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日本结交妓女,写成《扶桑游记》,这个落第文人不简单!
文/好果出品
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围攻上海,兵锋直逼英法租界。
此时,落第文人王瀚了解到太平天国缺少人才,于是有了投靠报效之心。在观望了一段时间后,王瀚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钧,并请其转呈忠王李秀成以资决策。
读者不要据此就认为王瀚不忠于国家和朝廷,是吃里扒外的汉奸,当时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早已不得民心,无论在朝在野,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蠢蠢欲动。
更重要的是,王瀚是受洗的基督徒,跟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国在信仰上属同一阵营。此外,洪秀全革命之初“均田地、均贫富”的理念也很能打动人心。
在信中,王瀚为李秀成剖析攻打上海的利弊,指出洋人不是太平天国的主要敌人,应该集中力量打击驻扎在上海的李鸿章淮军。
一年后,淮军、华尔洋枪队及部分英法军队攻占上海外围太平军营垒,在搜查中发现了署名黄畹的上书。
很快,清廷就查到王瀚头上,幸好他基督徒的身份让其结识当时许多举足轻重的外国人。
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有意庇护他,英国公使卜鲁斯也从中斡旋,王瀚得以在英国领事馆避难四个多月。
风头暂过之后,王瀚搭乘英国怡和洋行“鲁纳”号秘密离开上海前往香港,改名为王韬。
王韬靠着教会和外国朋友的资助,王韬渡过出来香港最难的阶段,之后在《华字日报》任主笔,开始了他恢弘的报业生涯。
五年后,受到朋友的邀请和资助,王韬开始游历欧洲。
他取道新加坡,出地中海,经意大利墨西拿抵达法国马赛,又转搭火车经里昂到达巴黎,游览罗浮宫等名胜后搭火车到加来,转搭渡轮到英国多佛尔港,最后到了伦敦。
在伦敦,王韬应邀前往牛津大学作学术演讲,这位基督徒在欧洲却不忘传播中国文化,在当时欧洲最高学府大讲孔子的仁爱之道。
他将所携带出国的一万一千卷中国书籍赠给大英博物馆,在爱丁堡教堂讲古诗文时,还高声吟诵白居易《琵琶行》和李华《吊古战场文》。
城市逛完了,王韬就去农村。在苏格兰农村居住的这段时间,王韬和助理雅各完成了《诗经》《易经》《礼记》等中国经典的英文翻译。
当时,去欧洲的中国人很少,很多像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中国人长什么样,都非常好奇《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东方人”。
因此,王韬在英国乡村的这段时间,走到哪里总有人围观他,甚至出现围观者阻塞道路,啧啧称其的场景。
在旅英的后半段时间里,王韬在英国已经是小有知名度的人物,消息传到国内,被朝野传为美谈。
在自己创办的《循环日报》上,王韬根据在欧洲的考察和见闻,写了一篇关于普法战争的政论——《普法战纪》。
日本维新派看到该政论后,认为作者非凡人,有意笼络,于是联名日本国内名士,极力邀请王韬来日考察。
在日本,王韬结识一大批日本维新人士,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并深入日本的红灯区、烟花地,先后拜访了一百多名日本艺妓。
王韬把在日本考察的四个月写成一本《扶桑游记》,详细记述了自己在日本的见闻,对艺妓着墨甚多,称“日本优伶,于描情绘景,作悲欢离合状,颇擅厥长”。
尽管被清廷通缉,流亡海外,但他在东京还是谒见清廷驻日大使、副使和参赞等官员。此时的清廷,无论是对官僚阶层还是知识分子,早已没什么向心力。
光绪十年,在丁日昌、盛宣怀等人的斡旋下,王韬回国,定居上海。后来,孙中山想上书权臣李鸿章,要求改革。
上书前,孙中山去上海拜见王韬,后者为其修改《上李傅相书》,并安排在《万国公报》发表。
可是,孙上书遭遇了王上书同样的命运,李鸿章跟李秀成一样,对穷酸文人的上书不置可否,失望透顶的孙中山转为愤而革命!
看来,历朝历代,文人尤其是落第文人,都不能得罪,从黄巢到李自成,概莫能外!
作者:好果儿,好果文化主笔,流量和颜值双面担当。公号:好果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