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我帮老郎中挖了半年白芨,终获...

七十年代末,我帮老郎中挖了半年白芨,终获这一【重金难求】的胃病方子。可患者看到此方竟骂道:就2味药?有没有搞错!

前段时间我整理我的行医笔记,突然一张皱巴巴的纸掉了出来,打开一看,是当年我从一位土郎中那得来治胃病的方子,为了这张方子我可没少遭罪。

那是七十年代末,我下乡义诊,当时来接我的还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攀谈之中得知,她是当地一名土郎中。

当时我也不认生,和她天南海北的聊了很多,但是言语之间,我听出来,她很看不上我这种年轻的小中医。

第二天我跟乡亲们聊天,听说这老郎中在十里八乡都有名,还有不少城里人慕名而来,因为她有个专门调理胃病的方子,这些年找她调理过的,没一个复发的。

于是我便慕名去拜访,想要见识一下这个方子,结果可想而知,她一边赶我一边说:

“你们这些年轻人,只知道死读书,根本不会把书本里的和病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从那之后,我经常过去帮这个老前辈收拾屋子,挑水砍柴,一个孤寡老者,生活也着实不易。

后来,有一天她来找我:小伙子,我这挖药缺人手,你来吧!

我想也没想就去了。

上山一看,要挖的药就是白芨。要知道,白芨的价值在现在也是很高的,那在当时,更是稀有难得。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根茎,经过采挖、去须根、洗净、沸水蒸煮、晒干、去皮、再晒干....

重复这么多重工序下来,老前辈算是把这个药的来头教给我了。

当时我还不曾想到,这味药就是她那个方子里的两味主药之一。

这样过了大半年,有一天,把我叫到跟前,对我说:孩子,这个方子多少人花重金来求我都没卖啊,看你心思细腻,我就放心的给你了,你可得好好保管。

后来直至今日,我一直将这个方子作为调理胃病胃痛的关键,几乎无一例外。

记得在去年,我接诊的胃痛患者黎女士,35岁,年纪不大,看起来却一副老态,没精神。

沟通中知道,她自己经营着一家传媒公司,钱赚的叫一个盆满钵满,但是身体却每况愈下,经常的胃疼。

当时对这些也并没有在意,就买了点胃药来吃,时间一久,这疼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每次持续的时间还长,做了胃镜,竟然是严重的胃溃疡。

当时做了手术,但是没到半年就复发了,于是想转投中医调理。

当时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频繁出现嗳气,消化不良,胃胀,胃酸,排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

于是我便开了这个方子:白芨、枳实。

当时黎女士便提出了疑问:您没搞错吧?就两位药能把我这多年胃病治好了,能行吗?

我笑了笑说:你可别小看这两位药。

这枳实入脾胃经,入脾可以益气升清,入胃则能清除胃中的水湿,逐胃上方之停水,而降胃气,止胃气上逆;

而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内含丰富的粘液质,具备修复胃粘膜,止痛止血的功能;

既可入肝调血,除血中热气,又可以去腐生新,能使溃疡面重新长出新的肌肉。

二味相配,既能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面形成保护膜,又能行气导滞,使胃部气机畅通,减轻胃部不适。

我特意叮嘱她:一定要注意休息,调节好饮食,按时吃饭,要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结果,她复诊时,胃疼缓解了很多,打嗝,反酸的情况也没有再发生过。

继续用药半个月后,她胃不再痛了,整个人精神了很多。

其实啊,这个方子并不少见,有很多患者甚至之前就用过,白芨枳实制好的成药,但效果却不如我后来对症调理的好。

时至今日,随着诊治过的患者越来越多,我愈发能体会当初老郎中跟我说的那句话。

将学到的知识,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关键在于用量和搭配。即使是两味药,在不同患者的身上也有剂量之分,很多还得对症加减。

所以,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此方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具体辨证,不可盲目服用,如果不清楚自身情况,可以拍张舌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