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丨敬一丹 配乐丨巫娜、候长青 - 琴音茶语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每年8月8日前后进入立秋,这是隶属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是全国多数地区最热的时期。七下八上,把人热得晕头晕脑的。立秋,是揪着最热旬的尾巴来到我们面前的,依然承袭着暑热的本色。虽然谓之'秋',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全国大规模的入秋战役,是在白露、秋分时节。
梧桐满院绿荫连,引得新凉到枕边。
清代《清嘉录》记载,在江浙一带往往是'立秋前数日,罗云复叠,细雨帘织,金风欲来,炎景将褪,谚云:预先十日作秋天'。从前,民间常以立秋日作为推测后续天气气候的'初始场'。关于冷暖:'土俗以立秋之朝夜占寒燠[yù]。'也就是说,依照立秋的具体天文时刻,来推断之后气温是偏高,还是偏低。早在东汉,《四民月令》中便已收录了'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到头'的说法,'自是以后,或有时仍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
从前,人们将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为秋老虎。如果现今仍以立秋作为界定秋老虎的时间节点,那么立秋时节南方经常遍地是老虎。即使在北方,冷空气往往也只能偶尔做一次'打虎英雄'。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触,春暖之后没多久,炎热的天气便尾随而至。但长夏之后,秋凉却是缓缓地甚至'偷偷地'降临。可谓轰然入夏,悠然入秋。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分别称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敬拜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秋社敬拜土地神以酬谢丰收。古时候,人们春祈秋报,春天恳请上苍保佑农桑丰稔,到了秋天,还要叩谢上苍的保佑,仿佛还愿,正是'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春祭所以祈五谷之生,秋祭所以报五谷之熟。'当然,所谓报,人们更在意的,是回报先人。
'中元,农家耕耘甫毕,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按照道家的解读,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农历七月十五之祀,为秋社。韩愈有句诗描述了秋社:'麦苗含遂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
春华秋实,为了温饱,人们的礼数可谓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