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可能在各种园区的生产企业中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今天说的混合所有制,和国企混改有着较大的区别。因为国企混改的当事方是国企,也就是国企中引入民间资本;而各园区以前就较为常用的混合所有制,是中型以上的民企在园区投资时,园区的相关国企投入一定比例的股份。近两年园区企业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化,在国企混改困难不小的情况,这边效果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前几月三星卖给TCL华星的“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只有60%是三星公司的,另外30%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而这家园区管委会100%控股的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公司还对园区的其他核心企业也进行了类似投资。这种模式以前是在实力较强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园区相对多一点,现在已经有向内陆扩展趋势。
扩展的原因说出来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被形势逼出来的。我接触的化工企业比较多,特别是化工生产企业。大家是清楚的,化工生产企业的投资是不小的,以前这些民企经营得都不错,但是从油价爆跌加经济下行压力,宝宝们那真是一个苦啊。
于是以前的纳税大户,日进斗金的化工企业们,由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的开产不足,出现亏损,到卖掉股份和重组等。这些企业出现问题固然有经营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环境和由此带来的市场原因。由于环境没变,那么重组后的情况一般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几轮重组下来,如果这家企业对当地的园区非常重要,一般就会由园区让下属企业来帮扶,并逐步变成该企业的第二或第三大的股东,以此来稳住新进入的投资者以免出现园区支柱产业真破产的情况。
这种帮扶帮成股东的情况,我在西南好多的园区都看到了,从其初步的效果来看,虽然有两种经营体制带来的很多文化冲突,但总体效果还不错。应该说这些园区的管理部门已经是不惜血本在帮助企业了,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帮助肯定不只有白给补助一种,这种入股的形式应该好处多多,后面再说。
我还遇上几个在某园区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反映,现在来园区投资的化工企业,好多主动就提出来让园区占一定比例的股份,并且以此作为投资的条件。现在的招商还得备点股本金才行了。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相关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生产企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企业,现在的毛利率一般较低,很容易产生亏损。而在这几年的市场波动中,好多企业已经把这些年的盈余给消耗得差不多了。必须引进新的合作方,而房产公司等有钱的行业外的资金肯定不想进入这种行业。那么找所在地的管理方就是大家不多的选择。
二、环保和安全等管理收得越来越紧,民企背景的企业在很多评审和检查的专家面前,总觉得不太放心。并不是专家们都苛刻,而是民企在这方面的投入确定不上心,给大家的印象就不太好。那么引入这种园区背景的股东后,除了新身份在融资等上面占优以外,还可以利用园区的资源,以免遇上刻意来刁难的情况。
三、银行的朋友们是知道的,民企除了普惠金融以外,在大额的贷款上利率都是很高的。以前大家毛利率很高,不太在乎贷款利率的高低,但现在毛利率已经低到差不多贷款利率持平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引入这种园区背景的股东后,这些生产企业贷款上部分情况下,真能享受到一些以前享受不到的待遇,比如贷款的优惠利率。
四、园区设立的这些公司,可以在此企业困难或者新建时吸入一些股份来,等企业经营正常稳定后,出售这些股份。应该很多情况下并不会亏损,甚至会略有盈利,而这些资金可以用作新的帮扶和招商的资金储备。这样可以让企业在和所在的园区共度难关,也共享一部分收益出来。这就有点像储备粮或者储备肉之类的情况,平抑市场的波动,只是这个市场是非上市的生产企业的资本,而不是肉或者粮。
无心插柳的这种混合所有制是否能开出花来,我觉得有希望,不知道朋友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