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位49岁的多汗妇女对我说:...
1991年,一位49岁的多汗妇女对我说:别费劲了,让家人准备后事吧。我不服!硬是用一张6块钱的方子,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坐诊中,来了一个妇女,男的搀扶着来,一进门,男的先开口:”大夫,您快帮帮我们吧,孩子他妈太爱出汗了。”
安慰他们坐下后,细问得知,这人49岁,主要就是爱出汗,尤其是晚上。早上醒来的时候,枕巾,内衣,被褥都是泛潮的。
同时,她平时感觉浑身无力,四肢沉重,无论什么活,干一点就累,形体看上去消瘦,面色也不好,发黄,心里也发慌。坐在我面前整个人精神萎靡不振,看了确实让人心疼。
刻诊,见她脉象细弱而偏数,苔薄白,舌质淡。
随之,我又问了一些其他的情况,一旁的家属搭话说:她是不是更年期的原因,总是说自己得了什么大病,怕人没了,往后的日子可咋过,经常给我说后事怎么安排。
我给你写一张方子,你回去按时吃几天就好了。安慰着患者和家属,我拟了方。
结果,用药三天后,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一停药就继续了。这时候患者准备放弃了,让我不要费劲了。但是家属还想再试试,不行就走远点,再找找大夫。
我思来想去,一直在找到底是把哪里忽略了,忽然被老伴的一番话点醒了,更年期可真难,啥病都能背上锅。
是啊,不一定就是更年期祸。翻开笔记,我又琢磨了一会,这个患者眼下情况和盗汗日久,心神受伤也有关系可是被我忽略了。
她的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白,面色又萎黄,形体还消瘦,肢体无力,头晕心悸。这不是典型的气血不足吗?我这个榆木脑袋啊!
心中气血不足,气血不养心神。所以她心慌,精神恍惚、疑神疑鬼。从整体看,这人的问题在于心中气血亏虚。
阴血不足,容易生内热。她的脉象偏数,这是有热的表现。热邪迫津外出,就会形成多汗。
到了晚上,体表卫气薄弱,肌表汗孔不得固摄,津液有了化汗而出的机会就和小偷一样晚上基本没人管得住。再加上她本身心气不足,敛摄津液的功能就不强,于是这个汗出起来就没完没了。
中医讲,汗血同源。津液和血是同源的,可以互相转化。血的生成和输布,源于心。于是汗水作为津液的表现,古人看作是“心液”。
“心液”流失太多,血的生成受损,进一步加剧心中阴血的亏虚。心血不足,又会加剧虚热内扰之态,以及心气的不足。就这样,患者体内展开了恶性循环。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得补益心气心血,安定心神。心气心血足了,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多汗。同时,心神得到心气心血的供养,它就安定下来,患者也不至于胡思乱想、精神恍惚了。
所以,我这次给她拟方为:黄芪、茯苓、半夏曲、当归、茯神、川芎、远志、肉桂、柏子仁、酸枣仁、党参、五味子、炙甘草、生姜片、大枣。
当天,我就赶去患者家里,把事情和她讲了清楚,并将这张改过的方子给了她。让她打起精神来,要有信心。
一周之后,他们来复诊,患者声如洪钟地告诉我。果然不关更年期的事儿!
接下来,我让她不要大意,再用五剂。最终患者诸症悉平。不但没有那么多汗了,白天的精神状态和体能都有所恢复了。她当时还笑着说,可算是把自己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这方子里面的黄芪、党参、炙甘草就是用于帮患者补气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川芎养心血。这是治疗的主要基础。
茯苓、茯神、远志、五味子安神,半夏和胃消食,配合黄芪、炙甘草健脾。最后,再来一个肉桂,温阳,促进气血的生长。这就是基本意图了。
说起来,我也惭愧,当时只着急怎样对症了,路上才想起来,人参穷人哪里吃得起,去他家才更改过来换成了党参。
以前,师傅在的时候,处处细节都在提点我。比如像人参,鹿茸,阿胶尽量避开这些昂贵的,用便宜的有同样功效的代替。这样下来,那张子当时也不过6块钱。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弟子,每次在他们开方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同类效果里面一定要找价格最便宜的药材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