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是仙女制造机,统治了世界100年的审美!没有他就没有日本漫画......

今天小志介绍的这个艺术家
如果把他放到现代
绝对妥妥地常年占据热搜第一

他不仅是吸引人们的“流量保障”

还跨界无数:插画、服装、珠宝…

如今依旧影响着众多的品牌和日漫

也许你已经猜出来这个人是谁了
是的,正是“国宝级”艺术家——

阿尔丰斯·穆夏

即使你没听过他的名字,你对这些华丽、梦幻、美好的风格一定也不陌生。
丰腴的美人 自然花草纹样 柔和的色彩色调,这些风格构成了穆夏的个人风格,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能力。

而他的人生故事,与他的画作一样,穿过岁月长河,闪耀着启示录般的恒久光泽......

1860年穆夏出生于摩洛维亚小镇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从小就随父母出入教堂,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
这座教堂保存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每次穆夏进入这所教堂,都被这些美妙的艺术感染。
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穆夏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于是18岁的时候报考了布拉格艺术学院却落榜,但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之后的10年间都辗转于维也纳、慕尼黑求学。
他当过布景助理画师,肖像画家等。直到库恩·柏拉斯伯爵的赞助才让他有机会前往巴黎深造。
但赞助仅维持了2年便中断了,穆夏陷入了很窘迫的境地,他已经年近三十,没有钱也看不到什么前景,是个几乎随时都有可能饿死的艺术家。
于是为了谋生,穆夏承接大量为书籍和杂志绘制插图的工作,尽管报酬十分低廉。
接下来的五年,穆夏经常要借钱度日,平时只能吃扁豆充饥,生了病也没有钱医治,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但他的艺术风格也在这段时期里逐渐成型。
1894年,一通来电成为穆夏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偶然接到了来自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助理的电话,邀请他为自己新排的戏“Gismonda”画招贴画。

莎拉·伯恩哈特

穆夏穿着租来的燕尾服去剧院观看伯恩哈特的演出,然后在剧院旁咖啡馆的桌子上画出了招贴画的草图,非常幸运的是他的草图被接受了。
穆夏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莎拉·伯恩哈特对他的作品很满意,于是与他签下了六年的合同,内容包括为她设计招贴画、门票以至舞台布景和戏装。
其他的定单也纷至沓来,在巴黎苦苦挣扎了七年之后,穆夏终于在34岁时获得了成功。
《第六届索科尔音乐节》

《第八届索科尔音乐节》

《哈姆雷特》

随后的几年是穆夏风格的成熟期,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巨大,且跨越了多个艺术领域。

穆夏设计的门店

穆夏为教堂设计的彩色玻璃窗

穆夏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设计的第一套国家纸币

穆夏设计的家具实物

穆夏设计的珠宝

穆夏设计的壁炉手稿与留存至今的实物

同时,穆夏创作了不少被称为“Panneaux décoratifs” 的装饰组画,其中包括1896年的“四季”、1897年的“四种花”、1898年的“四种艺术”、1902年的“星辰”等题材。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舞蹈》

《音乐》

《绘画》
《工作》

《红宝石》

《黄宝石》

《翡翠》

《紫晶》

后来,这一系列的作品成为后世无数插画师和原画师趋之若鹜的二次元风格神作,也可谓是日本少女漫画的开山鼻祖。

穆夏还创作了大量的广告画和商品包装画,因为他所画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极端精致的细节描绘,正合乎了当时美即意味着品质的观念。

《巴尼奥雷肥皂厂》

《阿尔萨斯的香槟帝国》

《拉斐尔·幽缇尔饼干》

《马松巧克力》

《兰斯·荣登香水》

《雀巢婴儿食品》

《默兹啤酒》

因为从小受宗教文化熏陶,小镇居民身上浓厚的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及教堂内的花草植物都对穆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大后他选择用画笔延续自己在这一切感受到的美。
画面中大量的植物和人物的
组合几乎成为他所有作品的主旋
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素
穆夏的作品中女性都带有圣母特质,并兼具斯拉夫民族特色,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拜占庭艺术特色。

体态丰腴、柔媚而动人、清新而庄重

有着圣洁女神的特质

与别的艺术家不同,穆夏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师,他利用摄影技术来辅助他的创作,他让模特儿摆出他所需要的姿势后拍成照片。

然后以照片为基础在画面上对服饰和头发进行整理加工,经过特别的构图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纹的装饰,最后完成他的创作,他的很多招贴画的素材都来源于照片。

但人有多出名,冷嘲热讽的声音也有多大,艺术界觉得他只是商业插画师,而非艺正经术家,商界只接受他的这一种风格其余的一律不买账,于是他决定去美国散心。
虽然当时他在美国也非常有名气,但还是拒绝了很多商业工作,转而沉下心做艺术创作。
1910年的一天他在音乐厅听到了来自家乡的乐曲演奏-伏尔瓦塔河,毅然决定回国,并开始创作系列油画。

此时,斯拉夫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奥匈帝国Hapsburg王朝进行着斗争,强烈的民族感情促使50岁的穆夏,开始构思一个规模宏大的主题:“斯拉夫史诗”(The Slav Epic)。

这个主题一共20副巨型油画,内容涵盖当时已经四分五裂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19世纪的历史,画了整整18年。

在这个系列中他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它们蕴涵着穆夏对祖国的全部希望和梦想。

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创作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要破坏而永远是要创造,创建起一座桥梁,因为我们必须心怀这样的希望,只有我们更好地相互理解,人类才会更加团结。”

这些油画更多的呈现出凝重的历史沉淀和深厚的现实基础,画面的主角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青春少女,而是现实生活中斯拉夫人的鲜活形像,画面充满了生活粗糙的质感。

风格也不再是纯粹装饰性的,而更多呈现出象征主义的气质,这些油画的确画家全部艺术天赋的体现,但却不如他的商业性作品出名。

遗憾的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因法西斯主义的压迫,《斯拉夫史诗》被报纸指责为反动派。
1939年,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穆夏成了第一位被盖世太保逮捕的艺术家。在一连串的审问期间,他患上了肺炎,于1939年7月14日在布拉格与世长辞。

在他死后,穆夏的风格被认为是过时的,不过他的作家儿子终生致力于撰写有关穆夏与他作品的文章,企图引发世人的关注。

于是,穆夏这种特殊风格在1960年便再度流行起来。

这位“唯美”大师,不仅终其一生从未停止对创作意义的探寻,更在绘画、设计等领域多方涉猎、相得益彰。
这就是为何当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时,心头总会涌现一份难以言说的满足感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