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怀念付文勇先生

怀念付文勇先生,怀念我的高中生涯,怀念我的文学梦!

——题记

其实,我和付文勇先生并无深交,甚至没有太多的交往,亦或连文字交也没有。

但付文勇先生在我心中,却是一个时刻存在着的符号,一块无法跳越的牌记。或许,如哲人言,他是一个形象,一座内心中永远存在以至于越遥远越清晰的丰碑。

这就仿佛是一场造神运动,高山仰止,因为你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和伟大,却没有办法与它近距离接触,于是它便会在你的心中越来越伟岸,一直伟岸成一尊威严、一尊无法超越的雕像。

最初认识付文勇先生,缘于他的女公子畅畅。高中时期的我,从简陋得有些丑陋的乡村来到小小而繁华的县城求学,人生孤寂,却正是纯而洁的年龄。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只想着跳出小小的限囿,只身闯天涯。繁重的高中生活中,除了学业,还有友谊。那是的畅畅同学,自幼生长于书香之家,知书达理而落脱素雅,晓文会画而神采奕奕,在这小小的县城小小的校园里被大家公认为才女,走到何处都能带去阳光带来灿烂。当时的我,有幸与她同聚一班,且作为前后桌,再后来变成了左右邻座。我是一切懵懂,她是一切都懂,与之相处才感到世界上除了数理化还有琴棋画,除了死读书还有读好书。闲暇之际,与之聊天,得知她的父亲文勇先生时为县里最大的企业里面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文字工作,承担小县城的文化阵地《莲花报》的编辑任务。偶然间,从同学手中借得《莲花报》,第一次被上面的丽雅文字所陶醉,始得认识到铅字文学距离自己并不遥远,这小小的县城里面也有诗词歌赋,身边的匆匆过客中,可能也隐藏着骚客文人。当我豁然看到上面的执行主编付文勇先生的名字,忙问同桌的畅畅同学:“这是你的爸爸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傲晓:我真的有一个书香门第的同桌呀!

再后来,与畅畅同学成为了高中时期最要好的朋友,再后来,经常见到她从家里面拿来的自己从未听过见过读过的各种各样的文学书籍。现在想想,都怪那时候我的学识鄙陋,究竟看了哪些到现在就连自己都忘记了,只记得仿佛看过一本大大的不规则开本的连环画《汉宫秋月》,当然还不晓得怎么欣赏里面的画风,只记得里面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坐在高高大大的马上,后面跟着一驼行人拉长在广袤的原野上,一行秋雁浩浩荡荡地从画面的最上面飞去。但画下面的一行文字到现在却还记得非常的清楚:“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天。”现在回忆过来,那定然是马致远《汉宫秋》的今人改编连环画本。但在当时,我甚至连马致远都不知道何许人也,更不用提“汉宫秋”了。

因为爱好阅读,也就爱好文字,因为爱好文字,也就格外的仰慕文字工作者。高中的学业很重,时间也就显得很短,转眼高一结束,我因为见识拙短且全凭一味兴趣而一意孤行的选报了高二文科,大概是因为畅畅家里的文化氛围,记得畅畅当时仿佛也想报道文科,但更有可能因为父亲文科出生自认为文科无用(个人臆测的围城效应,因为我和爱人都是文科出身,生活不如意,便也想让齐齐将来从事理工),付家女公子最后还是选择了理科。当时我在一班,她在七班,七班本有我们原高一班里的好多好多的好同学好朋友,故而经常去七班逛游,于是与女公子的交往也就并没有因文理分科而显得疏远,反而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使得我们的交往更加的密切。高中的感情是优美而值得怀念的,那是彼此以兄妹相诚,我为兄,她为妹,无聊时无趣时便经常在一起互诉衷肠,开心时开怀时便及时来一起彼此报喜。到现在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当时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要么是我去找她,要么是她去找我,互相通告这次考试各自的成绩和年级班级名次,分享进步的喜悦。当时的我,自认为文科等于文学,于是选择文科也就更加希望多多接触文学,且受语文课本和语文老师的“蛊惑”,便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最好的文字,一定要好好读下去。于是央求畅畅同学从家里拿来《红楼梦》,结果她给我拿了厚厚的一大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装带函套,里面还有精美的彩色插图。当时还没有版本意识,不知道这书的珍贵,唯一的感觉书太晦涩了,看不懂。畅畅同学又从家里给我搬来了《红楼梦鉴赏辞典》,于是,整整一个暑假,我在家里的椅子上,摊开书,坐个小板凳,左手翻着《鉴赏辞典》,右手翻着《红楼梦》,仔仔细细的读,读到不懂处,便翻开辞典查,读完每一个章节,搁下原著读鉴赏,咀嚼原著中的文字细节,就这样整整读了一个暑假,一部《红楼梦》我读的不到三分之二,但说实话,前八十回我是真的认认真真读的,真的算一遍读了个大半懂。所以到现在与别人聊《红楼梦》时,我依然能够说出里面的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能够解释出里面的隐喻和每一句诗文的内涵。这一次《读红楼》,可以说也是我至今唯一真正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阅读的一本古典名著。后来上大学了,工作了,经济条件宽裕了,但再也没有心情和闲暇来像高中暑假那样怀着一份朝圣的心态静静的读一本自己喜爱得书,且伴着齿龄见长,读书的记忆也越来越差了,一本书,读完后,甚至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的印象。现在在书房里翻出自己十几年前读的书,看到上面当年自己所做的眉批脚注,根本想不起来当时怎么写的,也更加想不起来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更不会想起再提笔写些新的批注了。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去还书,也是第一次见到文勇先生。记得那时已经进入初秋,地里的黄豆已经籽粒饱满,怀着对先生的敬仰,我亲自去地里摘了很多的毛豆给带去。骑着自行车到了市标,根据畅畅同学的指示穿过他家的小巷子,敲门时是师母开的门,当时按照家乡的习俗叫她婶子,其实后来想想同学的母亲叫姑姑或阿姨更为合适,但婶子叫惯了后来也就一直没有改口。他家是一个独立小院,二层小楼,一楼是客厅,二楼应该是住房和书房。把书和毛豆奉上并表达谢意后,与先生互话家常后便聊天聊地,中午留下在他家吃饭,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付先生做的是自己的拿手菜虎皮尖椒,这顿虎皮尖椒也是我至今吃过的最美味的虎皮尖椒,好像是将尖椒的后半部尾巴和里面的籽粒除去后,再在里面塞进肉馅煎炸而成,尖椒青翠欲滴,而肉馅肥而不腻,就着米饭我一下子吃了整整两碗。然后与畅畅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南頓李瑞同学的家里找李瑞玩,当时李瑞家里养的母猪刚刚下了一窝猪仔,吱吱哇哇的叫的甚是可爱。同学间亲密无间,友谊就这样一直保持着,直到现在,她们两个成为我高中同学中硕果仅存的交往。今年国庆,李瑞全家来古都度假,因早有规划随团东西线游,行程匆匆,在西安仅谋得半日闲,逛大雁塔的闲暇中,仍在聊那次猪下仔后的好年成。不想,早已经过了近十五个春秋了。

十五年里,令人难忘的事情很多,比如那本在我心中的留下深深烙印的《红楼梦》,尽管十五年间见过各种各样的版本,但唯有那一本能引起我独自的相思和怀念。后来才知道那本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戴敦邦绘图,号称权威定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于是便想收藏一本,但却从未再在书市上见过同样。直到今年暑假,闲来无事逛孔夫子旧书网拍卖区,竟然有人拍卖同一版本整套的“四大名著”,如见知己,密切关注多天后,狠心破费近1000大洋拍下,现在早已纳入囊中。在收到快递来的一大包裹书后,我用手机拍照传到微信与诸书友分享其间欢悦,写下文字如下:“为了这套书,苦苦淘了一个月,等了15年。”师兄X君说:“还以为什么好书!早言传嘛,送你一套!”我答曰:“一本书,或许承载着一种记忆。”入手《红楼》,也算是对文勇先生的一种念悼吧。

第一次见到文勇先生后,我也断断续续有几次见到他的机会,但每次聊得都是一些不扯边际的话。之所以如此,可能是付先生一直将我当做他女儿的一个同学、一个高中生相看而不是以一个书友或朋友相待。但交流过程中我依然留意到了付先生善聊、善饮、重感情,关爱家人而不拘小节,想有一番作为而又囿于材米油盐。我曾经问过畅畅同学:“你爸爸为什么不写小说呢?”因为我当时认为写小说的人才算作家,结果畅畅同学说:“我爸说过,如果他写小说,全家人都会没有饭吃的。”是呀,文学是不能当饭吃的,特别是一个小县城里,一个小小的知识分子,就算是写出小说来,肯定也没有那些大的畅销作家的作品有销路,何况又费时费力,出力不讨好呢!但付先生好像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的文学梦,一直将带自己进入文学殿堂的几个老师视为恩人的。他写萧士栋先生,写蒋敬生先生,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写自己的受业恩师的。并且付先生一直在悄悄的做着发掘乡邦人文历史的工作,只是悄悄的埋在自己的心中罢了。

再一次了解付文勇先生,是在对蒋敬生先生的《颍河岁月》散文集的阅读过程中,蒋先生为乡邦贤达,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曲艺家、作家,后游走两湖,任《今古传奇》副主编,文俗术专,著有长篇评书《南包公》、长篇通俗小说《鸳鸯秀》、《禁城黄昏》、中篇传奇《京华一日》及《古书曲艺探索》、《传奇大书艺术》等专著。退休后,先生历时5年,创作出版《颍河岁月》,是书为作者回忆性的散文集,书中谈及数十年前项城的故人故事及乡土风情。后交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书的特约编辑就是付文勇先生。当时畅畅同学拿过来一本给我,说是她爸爸编的书,给了她三本,一本她给了她的语文老师,一本给了我,另一本她自己留着。也是当时的自己鄙陋,竟然不知特约编辑为何。只知道书的作者是蒋敬生,内容讲述的是项城人文往事,书的文风风趣幽默,书的文字典雅清丽,读起来朗朗上口,读之后念念不忘。在书的最后面,有一篇署付文勇先生对蒋敬生的访谈录而已。后来成家立业了,我的爱人在出版行业任编辑,才知道每本书除了作者外,还有责任编辑,对书的立场、句式、文字要承担责任的,而如果一本书的编辑里,除了责任编辑外,还有特约编辑的话,其实特约编辑才是真正的责任编辑。特约编辑负责书稿的校对、文字的校正、文责的担负甚至图版的策划等等一切大事的,但因特约编辑多不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故而不能够对该书在出版社承担法律责任,责任则另有一名名义上的责任编辑充当。这时我方知晓,《颍河岁月》这本书真的是文勇先生编的,他尽管不是作者,但在这本书的策划、设计、校对等等方面却是付出大量的心血的,编辑工作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这个“嫁衣裳”,付先生真的是用心做过的。到现在,从西进求学,到暗度陈仓,再到重归西安这个第二故乡,十几年间,我也搬了好几次家,但这本《颍河岁月》却伴着我从没有舍得丢弃,不舍得的,除了蒋先生的故人故事外,应该还有畅畅同学的一份同学情谊和对文勇先生的一份念想和牵挂吧。

后来听说文勇先生所在的那家企业效益越来越不好,不好到很多职工发不下来工资拿厂里的产品来抵债的程度。据说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分配到了销售任务,说白了就是拿产品给你,自己拿回家,卖掉了钱是你的,卖不掉货是你的。就是在这个时候,畅畅从家里拿来了企业里生产的鸡精送我,告诉我让我拿回家尝尝鲜。这也是我们家里面第一次吃鸡精,以前只知道味精即谷氨酸钠有种提鲜的功效,没想到鸡精除了能够提鲜之外还具有鸡汤的美味。还有一年的元宵节,畅畅将一袋汤圆交给我,让我拿回家,那袋汤圆被邻居看过后,说是“科迪”牌的,最好的牌子,最好的汤圆,当我们全家分着吃的时候,一直有一种自豪的感觉看着邻居羡慕的眼神。

高中的学业越来越重,进入高三关键时期的我们可以说没日没夜的学习,每日宿舍——餐厅——教室三点一线的奔波着,当时河南的学生,高考压力特别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也非常强。为了给自己学习打造一副好的身板,早晨不到五点就早早起床,用前天晚上接的凉水洗漱后便奔出宿舍楼,沿着校门口的大街自己跑个来回,然后在五点半之前进入教室,晨读20分钟后,再下楼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早操,小城的夜还没有朦胧,大街上昏暗的路灯下却早已经人头攒动,整齐划一的口号响彻星空,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时住在大街两侧的市民早晨是怎样的感受,肯定被街头整齐的踱步声和震天的哨子弄得辗转反侧。六点二十回到教室,才开始40分钟的正式早读到七点,然后说是一个小时的早饭时间,其实更多的同学却是七点半之前已经草草的狼吞虎咽之后回到教室继续读书了,8点到12点上午四节课,一节课50分钟外加休息10分钟,再然后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却没有太多人愿意回到宿舍午休,而是吃完午饭后回教室继续上午的作业,困了累了就趴在桌子上迷蒙一会儿。下午两节课后是长达50分钟的大课间,这段时间可以说真的是学生的自由时间。打扫卫生的同学忙碌着,下课铃声一响,乒乓球爱好者直奔球台抢位子,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校园里的角落里拿一本书静静的阅读里面优雅的文字,或者小跑奔向距校园约1华里的市新华书店去蹭书阅读。心情不好的同学会三三两两走在校园里聊天散心,但总之整个校园的一切都在围着高考学习转动。四点半后再上两节课,课后已经是六点以后,晚饭后又是接连三节的晚自习直至晚上十点。回到宿舍早早的洗漱上床休息,20分钟后统一熄灯再也不能有任何动静,而是必须睡觉。这种军旅式的集中营生活在灭绝人性的同时也在磨练人的意志,“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伊”在这里早就变成了数学试卷。回顾起来,现在体重近80公斤的我,当时不过也就100市斤多一点,成为了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模范身材。现在再也想不起当时凭借什么意志使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冲劲,整个高三被我硬硬的扛了下来,并且成绩在文科班一直名列前茅,最后成为班里重点大学名额的三分之一而来到古都西安。畅畅同学则留在了学校复读一年后,第二年高考进了南国的一所大学。在我大一而畅畅复读的那年寒假我回家途径母校,去看望一批当年的好同学好朋友们的时候,住在了以前的宿舍,第二天早晨,早早的畅畅送我去汽车站坐车,我们互相勉励,畅畅同学这时告诉我,她爸爸不打算在《莲花报》干了,打算进文化局。文化局好歹是一个文化人呆的地方,较少那种企业内部的尔虞我诈勾心头角的丑恶,付先生能进文化局,可算是金鲤入水、翔龙翱天吧。

进入文化局的付文勇先生真的更像文化人了。他开始策划写真的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他开始写诗、和诗,写文、作文,并开始搜集乡邦文献资料、酝酿自己的写作计划。但付先生仍依然是那样的豪爽善饮、不拘小节。他称自己为颖水居士,期望能够傍舟颍上、对水清酌,他希望能够呼朋唤友、把酒言欢。他注意到项城这块皇天后土厚重的人文文化气息,历史上这里将相王侯、才人辈出,文人骚客,望族名门。于是他决定凭一己之力完成《项城历史名人》,经过多年的蒐集整理,该书内容日益丰富,上至上古虞舜,下至近代贤达,从双瞳子项羽到南頓应氏家族,从袁甲三袁宝庆袁世凯到张元芳张镇芳张伯驹,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这不仅将项城五千年历史上的名人名物进行了梳理,更重要的是填补了项城文献编纂上的空白,为项城父老提供了一份详实而丰富的人文资料。文人往往将自己的文字比作自己的孩子,最希望将自己的文字结晶开花结果,广为传播而嘉惠后人,付先生当然希望将自己苦心经营的成果解集出版。但事关乡邦,这种图书出版需要经受重重审核,就在重重审核过程中,付先生的文人脾气又起来了,不拘小节的他决定利用市政协文史资料的名义进行内部发行,因为文化局本来就负责政协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而这方面付先生也算是近水楼台,与单位领导汇报后,大家一拍即合。结果书出来了,也引来了轩然大波,因市政府、市政协没有正式批文,而该书又属于地方史志资料,如果不经检查就出版发行,肯定不符合正常程序。结果是付先生被要求在文化局系统公开检讨批评,并在之后履行正常手续。堂堂男儿将自己的呕心沥血惠及乡里却受到公开批评,付先生是非常不满的,在他所写的书面检讨中,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同时,处处表达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事后看看,《项城历史名人》一书上下两册,如今早已成为研究乡邦文献历史的最重要资料,2014年项城为了申请全国千年古县所准备的资料中,大量地署名或不署名的用着付先生的学术成果,在最后的跋语中也写明了感谢付文勇先生的贡献等等,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付先生对乡邦历史的贡献吗?

付文勇先生尚饮,却没有想到最终仍然吃亏到了饮酒上。2010年,一次付先生饮酒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后,放下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撒手人寰。当时我尚在宝鸡,突然接到畅畅同学的手机短信,说“付爸爸走了。”我愕然无措,不晓得怎么回事而云里雾里,以为付先生因家庭琐事而离家出走之类,心想以付先生的爽直性格应该不至于如此这般,难道家里有什么变故?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畅畅同学所言“走了”的诀别含义,心想付先生年轻力壮怎可能撇下一双尚未成家的儿女驾鹤西游?忙电话打过去问明因缘,电话通了,听到了却是畅畅同学呜咽哽泣的声音。我的心咯噔一下,掉进了万丈深渊。说实话,我对付先生并无有太多的深入了解,但言谈举止中知道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温厚的长者和可亲的师者,我知道畅畅同学太爱她的爸爸了,我也知道我从此真到失去一个可以成为亲着师者长者的忘年交的朋友了。天不惜才,奈何以魂招之?!

在之后的岁月里,我很久很久的没有敢跟畅畅同学联系,担心我们联系后聊的共同话题中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提到的名字和角色。再之后,我从宝鸡回到了西安,重谋生路而立业居家,畅畅同学也在海上努力的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曾经有好几次,我都与她相约,找个时间,约好地点,一起去看看文勇先生,哪怕敬上一㧵水酒,告慰先生:您的女儿已经成家立业,您的儿子已经独当一面,您的学生已经执教讲台,您,可以真正的安息了!

再后来,我和畅畅同学,大家天各一方,有联系,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圈子。直到两年前,项城著名的本土书法家高冰先生来古都调研访友,我负责接待,与先生言笑晏晏之余,聊起故土的乡音水土,先生说,他之前和付文勇先生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坐在两张桌子合成的一个大办公桌的两边,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无事饮茶有事聊天。他说付先生是一个爽朗的人,愤世嫉俗,心里藏不住事,爱饮酒,爱骂人,但更爱帮助人。后来两人先后都离开原单位,高冰先生在家经营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付先生去了文化局,互有交往,但交集已经比较少了。

最后,高冰先生说了一句:“付文勇,你个孬种!独自一个人偷偷的去了另一个世界享受清福,可怜我们活着的人,每日里忙忙碌碌,什么时候再能与你把盏言欢!”

2015年11月24日夜于长安晓雪

修改于2016年清明节前夕

(文中的河流照片,皆为颍河风光)。

(0)

相关推荐

  • 征稿选登|再见不再见

    亲爱的文科先生: 我的戒指丢了. 一眼就喜欢的东西和一眼就喜欢的人是一样的,即使没那么合适,还是会想拥有.可是不合适终归是不合适,它也许掉进下水道了. 而你,又走丢在哪个角落了? 这是一场,算不上暗恋 ...

  • 书人书语:欲爱不能的文字(作者 陆一)

       长篇小说<误入非洲>曾在邳州文艺.乘兴走笔与文化佳连载,反响热烈.本文为多年前小说在网上发表后对于众多读者来信的回复.                               - ...

  • 49.甲辰本红楼梦之谜2 周祜昌、过渡

    传播红楼梦文化,探究石头记谜团.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 1)<红楼梦>(石头记)的抄本主要有10种,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序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目前唯一没有出版的重要抄本. 舒序本,存前四 ...

  • 美文 | 稿无忧先生小传

    文/蓝月光 先生名稿无忧,亦不详其姓氏,不知何许人也.生性敏感,娴静少言,不慕名利,唯与文字相亲.常以古人"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自诩. 每天早上,不待东方之既白,则手捧 ...

  • 丁中校友储晓妹:忆1997年高考

    [往期选读] 我的高考    那年高考的感觉 我所经历的1977年高考 忆1987年那场高考 广祥按 下面的文字出自丁中1997届文科班校友储晓妹之手.看了"周周"的文字后,储晓妹 ...

  • 继续光阴虚度的碎碎念

    近来雨水充沛,小区里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 你看高高的合欢树,满树都是小扇子一样的花朵,纤弱而美丽.中等高的栀子花,花型硕大,洁白无瑕,远远就飘来阵阵花香. 对面草坪上还有一些凤仙花,俗称指甲花,每每看 ...

  • 吴敢:我与冯其庸先生(《我与师友》之一)

    知道冯其庸先生的大名是在1964年国庆节期间,当时我在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专业读本科.在浙大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借到冯其庸等六位先生选注的<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9月一版) ...

  • 选文还是选理,吃鸡还是吃面

    王老师: 我是一名理科生.在外人看来,我是一个只会整天坐在书桌前刷题,长大后一定会从事工科类工作的人.但是我的最大兴趣却不是工科.虽然,我一直喜欢理科的计算,理性的思维,安静的思考.但是,似乎从小开始 ...

  • 辛丑年清明祭神农炎帝文秦东魁恭读

    祭神农炎帝文 维公元二零二一年四月四日,岁在辛丑.风和野穆,云淡菊芳.末学及各位学长,谨具鲜花之奠,恭祭我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告之以文曰: 一(追思)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华夏文化,博大浩荡. 惟我炎帝, ...

  • 【广州诗刊】No.11734期G版||寿楼春 清明祭缅怀先烈 ​文/游茂星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想念的时候(清明祭母) 文/风凰 主播/心路

    想念的时候(清明祭母) 文/风凰  主播/心路 出品:文学欣赏园地 微信:XYKM623925936 想念 想念的时候 我会望着月亮船 想着 逝去的娘亲 会在哪里停泊 哪里靠岸 想念的时候 我会游入心 ...

  • 清明特刊|清明祭父母(外五首)文/付有伟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清明祭:一篇95后女生缅怀开国伟人的奇文

    清明,一篇95后女生缅怀开国伟人的奇文刷爆了朋友圈... 原创 90后小花儿 老照片里的那些事 昨天 腊月飞雪到三月开花, 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伴着绵绵细雨, 我们对您的思念 ...

  • 清明祭 | 富春三小 楼书舟《怀念郁达夫》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清明祭先烈"活动习作25 怀念郁达夫 富春三小五(1)班 楼书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临近清明,我跟随着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老 ...

  • 清明祭 | 富春二小 王瑞文《缅怀先烈》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清明祭先烈"活动习作20 缅怀先烈 富春二小 五(8)班 王瑞文 郁达夫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也是抗日烈士,这是众所悉知的,但是郁达夫的大哥-郁华也是抗日烈士,这 ...

  • 特约专刊|清明祭母(外三首)文/张红博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 ...

  • 【广州诗刊】No.11738期A版||《清明祭》 文/彭伟强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