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一博:当代最有收藏价值画家
刘一博:(原名刘兆武)祖籍山东。1993年受教于中国美院,师从卢坤峰、徐家昌。中国花鸟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名人画院名誉院长。红旗文摘杂志社艺术顾问。中国文化管理协发展与传承委会文化传承人。所作之画无不尽态极妍,生面别开,写意气旺神通,笔墨华滋,浑然天成,墨气淋漓,潇洒清新、厚实灵动、相映成趣。作品又如:枝繁叶茂的石榴,随风摇曳的芭蕉,向日葵的谦虚低调,王者之气的梅兰竹菊,作品在其笔下无不充满着浓浓:生活的气息。作品鸡犹为突出,神气十足,时而引项高歌,是而昂手阔步,时而觅食相呼,无不显示其笔墨的精湛。本着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不断的思索并辛勤耕耘在笔墨的世界里。作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并收藏。
艺术成绩
2001年(吉祥图)在新加坡获铜奖。
2004年在山东名家艺术交流展展获优秀奖。
2011年建军90周年获一等奖。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魂画展获铜奖。
2013年翰海拍卖会,作品以1万元一平尺竞拍成交。
2015年作品(密林秋月)入选“泰山之尊”全国美展,同年6月作品(山林家园)入选“翰墨齐鲁”全国美展。
2015年(五德图)入选人民画报第十二期。
2018年作品《你情我意》入选“八荒通神”全国美展。
序
采菊东篱,秋山洒逸,拈花一笑,清风博然。刘一博先生数十年笔墨浸润,遍访奇峰大川,出入古典田园与现代意境,在自然山水之中提炼当代都市情趣,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一石一物,都勾勒出清新刚健的天人之风。飞羽、芭蕉、竹篙、夕照,一画一点,厚积薄发,神采卓然。一境一景,深情脉脉,穿越古今,风骨劲透,在京师名家里独树一帜。
一博先生出师于中国美院,南国之风入之弥深,兼且禀赋齐鲁血脉,刚柔际会,达观间犹有隽永,开阖时法度森然,笔力苍劲而墨法飘逸,谋篇持重而气韵飞动,氤氲里透出硬朗,挚真处饱含世情。曾到先生庐中求教,眼前所见,书牍案几,素砚灰毡,伉俪娴静,膝下小儿,平实自然如常。所用纸笔皆与坊间凡品无异,然先生却驭之墨上璇玑,笔下风雷,足见修养之深,随手点画,俱见繁华。
慈目低垂的金葵花,轻灵跃动的黄鹂鸟,静寂无声的兰草,随风摇曳的竹叶,景语皆情语,字画即心画,悄静印证着作者身处现代都市犹能自处的田园谛观,以及执着于古典情愫之后迸发出的当下心和有为精神。一博先生尝擅以鸡入画,家常图景里涵蕴普世,平淡白描中呈现激情,四十八幅锦轴,二十六载文心,世人惟见长江皓月,山间烟霞,梅兰竹菊,吉光片羽,未解玄鸟必有玄妙,鸡声即是民生,一饮一啄,大有深意。苔痕婉约,曲径通幽,登高浅唱,振翼望天,以雄鸡之志入世,才明了食虫心嫉恶,司晨者热忱;方发觉指间贯通心外,眼前更有新天。以素雏之情观空,大千世界,满是新鲜,又证得溪泉般清静无为,空山新雨,茅舍人烟,一笔飞白,万古翩跹。
普天 己亥深秋于沪上朱家角
潜心探索积极创新
——小议刘一博花鸟画
徐家昌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并不缺少树木和花草。对一般人来说,司空见惯,看过也就看过了,但在一个画家,尤其是一个花鸟画家的眼中看来,却是一个无处不充盈着情感与生命的世界,对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倾注着深深的爱心!刘一博就是这样一个花鸟画家。他能在平凡自然景物中发现美,并用画笔去抒发自己的情感,热切地去表现美,通过他的画,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他是一个传统绘画的继承者,又是一个面向现代的探索者。他的画笔墨精湛,画面质朴大气,苍茫雄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就来到中国美术学院求师学艺,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又到北京寻师访友,使自己的艺术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他的画构图饱满,形象生动,笔墨大气,充满生活气息。在他的笔下,枝繁叶茂的石榴树,挺拔潇洒的竹丛,随风摇曳的芭蕉,蓬勃向上的向日葵,都显出了最佳状态,或挺拔,或婀娜,使人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他尤其喜爱画鸡,红冠黑羽,神气十足,时而昂首阔步,时而引项高歌,时而觅食相呼……,他画的鸡看着令人振奋。
刘一博在表现这些群众喜爱的题材时,无论画花还是画鸟,不照搬前人的陈式,而是尊重生活的感受,有感而画,所以十分生动。譬如他参加“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的作品“密林秋月”,就是他去西双版纳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参悟得来,画面中有竹,有芭蕉,有其它的植物,他不采用一般的折枝,而是将表现的对象组合起一个场景,有的层层叠加,或泼墨重彩,或双勾留白,既表现了南方树木繁茂的特定环境,又使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尤其是枝头两只小鸟,顾盼有情,让整个画面灵动起来。相似的作品还有“山林春雪”,“森林佳音”等,画幅较大,画面内容充实,虚实有致,笔墨酣畅淋漓,表现出大自然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意识,是很难画好的。又如2015年新闻出版红旗杂志第五期封底作品“笑口常开”,三只雄鸡错落地停在石榴树上,鸡身用浓墨大笔点出,白头红冠,十分醒目,石榴与树干、树叶全用线条勾出,叶子点色虚虚实实,将整个画面连成一片,雄鸡被包围在枝叶之间,很有生活情趣,却丝毫不显局促,上面一只鸡的头部凸显在空白之中,更加精神!这些粗中有细的处理方法,更使画面增色。他的每幅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所以不概念,既用恰当的笔墨去表现,又不以技巧取胜,而是以情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北京数年,刘一博积极参加各项展览活动,他举办的个展和联展已有三十多次,获得了不少奖项,作品被人民画报、红旗杂志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刊载有百余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正在写意花鸟画的领域里潜心探索,积极创新,由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必将使他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灵感,也必定会促使他的花鸟画创作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植根沃土 生生不息
文/弘文
近年来,对于如何认识中国画,以及中国画的出路何在等问题,业内人士可谓聚讼纷纭、观点各异。然而,正如同一切文化现象都不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一样,中国画历经千年岁月的磨砺,穿越蜿蜒曲折的历史隧道,时至今日,锤炼和升华的正是那些深植生活土壤、展现画家特有风格的更具普遍性的部分。
所谓“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不是讲艺术的源泉有“内”“外”、“心”“物”之分,实则在于揭示古今伟大艺术作品诞生的不二法门——“万法一源”、“殊途同归”。这个“源”不等于纯粹的外在审美对象(客体),也不等于艺术家的天赋和技法(主体),而在于链接“内”“外”、“心”“物”的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艺术实践)。任何一项看似极其私人的艺术实践活动,实质上无不是指向他人、指向公众、指向未来从而必然是指向社会的。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从来没有所谓捷径可走,纵使你天赋异禀,如果不能够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做到“笔墨当随时代”,终究抵不过岁月的磨砺。
画家刘一博先生的写意花鸟画,酣畅淋漓、浓墨重彩的笔法透出的是亲切质朴、恬淡自然,带给人的是阴阳和合、生生不息的正能量。一博先生早年从画,孜孜以求,用力颇勤,后赴中国美院又得名师指教,日日精进不已,深为业内好评。其写意花鸟,大气厚重之中不失灵动自然、不拘一格而又富有传承、个性风格鲜明的同时充满生活气息,大有开当代国画风气之先、自成一派之势!
文律运周、日新其德。当此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民众心田,铸造精神家园,国画家责无旁贷,中国文化艺术大有可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画的春天必将属于像刘一博先生那样甘于坐冷板凳、潜心创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