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琐记

【往期回读】

孙倩瑾:再见2017鸡年,欢迎2018狗年

张广祥:“我们不过情人节!”

过年的味道

年澡记忆

送雀儿饭

杀年猪

不能没有你

狗年说旺

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年俗琐记

仙女镇  陈锡瑾

作者陈锡瑾:儿童文学作家,江都作协会员。有数百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看图说话》《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

敬头香

记得小时候,村东头的小河边有座土地庙,长宽各两米左右,高约三米。尽管村里当时没有一间瓦房,可这土地庙却是砖木结构,屋顶盖了瓦片,还做了屋脊,挺气派的。内里的三面墙上,绘了八仙过海的图画,顶端还画了两条金龙,蔚为壮观,非常好看。庙没有门,敝开着,内里砌了一张供桌,中间有一个神龛,嵌了个香槽。龛内有两尊塑像,左边是土地公公,右边是土地娘娘。庙门两边的墙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敬公公人寿年丰,下联是:谢娘娘五谷丰登,横批是:保一方平安。土地庙的使命就是保佑村里的人吃饱穿暖,舒舒服服地过上好日子。平时很少有人到这儿敬奉,只有腊月二十九“谢神”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用托盘装上猪头猪尾、公鸡、鲤鱼以及香烛来孝敬他们,还要燃放爆竹,你来他往,络绎不绝,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据说,这个土地庙的神仙特别灵,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各路财神都要到这儿来集中开会。一次,有位老农深夜赶来敬头香,竟然意外地拾了一锭金元宝,发了个大财。喜讯插翅满天飞,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吸引了很多人。因此,每年腊月三十凌晨时分,四面八方的农民都纷纷赶来抢敬头香,也想图个吉利,捞个头彩,碰上个好运气。因而是这天夜里直来敬头香的人特别多,有时竟然排成百米长的队伍,你说好笑不好笑。

迎财神

我这里说的财神不是菩萨,而是一些穷鬼,即叫花子。那时候,人们对过年都极为重视,进了腊月门就要蒸糕馒、杀猪羊,还要置办各种年货。过年嘛,就是要吃好穿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庆贺一番,好好享受享受。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穷人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过年了,他们也想快活快活,于是就装个财神,趁机捞些外块。

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这些“财神”就纷纷出发了,他们挎个竹篮,背个米袋儿,手上还捧着一大把柏树枝,上面贴着纸做的金币,这就是摇钱树。刚开始,他们先往大户人家跑,等主人大门一开,“财神”忙笑脸相迎,唱道:金元宝,银元宝,大门一开就送到。说完,就将摇钱树递了过去。主人忙笑脸相迎,说:谢谢“财神”大老爷!接着,又忙捧来簸箕,里面有馒头、年糕、子孙饼儿等。出手都很大方,少则四个,事事如意,多则六个,六六大顺。弄得好,还有人家送些咸鱼咸肉,甚至羊腿儿。就这样,这些“财神”起个大早,几个庄头一跑,兜上一个大圈儿,袋儿满了,篮儿尖了。哈哈,这一个正月呀,吃吃喝喝就再也不用烦神了。嘴儿一张,送个头彩,就能过上滋润的好日子,岂不快哉。

大拜年

常言道: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嘛。正月初一大拜年是头等大事,专拜邻居,初二才轮到亲戚。从早上七八点开始,一直要到中午才算结束,你拜我,我拜你,忙得不亦乐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大拜年也得有个规矩,得按顺序进行,不得乱来。先是小伢儿,后是小青年,再后就轮到妇女了。当了爷爷奶奶的是老长辈,就留在家里迎接客人,忙做接待工作。小伢儿拜年特别有趣,村上有个娃娃叫大虎儿,是个孩儿王,吃过早饭,他就往牛墩上一站,嘟嘟嘟哨子一吹,村里头二十个娃娃就呼呼啦啦一起奔了出来,排起了长队。由大虎儿带领,从东向西,挨家挨户向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拜年。娃娃们一到,进门就喊:发财发财,恭喜发财。你喊他叫,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嚷成了一条声。大虎儿挺机灵,刚喊完就忙抢过拜垫儿,一个劲地磕头。拜完,大伙儿高呼: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一付淘气的样儿。好啊,乐得长辈们合不拢嘴。老人忙捧出匾儿、罐儿,将瓜子、花生、糖果、糕点等吃物直往孩子们口袋里塞。沿村转了一圈,娃娃们衣兜里、口袋里都装满了吃物,就又呼呼啦啦一哄而散,回家去报喜去了。

玩花灯

十三上灯、十八落灯,这六天时间正是孩子们玩花灯的日子,也是他们最为快乐的大好时光。

每天晚上,村里的孩子都会提着心爱的花灯,纷纷来到打谷场上,聚在一道儿说着笑着,蹦着跳着,说不出的高兴。这灯笼呐,有红的、绿的、黄的,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鲤鱼灯,游呀游;荷花灯,飘呀飘;蛤蟆灯,晃来晃去咕咕叫;更喜那孔雀灯呀,翅膀一掀,扑扑腾腾飞得高。嘻嘻嘻,哈哈哈,直乐得孩子们合不拢嘴,大人们笑弯了腰。

瞧呀,上灯喽,快来看上灯哟——

土地庙前竖着一根高高的桅杆,两旁各扯着一根粗绳儿。小伙们也提着小红灯笼来到这儿,将灯挂在两边的绳子上,慢慢地将绳儿扯到杆顶,呈现一个人字形,最高处挂着一盏大琉璃灯,风儿一吹,还忽忽悠悠打着转儿,非常神奇。这桅杆光灿灿、亮晶晶,远远望云,多么像一座明亮的灯塔,不,更像一座无比亮丽的金桥……

感谢陈先生的大作!

恭祝各位新春快乐!

(0)

相关推荐

  • 田定方 | 借 粮

    借 粮  文/田定方 1976年,爷爷精神状态一直不佳,大中午的暖阳下,他还须穿得厚厚的棉衣,也觉得浑身发冷. 奶奶避过爷爷给父亲说:"道,你伯好像不行了,应该给准备后事了."父亲 ...

  • 鲁北情思:灯明记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获得解放的北方农村,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破旧的村容村貌还一时没有得到改变.冬日的夜晚,我家低矮的土屋子里,一盏焰光如豆的菜油灯放在迎门的桌 ...

  • 我的奶奶(散文)

    我的奶奶文/奇珍异宝奶奶是一个慈祥和蔼的人,能干,爱干净,与人为善.奶奶天庭饱满,在农村的说法就是一生富贵美满的命.而现实并非如此,奶奶一生坎坷,天生的劳碌命.嫁鸡随鸡的旧观念禁锢了奶奶的一生.奶奶十 ...

  • 【琴泉·散文】小安《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小安,出生于湘西南雪峰山区,大学时开始有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深圳青年><新青年>杂志等,现居成都,从事文字相关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 ...

  • 奶奶和爷爷的“前妻”,葬在了一起

    文:邵晓卫 图:来自网络 11月3日,是奶奶下葬的日子,当年爷爷去世后,葬在了老家的地里,按理说,奶奶去世,只要葬在他的身旁就可以了,但从村里大老执和父亲的对话里,我知道了,爷爷原来竟有一个" ...

  • 【灵璧故事】童年记忆:部落村

    [残片系列]     部   落   村  文/王婧   那是我出生的小村庄,位于灵璧县的北部,一个三个乡镇交界的偏僻的地方,五六十年代属于冯庙老区,七八十年代属于浍沟大公社,九十年代以后至今属于大路 ...

  • 偶家仙奇遇记之家无灵牌莫烧香

    家无灵牌莫烧香 责编黄元大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音频录制 大凯 荔枝FM:大凯说 婶婶和小叔叔一起经历过文革,大饥荒,好不容易熬到了那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小叔叔就在这波洪流中脱颖而出,换掉 ...

  • @刘力红 老师“按腹琐记”整理笔记 | 中医学习笔记

    最近@刘力红 老师的"按腹琐记"在微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响应,自我实践.@欣之心心 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一些亲身体会,并将有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分享! "按腹 ...

  • 寒夜琐记

    这是一年中的"三九天".冷.等了好久的雪终于下了,可接二连三的就是雾霾.冬天来了,而且有些压抑.这几天,有几件事,可以放在一起作一叙述. 昨天晚上,回家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一点多 ...

  • 小上海岁月丨旻轻:界首琐记(上)

    界首琐记 旻轻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豫皖边界.颍河中游的界首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民党豫皖苏鲁边区政治经济的活动中心,是从敌占区到大后方的通商要道. 为了弄清界首的发展历史,我们曾作过专门调查,通过查阅档 ...

  • 张扣闩 || 相亲琐记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张扣闩,安徽合肥人,庐江县作协会员.有合著<当代中国优秀作家散文选>.<虎子><大米的前世今生>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微刊.现定 ...

  • 袁运生 “画余随笔”&“画室琐记”

    画余随笔 文/袁运生 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这条路回想起来,味道颇为苦涩!也许,我们的苦涩可以换来下一代中国画家去追索真正的自信.难道还要假装活得很滋润.很自信.很体面,而不觉得羞涩,跟(指跟西方的风) ...

  • 琐记·塔

    我喜欢塔,可能是因为它有一种伶珑的外部结构.到外地旅游,逢塔是必游览的.去过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以及延安的宝塔,每一次,都试图登上生满青苔的塔顶,感受那种"俯视红尘"的感觉,对它 ...

  • 限号琐记

    进入冬季,北方的雾霾悄悄地来了,开始在天空中肆虐.10月19日清晨,天空阴沉沉的,灰蒙蒙的,给人的感觉,好像有雨要不期而至,可是,直入鼻腔的怪异的气味让人确信是雾霾笼罩的结果,给人造成了下雨的假象.长 ...

  • 体检琐记

    今日出门,忽觉东风已暖,蓦然间,才觉知到,春天是真的来了. 出门的方向,是奔往城市的东南,我将去位于那里的中日联谊医院,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这是宽城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惠师举措,常言说"送啥都不 ...

  • 上海琐记—蔡尚都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上海琐记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蔡尚都 上海并不陌生.小时候去游玩过神奇的极地海洋公园.这次,我背上背包,拖着行李箱,乘上旅游双层大巴车,第一次离开爸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