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大有门道,如何应对孩子呕吐?

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常见病证。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由于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多合称呕吐。

小儿呕吐以婴幼儿及夏季易于发生。凡内伤乳食,或大惊卒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而致胃气上逆,均可引起孩子的呕吐。呕吐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此处我们所讨论的小儿呕吐以消化道功能紊乱症为主,而日常若是见到小儿呕吐,要注意审其病因,辨识引起呕吐的各种不同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免贻误病情。

小儿呕吐多因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导致。乳食、水液等从胃中上涌,经口而出,患儿多有嗳腐食臭,恶心纳呆,胃脘胀闷等表现;呕吐严重的患儿,有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烦渴,皮肤千瘪,囟门及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干红,呼吸深长,甚至尿少或无尿等表现,需要进行及时补液治疗。

小儿呕吐病变部位在胃,和肝脾密切相关。无论病因为何种,其共同的病理变化,都属胃气通降失和,肝脏气机对胃气有直接影响。若小儿经常呕吐或长期呕吐,不仅伤及胃气,胃纳失常,水谷不能被运化为精微物质为机体所用,甚至因长期呕吐导致津液耗损,气血亏虚,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1.乳食积滞:

因小儿胃腑小而且薄弱,若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进食过急,较大儿童恣食生冷、厚味、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蓄积胃中,则中焦壅塞,以致胃不受纳,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呕吐。

乳食积滞所致的小儿呕吐,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气臭秽,脘腹胀满,吐后觉舒,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宜消乳消食,和胃降逆。若因伤乳所致,用消乳丸加减;若为伤食,则用保和丸加减。若呕吐较频者,可加少许生姜汁以降逆止吐。

2.胃中积热,胃热气逆:

胃为阳土,性喜清凉,如因乳母过食炙煿辛辣之物,乳汁蕴热,儿食母乳,以致热积于胃,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感受夏秋湿热,热积胃中,胃气上逆而呕吐。

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频繁,呕哕声洪,吐物酸臭,口渴多饮,面赤唇红,烦躁少寐,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胃热呕吐频剧者,易损伤阴津。

治法宜清热泻火,和胃降逆。方药可选黄连温胆汤加减。若因胃阴不足,虚热上犯,气逆不降而呕吐者,可选橘皮竹茹汤或竹叶石膏汤。

3.脾胃虚寒: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中阳不足;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恣食瓜果生冷,冷积中脘;或患病后寒克伐太过,损伤脾胃,皆可致脾胃虚寒,胃气失于和降而呕吐。

表现特点为食后良久方吐,吐物不化,清稀而不臭,伴见全身脾阳不振之症。患儿通常病程较长,脾胃素虚,寒凝中脘,胃气通降无力而呕吐。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方药可选丁萸理中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养胃丸。

4.肝气犯胃:

多见于较大儿童情志失和,如环境不适,所欲不遂,或被打骂,均可致情志怫郁,肝气不舒,横逆于胃,气随上逆而呕吐。亦可因肝胆热盛,火热犯胃,致突然呕吐。

主要表现为呕吐酸苦,或嗳气频频,每因情志刺激加重,胸胁胀痛,精神郁闷,易怒易哭,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指纹紫。

治法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可选解肝煎加减。若是肝火犯胃致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清肝理气和胃。

除了上述提及的四种证型外,还可因外感、暑湿等导致小儿呕吐。若为外感呕吐,伴外感症状,可选用玉枢丹;若在湿热夏季见小儿呕吐,多为暑湿呕吐,可选用藿香正气液。

呕吐的治疗还可结合外治,使用药物外敷进行治疗。小儿推拿亦是很好的选择。

(1)大蒜5个,吴茱萸(研末)10g。大蒜去皮捣烂,与吴茱拌匀,揉成伍角硬币大小的药饼,外敷双足心,1日1次。用于脾胃虚寒证。

(2)鲜生姜切成厚0.1~0.3cm,直径1cm的姜片以胶布固定于双侧太渊穴上,使姜片压住桡动脉。5分钟后让病人口服用药。可以预防服药呕吐及晕车晕船呕吐。

小儿呕吐还要注意排除各种急腹症、颅脑疾病、药物中毒等,及时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而小儿溢乳为小婴儿哺乳后,乳汁自口角溢出,多为哺乳过量或过急所致,并非病态,采用正确的哺乳方法,或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自愈。

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饮食调护,以防再为饮食所伤。婴幼儿哺乳时不宜过急,以防空气吞入;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然后再让其平卧。日常喂养小儿时,食物宜清淡而富有营养,注意清洁卫生。若因误食毒物、药物而引起呕吐,则不应见呕止呕,应帮助患儿通过呕吐将有毒之物尽快排出。

对于呕吐等患儿,精心护理亦是重要的过程。对于呕吐的患儿,应有专人护理,使患儿能安静休息,并消除恐惧心理,抱患儿取坐位,头向前倾,用手托扶前额,使呕吐物吐出畅通,避免呛入气管。呕吐较轻者,可进少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较重者应暂禁食,然后用生姜汁少许滴入口中,再用米汁内服。必要时补液。若服用中药治疗,服药时应少量多次频服。药液冷热适中热性呕吐者药液宜冷服;寒性呕吐者药液宜热服,避免病邪与药物格拒而加重呕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