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言青语3】拉开高中生差距的是习惯与思考
一个孩子成绩优秀与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不应夸大某一方的作用。老师们喜欢这样说:考第一的孩子是我教出来的,倒数第一的孩子毛病太多了,谁也教不出来。而孩子和家长们则常说:考第一是自己学出来的,考倒数第一是老师教得不行。如果让拉锯大战的双方都冷静下来,分析高中孩子拉开差距的原因,大多可以得出统一结论的,就是习惯,这是我认可的,高中三年就是老师对学生习惯的规范与学生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的上我还想加一个词就是思考。
关于习惯,在教育过程中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爱迟到的孩子往往内务整理得也不好,爱说话的学生做题时通常马虎出错,爱违纪的孩子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遇到上课上厕所的孩子,孩子会不假思索说:我肚子疼。也就是说孩子一旦出现问题不会是单方面的,不听班主任和家长话的孩子,听课效率也不会高。昨天开学典礼,在学生们排队返回教室的过程中,我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很多班级走在前面的同学通常比较安静、迅速,而走在后面的同学则左顾右望,悄声聊天,交头接耳。忽然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飞机上,头等舱的乘客大都在读书、办公,而经济舱的乘客多玩手机、看电影,到底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还是位置影响了行为?我认为,是行为在先而位置在后,所以孩子们先养成好的习惯,有了好的行为,取得好的成绩,才有好的位置。进一步说就是,不是进了档次高的班就一定有好的成绩,而有了好的习惯,在各类班、各种场合早晚都会出类拔萃,此处不过多赘述。
拉开高中生差距的还有一个我自己认为很重要的要素是思考。我认为高中苦和累应该是标配与前提,但仅仅努力还不够,必须要有思考,要提高效率。军训的时候,早晨跑操,三十个班级一开始很难跑好,总指挥的教官分别用了慢速跑、快速跑、拉大间距等办法,队伍都是中途停顿,当然这是和刚刚开始磨合关系很大,如果训上个半个月应该也没问题。但是在第三天早晨,一位姓金的教官提议说,把间距缩小、压慢步子、同时起跑,竟然一下子井然有序的跑好了,一个思考后的好点子节省了个半月的时间,我当时就对班上孩子们说,这就是思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