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前常务副总裁洪天峰:成功的企业变革,需要清晰三件事
来源:《华为人》、学华为头条(华思华智库旗下学华为大学主打栏目学华为管理资讯头条)
编辑:华思华智库(华为离职员工组织(华友板凳会)创办,专注一站式学华为大学),商务联络请加工作微信(huasihuasxy)
我们今天面临的经营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着变数。巨压之下,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要不断活下去,就必须主动变革,以变求生。但在变革中却很少有企业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
我们变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推进管理变革的思路是什么?
领导干部在管理变革中的责任是什么?
2002年的华为也经历着艰难背景下的变革,任正非称其为“华为的冬天”,那么华为在变革中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以上问题的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华为前常务副总裁洪天峰当时的一篇文章来看一下,原文刊登于华为内部杂志《华为人》。
01
一、为什么要进行管理变革
我们今天面临的经营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着变数。变化、风险、机会、收益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
一个企业必须用其自主能动性,不断应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才能生存与发展。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没落的企业。企业不没落,要不断活下去,就必须用创造性思维,主动变革,以变求生。
华为在当前较低迷的产业环境下,面临较大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我们的管理水平低,运作效率不高。要过冬,一定要将管理变革提到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管理变革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我们在未来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02
二、推行管理变革的目的
推进管理变革,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厉行节约,提高人均效益,为了改变过去那种粗放的运作方式,改变过去各级主管不对成本负责,不对产出负责,不对人均效益负责的状况。
管理如果上不去,我们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持续的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也会背上高成本的负担。我们现有的人员规模就会不断蚕食我们的利润,我们的研发力量就没有办法围绕客户需求快速整合,就没有办法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最终,我们可能面临“几不像”的尴尬局面,既不具备大公司快速复制、规模运作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丧失了小公司快速灵活响应的能力。华为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跨越了小公司成长时期,我们只能向前走,向业界水平看齐,持续、有效提高我们规模运作的职业化管理水平。这是一条必须渡过的大渡河。
1999年3月,以IPD项目的启动为标志,公司开展了跨全流程的业务管理变革工作。任总当时说过一句话:“华为当前最重要的是管理,华为的潜力也在于管理,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都进步了,华为的能力就增强了”。的确,按照西方友商现有的规模和人均产出,我们还有几倍提高空间。
管理是生产力,推进管理变革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打粮食的能力,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为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的能力,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为客户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服务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实际上,通过推行IPD/CMM等变革项目,我们已经在产品上市周期和产品质量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从第一季度的IPD测评指标来看,中等复杂度项目的周期已经从去年的87.8周缩短到67.1周。宽带的一个项目组,是去年IPD30%推行的一个项目,10个月走完了GA,产品正式推向市场,批量供货,一直很稳定,对比以前同等复杂度的产品,在质量/综合目标的达成上大大提高。
这些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管理变革,就是为了使公司平静下来,规范起来,提升公司规范运作和职业化能力。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的管理与国际开始接轨。这种进步使我们今天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逐渐赢得海外客户的认可、尊重和订单。
03
三、推进管理变革的一些思路
公司要在今、明两年完成组织行为的流程化建设,以及这些流程的运作电子化。IPD、ISC明年二月起要进入实用,并在实用中完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思路推进管理变革:
1、集中精力将系统级的流程框架打通融合,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运作体系,实现公司业务层端到端地打通,通过PDM实现IPD、ISC和财务变革项目连接,在产品开发方面将IPD流程与市场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初步连接。
2、为每个PL-IPMT成立一个跨部门的管理领导小组,赋予这个小组行政权力,负责拆掉不适合IPD流程运作的部门墙,打通全流程,打破行政壁垒,解决部门配合中的矛盾问题,流程高效运作问题。但是,这个领导小组不是去替代PL-IPMT,也不是多了一层组织,业务决策仍由PL-IPMT来负责。高级干部不应该划地为牢,要从全流程业务绩效来考核部门的绩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和流程运作的高效率。
3、建立起变革推行和持续优化的机制和能力。今年底,IPD流程将把主要功能部门的流程融合进去。之后,我们要增强自我的吸收和优化能力,使变革更切合华为业务实际需要,逐步减少对顾问的依赖。
4、建立公司级KPI和IPDMETRICS衡量指标的联系,严格但不僵化地把测评体系推行下去,保证公司组织变革和流程变革相一致。要将变革进展指标纳入中高层干部的考核,加强中高层干部对变革工作的支持。包括明确建立PIRB和PL-IPMT的考核评价机制。
5、在变革的推行中,培育一支中层干部组成的战略预备队。随着流程和IT的建设,我们可能要撤并一些部门,并进行定岗定编,就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干部。这些干部的出路在哪里?那些对公司忠诚,能吃苦耐劳,能担责任的干部,同样是我们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就把他们放到这个战略预备队和资源池中。通过艰苦的培训与锻炼,当出现新的市场机会和新的增长点时,这支战略后备力量可以随时响应公司的号召扑上去,去抓机会,去承担重要的岗位责任。
6、对参与变革推行工作积极投入、绩效明显的优秀员工,要及时给予激励;对抵制、拒绝变革的采取降职、降薪乃至末位淘汰。同时,加强跨部门之间人力调配以保障公司的战略重点;进行适当的组织整合,多一些角色少设置一些部门,拆掉一些庙,疏通瓶颈,提高流程运作效率。
04
四、领导干部在管理变革中的责任
任总曾引用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一句话要求我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高级干部就越是要在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舞起队伍必胜的信心,引导队伍走向胜利。任总的这个要求也适用于我们的管理变革。
变革的成功来自领导干部的推动,变革的失败也一定来自领导干部的怀疑和阻力。管理变革到现在,已经走到关键的时刻,坚持就是胜利。
从现在到明年IPD/ISC全面会战,以及到以后持续的管理改进,变革的理念会成为我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基本的工作态度。而变革必然会要求我们的组织和员工走出自己以前的“舒适区”,按照流程和规范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甚至是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能舍得自己短期的利益得失。
我认为各级主管首先要成为变革执行的坚定拥趸,树立对变革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然后再用自己的表率行为感染、引导自己团队中的每个员工。
领导干部对变革不能做旁观者,对变革的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停留在仅仅要求下属身上,而应该从自己做起,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支持和领导公司的各项变革,把变革的要求切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不断改变自己以前习惯的“土八路”做法,变革要从领导干部先变起。不能等所有人都职业化、规范化了,就剩下领导干部成了最后一个需要改变的人。
只要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投身变革,拥抱变革,我们的变革就一定能成功。为了公司不断地活下去,静水潜流,坚定不移地把变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