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纪系列之西递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轻轻点击上方绿标

我们一起来听听主播韩枫的播读

那日午后,坐在一座由明代徽派屋舍改造的院落里,埋头吃着一碗热面条。

白瓷碗里被依次倒入盐、酱油、醋、葱花,再夹进刚出锅的细面,用筷子搅拌均匀,最后卧上一个圆润雪白的溏心荷包蛋。碗面上的正红囍色艳丽夺目,碗里的面条很快见了底儿。

一串串尖锐的冰溜子坠在瓦檐下。面前的陶盆里,杜鹃在滴水成冰的深冬无法开花,茎上垂搭着几片发蔫的绿叶。而另一盆,细长的腊梅枝头则冒出数株嫩黄薄脆的花骨朵。

冬日的阳光在潮湿的徽州显得无比珍贵,它们此刻在云层里若隐若现。团团积云在被马头墙切割的方形碧天里快速移动,倏忽间便不见了踪影。

在这样宁静的时刻,回想自己做出的选择仍感到安心。

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孤身一人,自北向南踏雪而来。

很多人出于好奇问过我:你为何而来,在这里生活会觉得寂寞吗?

并非一位职业旅行者,或是一位怀揣波西米亚情结的流浪人。对其他地方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唯有徽州,源自一种天然的好感,是对旧日故园的回归和向往之心。一切旧物、旧事、旧人都会对我产生不可抗拒的魔力,它们具有独一无二,残损的能量及美感。

一如西递的这种古老,身处其中可以感受到来自时间的重力。因每一秒流动的时间里都压缩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仿佛有无数个时间段在此交汇流通,叠加重合,使人恍惚出世。但它却与我心脏频率保持一致,陈旧而缓慢地跳动着。它识别出我,我知道自己曾是它的一小节记忆编码。

这里曾有过最仁德的心,最智慧的头脑,最缜密的逻辑,最丰富的学识,最勤劳的双手,最高雅的审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它的建造者把对理想家园的幻想在此付诸实践,它来自一场内心的描绘和构建,它同样是一座封闭的心城。

但是现在,时间无情地洗刷掉这些建造者,它唯独在光阴里独守着这具骨架,魂灵早已失去。

不知将来可有人会为它作首诗。诗歌是成人世界里的童话。

在我心里它曾经是童话,现在却沦为一座相看无言的空城……

所有的记忆都是湿的

化为丛丛青苔

彳亍且柔软

吞咽下一颗流星

心脏变作火种

照亮混沌中的荒野

若不在此刻

不在此时

相会于此

我们定然前世无约

今生无缘

待风起时

雨归来

火种熄灭

心脏重落胸膛

记忆恢复干燥

它仍然宁寂

仍然清洁

午后出去闲逛,化雪天儿,山上路滑,没有登上位于半山腰上的观景亭去看西递全貌。这样也好,我更喜欢独处时微小的观察。行至一处拱形老桥边,桥梁上用绿色颜料描着“会源桥”三字,散发出举足轻重的人文气息。桥畔一侧聚着几只觅食的土鸡,肥嘟嘟的圆身体,模样可掬。另一侧立着三只鹅,通体雪白,喙和脚掌上的橘鲜艳明亮。我着迷于它们的形态和色彩,看了半响儿,才迟迟离开。

数米之外修整过的草坪上,被安置了几台不合时宜的居民健身器材。不远处斑驳的粉墙外挂着空调机。这又是西递的另一面,侵入无可避免。

在敬爱堂内看到两排用来展览的摄影照片。皆用高档摄影器材拍摄,加之后期处理,画面完美地挑不出丝毫瑕疵,却缺少某样触动人心的东西,那便是真实的朴素。

我是一个不大聪明的人,往往记住的都是些细碎之事。也无多长远的见地,所言不过是些瞬间的感受。

前后去了祠堂两次,晴天一次雨天一次,祠堂内部的温度比外面还要阴冷的多。游客们都不大喜欢祠堂,基本上逛完一遍就赶紧溜出去。它的建筑格局给人带来一种无形的压抑感。祠堂在过去本就是宗族里大事小情的议事地,庄严肃穆,容不得半点逾越,这不怒自威的气质竟延绵到了今日。

有一间祠堂的天井下方整齐地堆放着几块石碑。圆环形的石面一边浮雕着麒麟戏球,另一边刻着华美的凤凰,皆是祥瑞的灵性神物。又接着去瞧墙壁两侧悬挂的浮雕版画。一幅幅看过去,先人以图代字,讲“忠孝廉正”,但图像未免有些夸大之意。想起曾经看过一部关于敦煌壁画的纪录片,其中一窟描绘佛陀圆寂时,前来送行的各国君王皆割鼻挖耳,已示心中的悲痛之情。写字需要逻辑理性,但图像却可以发散思维,任意想象,仿佛梦境漫游。到成为古人通用的惯例。

在其中一幅的版图前,见一妇人撩开衣衫的前襟,露出双乳喂养一老妇,夫君则在一旁双膝跪地,侍候左右。唯有一黄发小儿哭泣着拽住母亲的衣角,看起来老不愿意。看时只觉触目惊心,像被当头打了一棒。

曾听一位像吟游诗人一样的女孩说过:要趁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地去看更远的博物馆和遗址,即使感到困惑,被生吞活剥,也要迎上去,别退缩。然后回来,用余下的生命给自己解惑,继而消化它们。靠想象和行走过完一生。

其实道理极简单,该说的话在许久以前就已说尽,该做的事也已做尽。今时之人所做之事不过是以另一种所谓更先锋的方式重现旧时光阴,而曾经苦求的各种未解亦隐没在浩瀚的历史尘埃中。

西递,即使它的每一个空间都聚满了人,它依然静而空。那是时光训练出的素质,经过火的淬炼,水的荡涤,风的吹打,成为今日模样。我的指端曾一遍遍拂过冰冷的青砖石柱,石碑上的民间传奇,木门框里的幽谷兰草,与之静默相对,湿凉的空气里都能嗅到历史的幽香。它有残酷一面,正如它有温柔。我在此流连徜徉,感觉即刻苍老,灭了痴念,换来一颗晶莹剔透的寻常心,一个沉静无声的老灵魂。

回去的路上,买了一支绿檀木簪做纪念,喜欢它尾部雕工拙劣的琵琶纹样。途经一间售卖茶叶的店铺时,看到玻璃杯中冻结着一朵绽开的金丝皇菊,像琥珀一样被定格在微雨的空巷里。

作者简介

杜 菁

因喜爱徽州去那里生活了一年时间,写下一些文字分享给大家——一个女孩走进后的徽州。

主播简介

韩 枫

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

新浪微博@慢之味

/

/

推荐公众号:  摄影梦想课堂

摄影梦想课堂是由湘西灵气女子李菁

在“雪小禅”与“吧啦原创文学”之后

主编的第三个公众号

在这个全民拍照的时代

带领着更多平凡人一起做不平凡的摄影梦


文图 | 杜菁

编辑 | 老去的枝

(0)

相关推荐

  • 寻访徽州古村落(四)呈坎八卦村

    呈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朱熹赞誉道: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呈坎古名龙溪,原为徽州首府歙县辖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管辖.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具有典型的地 ...

  • 安徽这个古村 比宏村早248年 被誉为“摄影天堂”却几乎没有游客

    安徽黟县,是黄山市最古老的县城之一,由于四周被群山环抱,造就了其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并成为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所在地.很多人来黟县旅游,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和西递, ...

  • 历口邓家(图游徽州94)

    去邓家有点匆忙,镇里食堂十二点开饭,湘东第一书记江帆带我来到邓家已经十一点四十.事实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图游徽州也一样不可能深入. 从省道要过一座桥才能进邓家,感觉这是邓家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

  • 寻访徽州古村落(三)千年古村屏山、潜口

    旅行的目的.方式.感受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旅行也并非一个享受的过程,有苦有甜.有惊喜也会有平淡,这些都会化作我们人生难得的体验. 如果说在西递村的游玩是轻松愉悦的,那么屏山和潜口留给我的印象就只有平淡 ...

  • 徽州纪系列之苔藓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心中藏之,无日忘之.也许你,就是因我这份情愫而存在的恰到好处的那个人,不远不近,站在灯火阑珊的对岸,是我不忍触碰的一世梨花.自此,你的世界便是我的世界 ...

  • 徽州纪系列之戴珍珠耳钉的少女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想象是一件过于美好的事情.它是诗人把霓虹灯吟诵在天际的星星:是画家把青柠挑染在叶子上的时间:是农人把秋天珍藏在石榴里的红宝石.它是陌路擦肩,你眉目一颗 ...

  • 徽州纪系列之梵音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我们可以在梵音中寻找少许的宁静,但始终要正视自己的内心,有勇气皈依,就应该更有勇气在红尘中继续行走.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曾经经历过的都将成为美好的回 ...

  • 徽州纪系列之山水间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每个人都拥有一段段被珍藏在锦盒之中的回忆,或许有一天当你拂去灰尘再度打开,内心丰盈,是"飘摇风雪夜,似是故人来"的心境.与友人久别重 ...

  • 徽州纪系列之照相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 者 按 在我家餐桌下压着一张学生时代和两位同学的合影,那两位同学和我的关系说不上有多好,但那张照片却是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中的我笑容甜美,清纯动人.青春已 ...

  • 徽州黟县: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1956年2月,撤区并乡,设东源乡.1961年4月,恢复黟县建制,改成东源公社.1983年至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改回东源乡.1998年,东源乡更名西递镇. 我到西递村是2005年前后的事情 ...

  • 诗画西递【视频】写生皖南 第1集:2021范扬中国画写生系列节目

    第一集 诗画西递 东方翰墨·写生皖南·范扬中国画写生系列之皖南 岁在辛丑 暮春时节 范扬携弟子皖南写生 梦里徽州,诗画西递 桃花源里人家 郊野龙江,幽居归园 寻传奇人物故居: 登齐云山,天开神秀 白岳 ...

  • 【每日一村】黄山脚下的徽州魅力: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原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而在西递建村形成村落.随着胡家一脉经商成功后,逐渐将西递建设 ...

  • 徽州---西递

    从三清山到西递,在中国村镇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西递和宏村是第一个被列入的,西递座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