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来信:口粮级的水仙和肉桂,是不是都口味重?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wLzEwLzI2MjEvMjA1NTY0MDYwXzFfMjAyMDEwMjYwOTIyNDI1Ng==.jpg)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很多茶客觉得,岩茶的特点是重口味。
比起绿茶、白茶、茉莉花茶,岩茶的性子火辣,无数茶友见到它的第一眼,态度立刻鲜明的两极分化。
有人很爱,有人避之不及。
除了刚入门的新手外,我还接触过不少老茶客,他们笃定的口味重是岩茶的最大魅力,这在别的茶那都喝不到。
那股子焙火后,如焦似炭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甚者,有人以能够征服一泡很凶的重口味岩茶为荣。
一门心思的钻进重口味的怪圈,曲高和寡的觉得没几个人很喝得懂岩茶。
按他们的想法是,“连重口味都hold不住,算什么懂岩茶。”
这天下午,刚私信接触了一位茶友。
他不久前从厦门买了罐口粮水仙,百元级黄罐装的那款,据说很受老茶客欢迎。
然后,他泡来试喝觉得还不错,比马肉还凶,还霸道,还有滋味!
最后他留下一个问题,“口粮级的水仙和肉桂,是不是都口味重?”
我握着手机纠结半天,不知该如何斟酌语句作答。
第一,我不觉得岩茶的独有魅力,是一种重口味。
第二,正在被重口味岩茶吸引的你们,可能陷进了喝茶误区。
第三,便宜的口粮水仙肉桂,肯定比不过正岩的马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岩茶的魅力, 不是重口味。
而是活甘清香,岩骨花香,气味清和兼骨鲠。
总之,不论从哪方面的经典评价看,武夷岩茶都不是重口味的代名词。
尤其是结合近几年的岩茶村的各家做茶趋势看,大家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将火功做得特别高。
相反,按市场的主流看,接受度高的岩茶,火功不提倡焙高。
走清新路线的中轻火岩茶,花式多样的小品种岩茶,在新手茶友里盛行。
哪怕对懂茶的老饕而言,中足火,足火已经能够尽兴。
显然没有必要再去追求高火,那些已经将条索焙成接近焦炭的病火茶,早已不符合主流的喝岩茶需要。
不过,对于这样的转变,显然有不少茶客没有转过弯。
还在坚定的认为,过去高火焦味发黑的岩茶才是正统。这种焦味明显的高火茶,才是岩茶的最大魅力。
但这高火带焦味,干茶炭化,汤色像酱油的岩茶,长期喝下去不仅对身体不好。
并且,还不能代表岩茶的真正面貌。
实际上,汤感活泛,带有鲜爽灵动感。
喝完茶后,回甘清晰,持久明显,喉咙处一直带有甘甘的感觉。
茶汤清透干净,茶香不失去清新,花香,果香,桂皮香,药香,乳香,粽叶香,丛香等,一概清清楚楚,而非是被焦味糊味掩饰。
唯有符合这样活甘清香特色,才算好岩茶。
而一款只有“重口味”特点的岩茶,根本不入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岩茶,并不重口味。
想喝懂岩茶,更不能追求重口味。
圈内部分茶客对岩茶的重滋味理解,陷进了怪圈。
认为喝茶是口感越浓,苦涩感越强,茶味越凶,那这样的茶就越好。
事实上,“浓”不能代表“厚”。
往白开水里洒入大量盐巴和味精,味道也是浓的,但它根本没内涵。
而一锅真正有益,可补身的河田鸡汤,就算不放味精,炖出来的汤也是鲜甜醇厚。
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根本没法比。
对这些盲目追求“重口味”的茶客而言,理解清这层简单的道理,才不会“味精式”重口岩茶泥泞里越陷越深。
尤其是,对长期喝茶追求重口味的茶客而言,长年累月的喝浓茶重汤,味蕾感知越喝越钝。
现在,为满足部分茶客痴迷的岩茶重口味,不少茶商在每泡茶的克数上花心思。
单泡茶的克重,蹭蹭蹭往上涨。
从最早的8克,到8.3克,再到9克,10克。
质量不足,数量来凑。
而许多看不清这层本质的人,还会觉得茶商慷慨,多包了两三克。
但其实,这喝茶以重口味作为“追求”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的。
偏执的追求重口味,完全是中了高火茶的毒,觉得喝到满口焦味才有被虐的快感。
越喝茶,越重口味。
非苦的浓的涩的茶汤,一概视为没滋味。
按这样的趋势往下喝岩茶,根本喝不懂好茶的精髓所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
便宜的口粮级水仙肉桂,是不是口味偏重?
将前面这两点捋清,这点就更好理解了。
口粮茶,口味更重的说法。
说对,确实也对。
因为那位茶友发来的那款黄罐口粮水仙,来自某宝大牌。
他们焙茶的主打火功,就是上文提到的,接近炭化的高火。
这类型火功的茶,山场比较外围。(好岩茶舍不得焙高火)
更何况,对一家建址在武夷山外的牌子,当然原料不能奢求它够正。
武夷岩茶,非岩不茶。
从岩茶本身的存在而言,它很注重山场出身论。
脱离正岩独特的小山场,小气候环境,许多外山连片种植的茶树,它们的产区环境相对光照强,日照长,茶树内部的苦涩物质积累更多。
更何况,便宜口粮茶的加工,更容易遇到走水不透,涩感大量保留的问题。
最后,直接将茶焙成高火后,苦涩滋味更是在一泡茶里迎来大爆发。
冲泡这样的高火口粮茶,想要滋味不重都难!
但它们的苦涩重,刺激煞口,苦涩感化不开,喝起来特别“凶”等等表现,都属于武夷岩茶品质的扣分项。
因为好的岩茶,苦涩感不重,茶汤内质丰沛,但韵味持久。
像很多三坑两涧里的好茶,如牛栏坑肉桂,慧苑坑水仙这类的茶, 它们不是外行人想象中的霸气浓烈。
反而像是太极高手,内力深厚,绵而有力,香气清幽雅致,滋味绵柔醇滑。
但喝完后,强劲的回韵却从喉部翻涌而来,让你满口甘甜,久久怀念。
总之,对喝茶喜欢喝滋味感足一些的茶友,可以选择正岩向阳面,岗上的茶。当然,像是马头岩这样的核心山场更好。
当这些茶焙到足火后,香气张扬,滋味带有烈性,口感带有舒服的刺激。
论真实的喝茶享受看,便宜大罐的高火口粮茶,肯定不如正岩优质好茶。
这一点,是原生产区环境决定的,谁也改不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5》
深扒岩茶的重口味,它不是好事。
很多外省的新茶友说,岩茶带有一股糊味,喝不惯。
很多武夷山的老友回忆,在2006、2007年那会,岩茶真的不好卖,喝到的人总觉得这茶是烧焦了。
很多岩茶村的坑主聊起,他们现在做茶,火功一般不焙高。
可见, 如今正统主流的武夷岩茶,压根不走重口味路线。
SO,别被岩茶所谓的“重口味”,带虐感觉的味蕾体验吸引。
多喝活甘清香,香清甘活的优质茶,才能帮你走入正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