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庙老街地图,承载着不尽的乡愁
【往期回读】
【编者按】宁波会馆、木业公所、水龙局,这些地名可能许多江都人已经不清楚,但却是仙女庙老街曾经的“地标”。由“仙女庙老街历史文化研究会”和江都文史爱好者发起绘制的《仙女庙老街地图》,让江都老街拥有一个基本全面、真实的历史。
一张地图,承载着不尽的乡愁
仙女镇 梅应恺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海外回归后的诗歌名作。文中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无不牵系地名。没了地名,“邮票”往何处寄?“船票”到哪里?可以说,剥夺了地名,乡愁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仙女庙经过近百年的变迁,山(土山)没有了,水也变了,但不能没有乡愁。有一位离乡的游子问我,义学馆在哪里啊?我好像有点印象,可能就在解放路南边吧。所谓义学,就是政府或公会出钱请先生来教书,不收学费,也是义务教育的前身。还有漕运收捐的地方,等等,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为什么不把它们整理成地图呢!于是社区简报的几位同道人在社区领导倡议关心下,忙了几个月,绘制了一张仙女庙老街地图,将消失的地名和毁损的建筑一一呈现在地图上。上面有200多个历史文化信息,让人们重新勾起了乡愁。
仙女镇古时叫仙女庙,后面没有一个“镇”字。建国后仙女镇第一次被叫起,后改为仙女公社;文革时,仙女属四旧,遂改为江都镇;近年来又恢复仙女镇。其实叫仙女庙更好,所以,我们这张图就叫仙女庙老街地图。
地图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明代或清早期集镇的位置,主要在运盐河以北,古属蔡家庄。百姓为纪念杜、康二仙建筑了仙女庙,运盐河的盐运和里下河的漕运(运粮)带来了沿岸的繁荣。1937年日寇侵华时,烧毁了河北一条街。上世纪七八十年后,目睹的人大部分去世,没有见过的人也只能听说了。孙女常问仙女庙在哪里呀,爷爷会告诉她:“就在米厂和粮机厂之间,星期天我可以带你去看一下。”但是只能是大概的位置,连断壁残恒都没有。图上的河北老街,仅作了示意性标注,准确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部分是运盐河以南,利民桥以东。上个世纪末,开发商的推土机,碾平了龙川街的东首。十多年时间,大部分人对原貌还可以回忆起来,但要说得那么清楚,恐怕也不容易。比如许晓轩故居在哪条巷子里?前面是什么地方?左右是谁家的房子?又如,糖坊巷在哪里?捞米巷在哪里?江都有个著名文人严绍曾,政府为他安排在什么地方住?为什么叫糖坊巷、捞米巷?这里还有一个地名,叫十兄弟坟,可以追溯到明代。好在这一块,国土局有原始的地图。通过回忆和追寻,在地图上准确地标明,让原来的风貌唤起今人的记忆。
第三部分是运盐河以南,利民桥以西。这里的街道仍然保留,古建筑拆了不少,但位置是非常清晰的。浩大的禹王宫无端被拆,建成火柴盒样的房子;徽州会馆精巧的斗拱化为灰烬。只有王氏故居,粗壮的木梁,仍然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观音庵的香火,由于周围民房太多也不那么旺盛。2014年,投入巨资,修缮了这条老街,居民们在感谢政府的同时,也担忧再被蚕食。
第四部分在老镇的四周。几十年前叫郊区,这里有肥沃的菜田,我们叫种菜的人叫盘园田的。这里还有江都水产学校、江都师范、江都中学等等学校。从这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学子。这里还有好多企业,这些企业都为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江都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些企业的原始积累。这些单位有的已经扩大规模,搬迁了。有的单位建成商品房了,但人们不能忘记它们,应该在地图上清楚地标明。
说到“乡愁”,最好是既有物,又有名;没有物,但要有名。像我们现在仙女庙没有了,仙女镇已经恢复;禹王宫被推到了,所在地有了一个禹王宫社区,应该说当时给这个社区命名的人还有“乡愁”意识的。最不好的是物没有了,连个名字也没有了。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个体记忆与联想,便是传统文化和密码的容器。我们要向这件容器装入更多的数据,把这件容器做的更精彩,让乡愁永远在我们心中。
按图索骥,再现仙女庙繁华
“仙女庙商业的繁荣,主要是米市的功劳,其次是木业。当时有一种说法,"南来木料东来米",就是木料从南方运到仙女庙,再销往里下河地区或运往苏北;米等农作物,从里下河运到仙女庙,销往其他地方。”
梅应恺介绍,在绘制地图时,志愿者们走访了许多老人,反复确认具体位置,把这些信息记录到地图上。修订后的“老街地图”,标注了从明清到现代的地理、人文信息点208个,包含了米、木、钱、骨、盆桶等传统的5大产业和近代的“四乡”(建筑、鱼米、丝绸、花木)及会馆、名人故居、私塾、书场、寺庙、古巷、磨坊、剧院、3座桥梁、5个渡口等历史文化古迹。
三元桥曾经是一座吊桥
“仙女庙老街有很多故事,比如三元桥,现在是廊桥式样,只供行人通过,民国时却是交通咽喉,十分重要。”梅应恺介绍,当时三元桥北边连接邵仙路,是扬州方向通往淮阴的必经之路,同时运盐河里船运也很繁忙,而当时的技术还不能造出能满足需求的拱桥,于是折中建了一座吊桥。
“样子和伦敦塔桥一样,原理也一样,尺寸小一些。行船的时候,桥面先向两边退,然后用铰链高高地吊起来;一队船过去后,再放下桥面,让汽车通过。”梅应恺介绍,吊桥运行一次,要一个多小时,桥两头有不少汽车在排队。“上世纪50年代,有苏联专家到淮阴搞建设,当时特地在桥南建了一个公厕,供苏联专家在等吊桥的时候使用,遗憾的是,后来这座桥在60年代被拆除了。”
希望唤起在外游子的乡愁
梅应恺介绍,由于资料缺失,运盐河北原米市的地貌信息难以绘制,只能大概标注出一些重要的地名。
“绘制这幅地图,一方面留住老街的记忆,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另一方面,配合老街旅游开发,希望唤起在外游子的乡愁,常回来看看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