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不用愁,每次按按这些穴位!顺通经络,排毒、消炎、消气!
关于历史那些事 1周前
人体,可以说是这个界上最杰出和最完美的艺术品,没人能够完全的复制。我们知道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里面特有的一个名词,穴位指的是人体经络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对于中医来说,穴位的掌握就是一个关键。我们的身体中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联通着我们的五脏六腑,如果掌握穴位按摩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护内脏,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我们大脑顶部的正中心,说的严谨一点,就是头顶到后脑勺的0.618处。百会穴位于人的头顶,也就是人体最高的地方,因此这里交会了各路经脉的阳气。常揉百会穴可以顺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保持心情舒畅。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会穴,每次按照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天大概两到三次。
大敦——疏肝理气作用最强
在足大趾靠第二趾一侧甲角旁1分,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为治疗疝气的特效穴。《玉龙歌》说:“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也道:“灸罢大敦除疝气。”
此穴为木经木穴(肝经属木),疏肝理气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征。同时,此穴还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
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
此外,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病在脏者取之井”,若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与保健要穴。
行间——专治身热之病
此穴在足大趾和第二趾的缝纹端。“荥主身热”,行间属火,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掐此穴对眼睛胀痛尤有显效。《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另外,此穴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排肝毒:太冲穴
有些人会经常偏头痛、还会长痘,女性还有痛经。大家观察一下,偏头痛、长痘、痛经所发生的位置,就是下图中肝经、胆经所经过的区域。一旦肝经排毒功能受阻,肝脏的毒素过多,就容易出现以上情况。
肝经的原穴---太冲穴,经常艾灸或者按揉太冲穴,就能疏通肝经、帮助排出毒素。可以先敲打肝经所经过的路线10分钟,然后着重按揉太冲穴5分钟,按揉完毕,艾灸此穴10分钟。
排肾毒:涌泉穴
涌泉穴就是肾毒的排污口。经常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排出肾毒,下颚长痘、容易疲倦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可以先按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涌泉穴10分钟,力度不用太大。按揉完毕,艾灸5分钟即可。
排脾毒:商丘穴
脾内毒素多时,常常会有色ban,腹部肉较多,口气也会比较明显,嘴巴周围容易长痘或者口腔溃疡反反复复。
可先按揉商丘穴10分钟,然后用艾条悬灸10分钟。
太冲——“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
此穴在行间上2寸,第一二跖骨接合部的凹陷中,是最令我敬畏和感动的人身大穴。
肝为“将军之官”,太冲穴所表现的功能就如一位横刀立马而又宽宏大度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而且有求必应。
当我们感到头昏脑涨(如高血压)时,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觉得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足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令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
保健穴位----太白穴,不但能治病,还能瘦大腿!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太白穴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太白穴为健脾要穴,能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
按摩太白穴除可缓解治疗胃痛、腹胀、呕吐、呃逆等症外,还可缓解体重节痛、腰痛不可俯仰、下肢麻痹或疼痛等;还可缓解治疗脚气、脚气红肿等症;对于身体肥胖的患者大腿部减肥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按摩太白穴,也可缓解治疗肌肉酸痛,特别是运动后肌肉酸痛,按后很快见效。
按摩时,可采用正坐姿,平放足底的姿势。一种方法是通过双脚相互踩压太白穴起到按摩作用,最好在饭前,一只脚踩压另一只脚的太白穴,每次3分钟。第二种方法是用先用右手按揉左脚太白穴,每次3----5分钟后再用左手按右脚,力度要适当,以穴位处感到酸痛即可。还可艾灸,用温和的灸法灸两侧太白穴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