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芒种”(散文)
话说“芒种”
作者:江边人
主编:非 鱼
年复一年的芒种节气又快到了。“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当地俗语:芒种小麦刀下死。即收割小麦之日到了,也是抢收麦类等农作物的关建之日。晚稻、玉米、高梁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芒种”。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此时节正是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人们常说“三忙”季节,即忙收、忙种和忙于田作物管理。
芒种之节气,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树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之节气,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大量排汗,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份,很容易导致倦怠疲劳、精神不振。因此,此时节要注意多喝水。可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草莓、西红柿、黄瓜等。
芒种之节气,养身应睡午觉。适当地运动。饮食宜清淡,饮食注重补气。茫种之节气,墨客文人喜欢咏诗对芒种之节气的颂扬:
吴藕汀诗: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清·洪亮吉《伊犁记事诗》: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宋·范成大《梅雨五绝》: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阅读古人赞颂芒种之节气的诗词后,深知古代人对此节气深有情怀,只有用挥舞手中笔墨颂扬芒种之节气。而乡村老百姓在这个节气里,只有边挥刀刷刷地割起麦子,边用雪白的小麦面粉作主料,加工各式各样的食品作饮食,来纪念芒种之节气的来临。
此时,不由想起当地在芒种之节气最时髦的特色吃食之一,小麦老哇头,又称为面疙瘩。因其煮熟形狀类似乌鸦头。(乌鸦,当地方言为“老哇子”)
儿时母亲做的小麦老哇头,顿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那时,农村的粮食紧缺,尤其上半年早稻收割前,口粮处于青黄不接之日,此时仅有芒种时节,用收获的小麦作应急口粮 。
家庭主妇为省点麦粉,渡过缺粮关,唯一的办法,用小麦面粉做成一吹三波浪的面粉糊喝。只有招待客人时,小麦老哇头才被端上餐桌,也只有这时,童孩才有机会一饱口福。
另种特色吃法:把打好的鸡蛋,摘洗干净的葱或野小蒜,切成细碎掺入小麦粉里,加水调拌糊状,待锅烧嗞嗞响倒入适量小麦糊,再加入少许香油,用锅铲踏成面饼,葱蒜香味扑鼻而入,唇齿留清香味,食欲极佳。
即使现在吃食丰富多样,我们家人还是喜欢在芒种节气吃老哇头。其主要食用方法是:把鲜嫩的葫芦皮刨掉切成扁条状,洗干净,待水烧开倒入锅里,再烧滚开,掠入老哇头,煮熟食用别有丰味,有时也食用葱蒜面饼。经常吃这些食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小麦面粉工艺,也改善了人的口味。我们每想起它,总会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江边人,安徽芜湖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村、农业工作30余年,在忙中休闲之时,喜欢读写文学小说、散文等,曾被报刊杂志、网络文学平台录用豆腐干文字近百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