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门诊投资人 看完这七条建议 会帮你节省下百万投入

我的前辈里面有很多都是从中医里走出来的,当我奋不顾身投入中医馆的建设管理运营的时候,前辈就说过这句话,兄弟!不要趟这趟浑水!中医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中医人说这句话我认为是句真话,医馆事业是伟大的,医馆却是要熬出来的,中医药精华也是熬出来的。中医药改革的风口来了,医馆长也是最早从立项到策划到运营落地开始的。

对于搞房产的投资人,老子有钱,无所畏惧到今日的兑馆走人,也是见怪不怪了,对于股东们吵吵闹闹,碎银几两的事情也是不少参与,这波外行的投资人因为急功近利,想拿中医当作暴利行业的想法彻底是崩盘了,也有很多中医爱好的投资人,投资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中医,以期能弄明白中医的知识理论基础,跟着培训界的资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来一顿猛操作,最后也是无可奈何,中医馆的来源?中医馆的赛道是谁?中医馆的区域文化?中医人的断层?中医传承断代?中医人来医馆是干嘛的?很多医馆变成了大号的卖药机构?郭德纲先生那句话说得对,你死不死?!!!!!至今很多投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风口为什么做不起来。

第一:中医馆的建设跟药店和医院以及门诊都是一样的,是有商业属性的,不是单纯地依靠老中医卖药就能生存下来的。你跟门诊人力成本怎么比较,你跟医院配置怎么比较。

第二:依靠单一的卖药模式,医院,门诊,药店都已经不行了,中医馆却要走别人的老路,其结果是赶上一个风口,又来一段乱流,驾驭不了市场商业变革

第三中医馆的商业化是随着中医药改革产生的一个纯中医文化模式,是中医文化再次发展的机会和窗口,没有所谓的中医馆,国医馆模板,抄作业也需要看看抄完作业是不是要填上自己的名号,他合适不合适,一些培训界的,名医,名药,名术,名馆将多少投资人口袋里的过冬量给折腾空了。

第四任何一个医疗机构只要属于实体店铺的情况出现,都要接受市场变化,商业变化,思维变化,互联网变化,社会群体变化,多元化文化冲击的社会变革,很多中医馆,国医馆从开始第一步就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找个装修像模像样的就开始搭建了,你那里来的版本呢?那就照搬国内的名馆,人家是干什么的你知道么?人家是卖药的模式,他都已经不行了,你学习他的模式?你拿钱真不当回事,按照高大上,土豪金来搞,盲目的自信,很多投资人之所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就是,他依据自身的段位和资源段位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并不去会从用户思维去出发,医馆是装给谁的?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场所,这些场所的设置是否适合患者生病后的需求?那就听老中医的,老中医那里懂美学?那里懂策划?那里懂得什么叫市场?老中医那里懂什么叫引流?老中医那里懂什么叫做场景营销?老中医那里中医讲“病人为本,依靠中医人的传统思路已经不能推动中医的发展了。

第五这个时代有钱并不是拥有了全部“现在的资本,不缺有钱人,把钱砸到中医身上,也不缺媒体的宣传,还差什么?差的是人,门诊就是最好的例子,给予你发展机会的时候,做不大,做不强,这就是中医人的小民意识严重,靠药品,输液来维持生计,不愿意学习更多的技能,也不愿意任何人指正自己的方法方式,中医门诊也是如此,造成没有钱,收益不好,没钱雇优秀的管理人才,没有好的管理人才,中医诊所更难良好运营。

第六:治病是一场医疗行为,并不是一种哲学理论和辩证思想的医学,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治未病”更符合中医的逻辑自我调养与养生馆服务相结合:中医讲“病人为本,医生为标”,又讲“三分治,七分养”,所以客户的身体要恢复并保持健康,光靠中医馆馆专家的治疗是不够的,也要需要客户配合自我的调养,无论是“起居有常”还是“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情志条畅”等都非常关键,但是你看现在的中医都是神仙一把抓的治病思路,一句内有乾坤,或者不知所云的文言文你们不懂的沟通艺术,脱节的是中医人不会好好讲人话,自身没有学习能力,又拒绝别人的不理解,美其名曰:你们懂什么呀!这种天然优越感十足的所谓中医人。

第六:我见过很多老中医,也都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中医要不要商业化,答案都是反对的,于是我就采取了半商业化运营模式,整体效果是可以的,并且只要假以时日,思维意识是需要相互影响从而改变的,而中医馆并不能随着老中医们的思维意识来熬,因为中医馆是有阶段性发展的,一年熬下去,没有起色,投资人就会着急,然后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所以中医馆本身就需要有更多的商业思维意识,才能获得成功,必须走出中医思维的象牙塔,首先肯定的是中医不止能解决疑难杂症,更是治“未病”,解决亚健康的法宝。而这正是中医最擅长的领域,也是 “二两拨千金”解决中医商业化的问题,既然要商业化,就必须有商业化的强硬实力。

第七在一家中医馆里,你会发现中医馆想尝试的都是所谓的医药技结合体,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也是有极大矛盾的,有的偏向于全营销,所以并不被老中医认可,有的偏向于技术,并不被患者认可,有的偏向于调养养护,并不被患者认可,这就是做了一个四不像的中医馆,中医馆,中医门诊要确保医疗是根基 养生为盈利,用养生,朋克,有服务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用跨界思维来创新,提高获利,来确保中医医疗的不断发展,老中医也好,年轻医生也罢,都是需要社会给予更体面的生活,这样的中医馆才是一个兼顾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管齐下的布局,让专业更专业,让团队更团队,这会你再看看投资人的格局就明白了吧,未必能有这个财力,人力,物力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了,所以市面上真正的中医馆 中医门诊投资人并未真正的看清楚这个这个中医药市场的庞大。

欢迎评论留言,共商医馆 门诊发展之时,不接受所谓的医疗营销公司,培训公司指导建议,请不要自取其辱,另外转发我文章用于商业用途的哥们,你们已经转发我很多文章用于商用,若真有需求请告之一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