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酹 I 给诗歌加点儿生活的盐
组稿、审核 I 下弦月
编辑 I 洛
一一一关于陈华·《相遇》的赏析
\
陈华 I 桃花渡 ←赏析段落出处
原诗作者 I 陈华
本期解析 I 清风酹
这是一组游记诗,纪述了作者在骑游过程中拜访杨父杨母的见闻和感悟。
好诗多言情,多言爱情。在言情诗上,逾工逾深,逾深逾工。读者也越来越喜欢,写者也越来越执着。
如此循环往复,致使诗歌越来越高飘,越来越脱离现实,陷入精神孤洁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这类诗的作者与读者都会在人间建一个小筑,植花种柳,不问世事。
而陈华的这组是有别于这类诗歌的。
从这组诗歌来看,陈华的诗歌理念与诗歌追求也不是才子佳人类的唯美与柔糜。
他在用诗歌切入生活,探究命运。
这种现实主义的诗歌很难写。现实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而诗歌却要求唯美。要想写好现实主义的诗歌,首要的是哲理性要强,其次,语言还得优美。这真要功力。
陈华的这组诗整体上就营造出一个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哲学氛围。
在这种氛围包裹之下,有人想挣脱,有人想挽留,有人在相逢,有人在别离,挣脱也是相逢,别离也是相遇。
诗的第一节,既是别离,也是相遇。在告别现在的生活环境,去往大山的邃道之中,遇见的黑,黑色的车,眼睛中的黑,黑暗中的黑,谁不说这是对人到中年之后,人生却迷茫混沌的一种感喟?
是对过去的一次告别?是对前途未知的相遇的一次希冀?
第二小节就是这样。人在旅途,就是对过去的一次次告别,就是对未来相遇的一次次憧憬。
其实,只要在路上,就会有相遇:遇上杜甫,遇上李白,陈华遇见了欧阳修,屈原和草木。这表明,诗人此行遇见了美的山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
接下来遇见了人:杨父,杨母,杨子。杨父骑摩托在悬崖峭壁上谋生如常,杨母在土家刺绣中坐老时光是写实。杨子翻山路挂花布书包上学读书是联想。
这些相遇的人给了作者棒喝,给了在安逸的生活中浑浑噩噩,迷茫堕落,无病呻吟的人们以棒喝。
这就是生活中的盐,诗歌中的铁!
陈华是个热爱大自然,钟情户外活动的都市骑行者,但骑行只是兴趣与爱好,甚至是炫酷的资本。但,杨父在悬崖上的骑行,却是生活,是生存。这就是作者的遇见!
由此,才来到大家都膜拜的第十五小节:
来晚了……”
这一阙,或许有人以为他美在终于书写了爱情。
我认为他美在自省,美在开悟,美在超脱,美在告别,美在相遇。就像至尊宝戴上金箍之前在观音菩萨面前的一段独白: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
但是,我要走了,我要继续上路。。。
这是这5天相遇的结局,作者于此开悟和新生,也许,他作别的不仅仅是青蛇,是黑木崖,也许他作别的还有更多,也许他仅仅只是与昨日之我作别。。。
对于陈华诗的语言美,之前,月神就推荐过,也早就仰慕。
但,这一组依旧美不胜收。
陈华的诗,在语言组织上很巧。表面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惊涛。
比如第十四:
且慢……且慢
还有第十七:
这些词句,很平常,不艰涩,不晦暗。
但,营造的气氛却足以让人醍醐灌顶,呆若木鸡!
陈华的诗非常擅长这种气氛营造。
纵观整组诗,没有一个词用到相遇,但,字字都在相遇。而貌似每个字都在写相遇,却每个字都含着告别。这其间,糅合了人生的诸般滋味,让人久久思索,一声叹息。
△ 本期作者:清风酹,男,湖北襄阳人。爱好文学。我看清风似我,清风看我应如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