手的货,一点儿也没有,这西北风是喝定了。”

潘桂花紧锁着的眉头,忽地一展。“师傅们,哪一位有茶叶出手?好的,一般的,我都要。”

潘桂花茶馆里的茶叶,相当一部份是来自这些工人,工人们从货包里掏出来的茶叶,特别是好茶叶,几乎都是在这儿出手。

一位光头的中年工人连连摇手:“这些时,搬出搬进的尽是棉布,哪来的茶叶,你问问老三叔,看他还有没有。”

被称为老三叔的,就是戴毡帽头发已花白的老工人,他是珍州(蕲州的化名)码头上被认为是掏货的老师傅,他在包外一摸,就能判断包内是什么货。此时,他也连连摇头:“这些时全是布包,一色的棉布,都是从上海运来的,他娘的,哪来的茶叶!”

“巧哇!怎么光只运布,不运别的货?”李成东趁机插嘴问道。

“全是日本人押运的”。一位戴鸭舌帽,穿蓝色上衣,年纪较大的工人说,“据说这是一批军需物资,不全部运完,不准运别的货物。”

老三叔补充说:“江边的储运仓库快装满了,这批布大概快运完了,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别的货运来珍州了。”

潘桂花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新四军奇袭儲运仓库,夺棉布,解决战士们冬衣问题)在脑子里形成了,她笑容满面:“师傅们别不高兴了,老三叔说得好,要不了多久,布运完了,好运便会来了。”

新中国诞生了,蕲州搬运站成了国营单位,“挑箩” 的人和广大的农民一样翻身作主人了。

2018、10、22、

朱升2018、12、14、

蕲春县朱升

2021、11、3、

(0)

相关推荐

  • 【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水码头/潘新日

    水码头一头扎进水里,挺着用石头搭起的脊梁,把水和岸连在一起. 老辈人谋生,水码头就是他们的饭碗. 南来北往的船在这里停留,把船上的货卸下来,把岸上的货装上去.码头上的人,成了这些货物的腿.随同这些货物 ...

  • 三门峡陕州古城南门,南关及陕州火车站

    湖柳依依,半城烟雨.天鹅湖与砚湖中间的河堤柳树繁茂.来自西伯利亚的天鹅在此憩息,从此走过,有谁可能知道,这条河堤下面曾经是古城的南城墙及南门所在. 宝轮塔的铃声叮当作响,历800余年,俯瞰着此地的云卷 ...

  • 想起儿时读过的课文

    读小学时,老师教导我爱国家.爱人民.这些教育通过一篇篇课文,扎根在幼小的心里,影响至今.在国庆期间,想起儿时读过的课文,心里充满脉脉温情. 大雪下 大雪下,大雪下, 遍地铺白银, 枝头开梨花. 奶奶抹 ...

  • 《集装箱改变世界》|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家.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集装箱的商业史,作者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物件入手,告诉我们集装箱是怎样推动全球化的. 核心内容 第一, ...

  • (散文百家)王自亮/光 棍

    散文百家 光 棍 王自亮(河南长垣) 光棍是天不怕.地不怕.强势的意思.乡言说谁谁光棍.意思就是特别横,没人敢惹.这样的人多是身无一物.无牵无挂之人.人无恒产,必无恒心.当一个人身无系绊时,他又怎么能 ...

  • 悠悠大公桥(17)

    ▲素描 茶馆 罗洪波说过: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茶馆,在宜昌,无论是老码头还是洋码头,都会有油货茶馆和行业茶馆.油货茶馆盛行于宜昌,除了门口设一茶炉,茶炉上放几把白铁茶壶供应开水泡茶,同时还有炉灶上置有铁锅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 《故乡旧事》 1、故乡蕲春县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 <故乡旧事>   1.故乡蕲春县 我的故乡蕲春县,是我国医药双圣李时珍的诞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教授县. 我这一辈子曾到四川 ...

  • 散文类:《散文小花》3 《故乡旧事》2、古镇竹瓦店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3     <故乡旧事>2.古镇竹瓦店 竹瓦店是个古老的小集镇,是我诞生的地方.我祖籍朱荣户的下朱荣村,在父亲泽兰先生手上迂到 ...

  • 散文类:《散文小花》5《故乡旧事》3、桃花盛开的地方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5 <故乡旧事>3.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对故乡下 ...

  • 散文类:《散文小花》6《故乡旧事》四、始祖朱熹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6 <故乡旧事>四.始祖朱熹 湖北省蕲春县朱荣户朱姓族人是朱熹的后人,奉朱熹夫子为始祖.我家祖传的祖宗牌位,正中写着: 始制焕 ...

  • 散文类:《散文小花》8《故乡旧事》五、两位举人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8 <故乡旧事>五.两位举人 蕲春县赤东镇下朱荣村,前清时出了两位举人,一位武举,一位文举. 武举的名讳.生平,我尚不清楚,听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3《故乡旧事》  6、举人生平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3 <故乡旧事>               6.举人生平 举人源谷先生本人没有文字留下来,他的生平无人知晓.幸好朱氏宗谱中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4《故乡旧事》7、红头湖日出.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4 <故乡旧事> 7.红头湖日出.              红头湖在我少年时期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难忘的记忆,是湖上日出.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5《故乡旧事》 8、举人旗杆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5 <故乡旧事>     8.举人旗杆 源谷公晚年得膺功名,秋闱高中副举人,光宗耀祖,享誉遐尔. 为旌表举人公的学识.业绩,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6 《故乡旧事》 9、下朱荣三件宝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6 <故乡旧事>  9.下朱荣三件宝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下朱荣有三件宝:片柴火.清泉水.碾子米. 今天的年轻人一定不明白,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