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特食管(barrett)的分类与诊疗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广义的概念包括食管的胃上皮化生或异位,以及柱状上皮化生。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黏膜柱状上皮区分, 曾规定病变范围在胃食管连接处(GEJ) 3cm以上(即所谓的3cm法则)。

近年来的概念倾向于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GEJ)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原有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

更严格的定义是指GEJ线以上原有鳞状上皮被含杯状细胞的特殊柱状上皮替代情况。这些新的定义包容了短节BE,后者特别将与癌变关系密切的肠上皮化生才定义为BE, 提出了BE属于癌前病变的概念,而将胃黏膜异位和胃上皮化生排除在BE之外。

本病病因未明,临床上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GERD)、裂孔疝。

反流的各种成分,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受损,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柱状上皮进行修复,从而形成BE。因其有肠化,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可发展为食管贲门腺癌,在英、美等国家,约占食管癌的30%~50%。本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一些医生因为概念不清,因此文献中报道的检出率较低。

症状体征

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随病变引起。

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

当出现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

1. 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狭窄;

2 .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

3. 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

4. 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

有些患者早期有烧心症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

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血。

少数穿孔或侵入胸膜腔引起瘘管或进入其他邻近器官出现症状。

检查方法和分类

实验室检查:

食管动力检测B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下段压力减低,容易形成胃食管反流,且对反流性酸性物质的清除能力下降,因此通过对患者食管内压力及pH进行监测,对提示BE的存在有一定参考意义。一般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1.33kPa为功能不全。Ranson等经实验测定正常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2.6kPa±7kPa,而在广泛性BE患者为0.97kPa±3.46kP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当内镜不能确定食管下段边界时,还可在测压指导下进行活检。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较难发现Barrett食管,有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不是此症的特异性。发现食管有消化性狭窄或体部有溃疡者应疑有Barrett食管。

2.内镜检查内镜下较易确认Barrett黏膜,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红带灰白,而柱状上皮似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有显著差异。

3.食管测压及pH监测Barrett食管的患者食管与酸、碱反流物接触时间长可见到胃食管反流的测压表现,其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较一般的反流患者为低。

因为BE并无特异性的症状,多数患者是因为有反流性食管炎或慢性胃炎症状时行内镜检查被意外发现。

BE的诊断必须要有内镜和组织病理学依据,内镜发现鳞-柱状上皮线上移远离EGJ(以胃纵行皱襞口端或食管远端桔红色黏膜出现栅网状血管为标记),可先疑诊为BE,待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认。

分类

内镜下BE可分为三型:

①全周型: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3cm以上。

②岛型:齿状线1cm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

③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半岛状。在Barrett上皮可以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反复不愈的溃疡可引起食管狭窄。

按化生柱状上皮的长度也分为三类:

①长节段BE(LS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

②短节段BE(SSBE):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

③超短节段BE(USSBE):指Barrett黏膜长度不满1cm的形态改变。

与胃黏膜异位症的鉴别

胃黏膜异位症的诊断要点是:

1. 无症状或吞咽不适;

2. 内镜检查示食管上段橘红色黏膜;

3. 病理活检示胃底腺体含泌酸细胞。

内镜下典型的病变是在食管上段出现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圆形橘红色黏膜,与周围食管黏膜分界清楚,少数病例可出现息肉型或隆起型病变。活检病理检查可发现胃底腺体。部分尚可见幽门腺体。

可能发生部位是全食管,好发部位是:食管入口处及食管胃连结处上方。

本病与Barrett食管的主要鉴别特征是:

Barrett有SCJ(Z线)上移、栅栏状血管和肠化。

内镜取材部位在上移的Z线远侧端和EGJ之间取材发现有杯状细胞的肠化上皮,可诊断为肠化型BE,若无杯状细胞而仅为贲门上皮或胃底腺上皮,则可诊断“食管炎伴贲门腺或胃底腺化生”,或胃黏膜异位。

并发症

Barrett食管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溃疡、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Barrett食管并发症发病率如表3所示。

常见的并发症有:

1.溃疡

Barrett食管引起溃疡的发病率为2%~54%,食管柱状上皮受酸性消化液腐蚀后可以发生溃疡,出现类似胃溃疡的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并可引起穿孔、出血、浸润、溃疡愈合后发生狭窄,出现下咽不畅的症状。甚至可穿透主动脉导致大出血而迅速致死。Barrett溃疡的病理分型有两种,最为常见的为发生在鳞状上皮段的浅表性溃疡,这种类型与因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溃疡相似。另一种少见的为发生在柱状上皮段的深大溃疡,与消化性溃疡相似。

2.狭窄

食管狭窄是Barrett食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00%。狭窄部位多于食管中上段的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狭窄多位于食管下段。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9%~82%。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柱状上皮。

3.恶变

原发于食管的腺癌约占食管癌的5%~10%,由于食管腺癌仅出现于BE的特殊型上皮,因此,“肠化”BE才属于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中发生癌肿的机制尚不甚确切,长期反流物进入Barrett食管可能起恶变作用。但有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病患者施行了抗反流手术亦不能使这些柱状上皮消退,亦不减少恶变的危险性。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时低度异型增生不易与正常柱状上皮区别,高度异型增生与原位癌有时难予区别,并可进展至浸润癌。这些恶变的肿瘤系腺癌。需要指出的是内镜发现贲门腺癌伴有良性柱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异型增生为腺癌是有区别的。

Barrett食管的异型增生是癌前期状况已为多数人公认。

4.胃肠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约为45%,其出血来源为管炎和食管溃疡。

预后

Barrett食管癌的预后较差,其主要原因是诊断时已属晚期,多数伴有淋巴结和局部转移。

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21%~55%,淋巴结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91%,明显高于其他组。Barrett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分析了51例Barrett食管癌的生存情况,Ⅱ期肿瘤及肿瘤直径<6cm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21%,而Ⅲ期和Ⅳ期及肿瘤直径>6cm者的分别为4.5%和0。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外侵情况有关,而与肿瘤部位、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无关。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内科治疗首选药物,剂量宜较大,如奥美拉唑20~40mg,每天2次口服,症状控制后以小剂量维持治疗,疗程半年以上。有证据表明,PPIs长期治疗后可缩短Barrett黏膜长度,部分病例BE黏膜上有鳞状上皮覆盖,提示PPIs能使BE部分逆转,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PPIs治疗还可使BE中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退,表明PPIs可阻止BE病情发展,增加鳞状上皮逆转的机会,减少恶性变的危险。

(2)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控制症状,但疗程较长。如多潘立酮10~20mg,每天3~4次,常与PPIs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

(3)其他:如硫糖铝、蒙脱石散等黏膜保护剂亦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与PPIs合用效果更佳。

2.内镜治疗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内镜下消融治疗(endoSCopic ablation therapies,EATs)已应用于临床。EATs可分为热消融、化学消融和机械消融三大类。

有明显食管狭窄者可进行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术,但其疗效较短暂,可能需多次扩张。

3.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1)BE伴严重的症状性反流,内科治疗无效者。

(2)食管狭窄经扩张治疗无效者。

(3)难治性溃疡。

(4)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

手术方式有多种,一般选择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宜作食管切除术。对于抗反流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抗反流手术能够缓解反流症状,使溃疡愈合和改善狭窄,但不能逆转BE上皮,更不能逆转异型增生进展为腺癌。但另有学者报道,经腹或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稳定柱状上皮覆盖范围,控制异型增生的发展,甚至可使异型柱状上皮逆转为鳞状上皮,降低BE癌变的危险。看来抗反流手术的疗效还有待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

4.射频消融

射频治疗是一种热凝固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这一特点实现治疗的。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过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此方法安全,有效,简单。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违规请联系删除。

作者:胡志伟 来源:胃肠病

(0)

相关推荐

  • Barrett食管早期腺癌的内镜诊断技巧

    一.名词解释:   1.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由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因此称Barrett食管,中文翻译为巴雷特食管.(即在内镜下食管远端齿状线(鳞状上皮 ...

  •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Barrett食管

    一.胃食管反流病(GERD) 1.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消化道症状: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食管外表现: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邻近组织损害(哮喘.慢性咳嗽.特 ...

  • 胃食管反流,45个问题超全大汇总(二)

    来源:胃肠病 关于胃食管 反流问题的 超全大汇总 (二) 16-30 知识科普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胃食管反流?有反流就一定有食管炎吗?等15个问题,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为什么胃食管反流会引起胸痛?等 ...

  • 肩关节脱位的分类和诊疗

    肩关节由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等多个关节组成.而其中盂肱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关节面小而浅,关节囊和韧带松弛而薄弱,是全身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且最灵活的关节,同时也是全身最不稳定的关 ...

  • 早读 | 心肌病的分类与诊疗,这份详细清单请收好!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室的结构功能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 心肌病病理改变具有多样性,除了体格检查外还需彻底而准确地了解其家族史.虽然某些体格检查的发现.家族病史或 ...

  • 心肌病的分类与诊疗,这份详细清单请收好!

    心肌病(DDM)是一组由于心室的结构功能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 心肌病病理改变具有多样性,除了体格检查外还需彻底而准确地了解其家族史.虽然某些体格检查的发现.家族病史或 ...

  • 专家述评:视神经炎的分类及诊疗进展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急性视神经的炎性病变.随着生物免疫学技术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貌似简单的疾病背后的发病机制却千差万别,病变受累部位也不仅 ...

  • 水肿的分类及诊疗

    张俊海,解放军306医院,神经外科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潴留称为水肿 (一) 按范围分类 1.全身性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呈弥漫分布,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肺源性水肿 2.局部性水 ...

  • 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Barrett)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广义的概念包括食管的胃上皮化生或异位,以及柱状上皮化生.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 ...

  • 指南共识 l 2021ADA诊疗标准-糖尿病分类与定性诊断(02-1)**

    糖尿病分类和定性诊断 翻译:刘璟瑜/陈康 CK经典文献翻译组 刘璟瑜 简介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主任医师 二级公共营养师 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及高血压 ...

  • 指南共识 l 2020ADA诊疗标准-糖尿病分类与诊断(02)**

    CK注:2020版ADA糖尿病诊治标准于2019年末发布,该2020标准总体延续了2019版本的架构和基本内容.CK经典文献翻译组在2019版标准的中文译文基础上(链接: 指南共识 l 2019ADA ...

  •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乳腺癌移转肺癌

    编者注:倪海厦老师的诊疗案例,仅供参考学习,请勿随意试药,试出问题本号概不负责.倪医师病案纪录     初诊日期:20080506姓名性別:年齡及體型來診日期:255-2 Z, LB女37歲,高略瘦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