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文物年代:西周早期
出土信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簋,流行于中国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饭食,是古代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的器皿。在商周时期,簋除了作为盛放食物的器皿之外,它也是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簋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利簋的主要部位腹上用饕餮纹来装饰,属于幻想的神话动物。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饕餮纹的形象被刻划为以鼻梁为中心,眉、眼、耳、角分别以对称形式排列在左右两侧。饕餮纹所呈现出的狰狞恐怖具有一种神秘的威严感,体现了奴隶主上升阶段时的历史必然力量,是一种“狞厉之美”;但也体现了兽性的残忍,即美中有丑。该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利簋铭文记述了武王牧野之战获胜的经过,字迹凝重稳健,为西周早期的代表作品。它不仅是目前所发现的一件西周最早的青铜器,而且是迄今发现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早一件珍贵文物。
青铜利簋见证了中国古代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既为我国西周历史、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也是中国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被誉为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