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闯进张爱玲世界里的琼瑶女主角
哎,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次我要为新版《半生缘》鸣不平了。
年度烂尾大剧《破冰行动》都第二轮登陆北京卫视了,原定于五月初开播的《半生缘》依旧没个影。
这就像曼璐虐待祝鸿才亲闺女,北京卫视也为《半生缘》开启了后妈模式。
作为今年最具有争议的翻拍剧之一,新版《半生缘》早就因为年龄问题还被视为中老年版。
争议焦点,刘嘉玲版曼璐被讥讽为老大妈,蒋欣骨架大太壮实,不适合演曼桢。
作为原著粉,我很担心新版中人比戏大,曼璐碾压曼桢,成为第一女主。
于是见多识广的群众开启美好回忆,将林心如版奉为经典。
时光放在2000年,我们会发现在琼瑶剧中杀出血路的林心如,正值当红,星光灿烂。
她能接下顾曼桢一角,还因为看脸。
曼桢是这样的,
“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关键词:方圆脸。
林心如就有一张方圆脸。
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多人都以为她是鹅蛋脸。
方圆脸和鹅蛋脸的共同点都需要柔和的圆腮+平或略方的下巴。
短下巴是造就林心如方圆脸的重点。
她腮部有酒窝能充当点睛之笔,低头浅笑,会有鹅蛋脸的风采。
林心如能和蒋勤勤饰演姐妹花,因为后者也是方圆脸。
我始终都无法说服自己两人有姐妹相。其实都是眼睛惹的祸。
蒋勤勤是桃花眼,
林心如是荔枝眼。
和林心如同一路数的女明星有赵丽颖,
动刀前的杨幂,
老港片粉丝心中的女神何美钿。
荔枝眼大而圆,可爱气息鲜明,尤其适合傻白甜。
《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如萍就是典型的傻白甜角色。
可怕的是,林心如确实成功地将琼瑶剧中的傻白甜气息带到曼桢身上。
第一集,曼桢乘电车回家,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世钧仗义相助,给她买了车票。
剧版这样处理两人的第一次相遇,尴尬。
因为曼桢的打扮,挺富家小姐的。
所以,当她说没有带钱时,售票员说她看起来也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曼桢可是穷人家的孩子啊,没有这个设定,《半生缘》的故事就是不成立的。
初遇尴尬,演技也尴尬。
上车没有带钱,当众挨说,顾曼桢的正常反应是焦急又尴尬的。
但林心如的表情却是低头,沉思状?
后来她对世钧说,世钧仗义相助,化解了她有生以来的最大尴尬。
额,这样的编排真的挺让人生气的。
说坐车没钱尴尬,其实是我有钱就是没带钱,这是富家小姐才有的困境。
而曼桢是穷人家的孩子,她的困境却应是我花钱时却没有钱的窘迫。
关于这一点,原著更是反复强调,就连曼桢穿一件娇艳点的衣服,张爱玲也会说“像陡然脱了孝似的”。
突出曼桢的窘迫穷困,在曼桢与世钧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
那天是大年初四的午餐时间。
因为春节放假,世钧叔惠常去的那家北方馆子没有开门。他们找到了一家半营业状态的餐馆。
而曼桢就在那里。
两人进入这家馆子,最大的感受是脏。
▲许鞍华就做得很好
这至少有两个弦外之音。
其一,两人常去的北方馆子比这个干净。
其二,曼桢所在的小脏馆,并非她不爱干净,而是小脏馆意味着廉价。
吃廉价小脏馆也是因为曼桢身后背负沉重的家庭压力,上有老母亲外婆,下有小四个弟弟妹妹。
一个小脏馆就可以蕴含这么多信息量。这是好小说带来的魅力。
林心如版非但没有继承,反而用充满时尚感的服装不断破坏原著的精心创作。
原著中曼桢常穿蓝布衫,穷学生的标配,一是可以减轻家庭压力,二是衣着朴素可自卫,避免姐姐的客人打她的主意。
原著中还有个精彩的安排,富二代翠芝也爱穿蓝布衫。她的母亲反对她读书,她爱穿蓝布衫是反抗母亲意志的表现。
而世钧调侃翠芝一个白富美爱穿蓝布大褂,忘记那也是曼桢常穿的,可见他的没心没肺。
不爱穿蓝布衫的曼桢,自然不会有这么多精彩的阐释空间。
林心如版用好看牺牲了原著中的精彩设定。因为林心如演过琼瑶剧中的傻白甜,所以我看到她的曼桢总有串戏的感觉。
不信可以测试一下,哪个是曼桢,哪个是如萍?
当然,如果拿原著的眼光去评判一部电影,确实有失公允。
是否符合原著不是评价一部影视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同样是改编,许鞍华版的《半生缘》就做出了表率。
原著中的世钧出生在商业家庭,富二代。
黎明的世钧却有贵气,将他变成了世家子弟,我在《许鞍华读懂了「半生缘」》一文中曾有相关分析,摘录如下。
和原著相比,世钧的形象从一个富家少爷改成了世家子弟。
这一点,许鞍华改得漂亮。
它借助曼璐的视角来完成沈世钧的形象定位:家底厚。
家底厚不仅仅是有钱,还有门第,有教养。
在原著小说中,沈世钧家是有钱,但也算不得世家,他老爸对曼璐图谋不轨就是暴发户的气质。
用“家底厚”塑造沈世钧,其实是为了搭配黎明身上的贵气。
对此,影片通过吃饭喝茶的细节几场戏做了细致的描绘。
世钧常年在朋友叔惠家吃住,叔惠吃饭后就开溜,世钧是会帮忙收拾碗筷的。
不要以为这是寻常动作,世钧从来不是手脚勤快的人,在原著中曼桢会手脚利索地换灯泡,世钧不会想到做什么。
言归正传,影片很快就安排下一场吃饭的戏,来证明沈世钧根本就是个饭来张口的少爷。
叔惠与世钧一起回南京老家,吃完饭会一脸威严相让下人去盛饭。
在饭桌上,世钧与叔惠还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向为人机灵懂人情世故的叔惠在这个饭桌上是局促的,不自然的,夹菜是小心翼翼的。
叔惠是苦出身,对于这种大户人家的饭局,会本能地感到不自然。
所以,见到老妈子端饭,会主动帮忙。
影片用石翠芝的目光传达了这种惊讶,这些都是下人做的活,客人不需要动手的。
两场吃饭戏就刻画世钧作为世家子弟的做派,在家有威严相,在外是分外随和。
这一点在曼桢家吃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曼桢的祖母端菜,世钧会第一时间帮把手。
以至于老太太以为,世钧在家也是如此。
后来,曼桢的弟弟在世钧碗里放了一大勺子盐。
世钧还是一饮而尽。
所以啊,好戏是气脉相通的,它懂得瞻前顾后,里应外合。
原著中,曼桢一家都知道世钧爱吃火腿,会给他炖爱吃的火腿汤,而世钧妻子却始终记不得。
一个火腿,就把婚姻的尴尬交代得明明白白。
除了林心如版爱丢精华细节,胡编乱造外,剧中的台词也非常水。
正是这种傻白甜风格的台词,让张爱玲的小说变成了琼瑶剧。
多年以后,世钧与曼桢相遇了,要说出原著中最知名的那句话:
“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对于这段戏的处理,两人的处理真的很琼瑶。
先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曼桢一咏三叹,表示回不去了。
世钧应该不明白,所以尔康附体,开启复读机模式。
世钧说水词,曼桢也要呼应。
琼瑶阿姨应该会给这段戏打高分。
但张爱玲不会同意。
用脑袋想想啊。
这十多年来,曼桢经历过被姐姐陷害,感受到亲妈见死不救,辛苦养的弟弟妹妹没有一人出头,给祝鸿才当媳妇,她视为希望的世钧始终没有出现在他面前。
因为曾经满怀希望,所以后来非常失望。当她说出“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应该有历尽人世沧桑的淡然与苍凉。她让自己释然了,也放过了世钧。
而林心如版用一咏三叹的节奏,外放式的梨花带雨,让我们感觉两人很像中学生的分手现场。
当然,有这样不符合原著人物精神的水词,编剧导演也难辞其咎。
还有,那些吹捧林心版顾曼桢的,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认真刷剧,她有些变现连及格都达不到。
想不出来?那我提个醒。
在剧中她和祝鸿才争吵要出去,竟然用脑袋撞门把自己撞晕了。
作为民国时期,受过高等教育的独立新女性,曼桢怎么就这么无脑了?
撞晕后还能步步莲花,我也是服气。
当然,我也不否认,林心如版曼桢也有优势。
2002年时,林心如26岁,时间停留在曼璐结婚那一年,她和原著中的顾曼桢差不多大。
在民国时期,她是典型的大龄剩女。
根据民国婚姻法规定,男子未满16岁,女子未满15岁禁止成婚。
曼桢的姐姐曼璐就是在16岁与张豫瑾定亲的。两人同岁,曼璐比张豫瑾大三个月。
曼桢父亲死去那一年,曼桢14岁,曼璐中学没毕业,年龄在18岁左右。
这意味着曼桢曼璐的年龄差是四岁左右。
曼璐嫁给祝鸿才那一年,张豫瑾年过30,曼璐亦是如此。
这就暗示了曼桢已经是26岁左右。
我之所以强调曼桢的年龄,因为在刷过林心如版《半生缘》,我发现年龄和脸型恐怕是林心如与顾曼桢最大的共同点。
名著出身的影视作品,形神兼备是追求,不得其形得其神也属优秀,但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就很尴尬了。
在新版《半生缘》开播依旧遥遥无期时,不应该拿充满争议的它来吹捧林心如版。
扪心自问一下,薄今必须要厚古吗?更何况林心如版不配。
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也不勉强,只是想说一句,有时间可以再刷一遍你以为的经典,分辨一下是否名副其实。
有时候,最残酷的人生体验,莫过于当初惊艳,不过是没有见过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