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华第一村——大寨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相约:幸福阳光驿站

大寨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后进行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层层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2007年10月17日,我们参观了中华第一村——大寨。

“大寨陈列馆”

“大寨陈列馆”原以为这里陈列的是大寨名人,其实不是,而是访问大寨的国内外贵宾相关历史的陈列。

“农业学大寨”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曾相继视察大寨,国外有国家元首,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国内有各行各业的人士,共有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大寨,来自海外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的达2.5万多人。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其中也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江青三次来过大寨

现在的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大寨相续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大寨民俗馆、六个纪念观景亭,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陈永贵墓

陈永贵墓位于其战斗和奋斗过的地方----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上,沿山势步步登高,两旁梯田式的花坛内,松柏亭亭玉立,百花争芳斗艳。

陈永贵(1915.2.14-1986.3.26)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出身贫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陈永贵接替"主动让贤"的所在村原书记贾进才出任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支部书记,在环境非常恶劣的的大寨村,他带领农民艰苦创业,从山下用扁担挑土上山造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迹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因此成为全国的榜样。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他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之后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后来在北京逝世。按其遗嘱,骨灰安放回大寨。

经过4层台地,登上228级青石台级,前有墓碑,上书"陈永贵之墓",碑阴镌刻陈永贵传略。碑后建墓冢,圆形平顶,高1.5米,上饰一桃形石墩。墓的三面依山筑梯田成靠背式的墓圈,圈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实现了"我死后就埋在虎头山上,好亲眼看看大寨变化"的生前遗愿。

大寨展览馆

坐落于虎头山上的大寨展览馆,是一座平面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琉璃瓦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四周松槐柏柳相间,极为雅致洁静。馆内在“农业学大寨”的金色大宇下,展览了建设新大寨的全过程。

展览馆门前巨大的陈永贵塑像

展览分7个单元,从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起直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许多照片、实物展示了一代大寨人的思想境界。大量版面展示了大寨人向穷山恶水开战、大战狼窝掌、战胜特大洪灾、搬山填沟造平原、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诸多历史阶段。

陈永贵故居

陈永贵故居就是一个典型性大寨式的院落,院落并不大,与旁边的院落形制完全一样,大门两侧的对联上写着“一生耕雲鋤月創神農新路,半世從政為官清廉哲賢”,这是对陈永贵最好的评价。

走进普普通通的院门,这里既有北方农居那种平房,也有大寨式的那种窑洞,平房就是三间北方最普通的瓦房,这里是陈永贵的接待室,当年中央的领导,外地来大寨学习的同志陈永贵都是在这里接待的,记得有一张周恩来总理在陈永贵家里的照片,想来应该就是在这里照的。陈永贵还在这里接待过很多的来大寨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外国友人,三间平凡的瓦房记录着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窑洞有两口,一口是他的卧室,一口是厨房。西面这一口是开放的显然是卧室,靠窗是一个不大的土炕,下面还有一个烧火坑的出灰口。炕上铺的十分朴素,应该是他当年的铺盖吧。在窑洞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很大的照片,是1959年毛主席接见陈永贵时所拍摄的。

昔日大寨农具

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恶劣的大自然奋争,与一切困难奋争,中央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恩来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在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国内外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大寨的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在后期,"学大寨"被走了样,它无限地成为了国家政治的"风向标",被任意曲解、泛滥和放大,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作为自己的政治台阶。

可喜的是,现在大寨人没有顾及过去的是是非非,而是紧跟住时代的步伐,艰苦创业,发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使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大寨留影 

(0)

相关推荐

  • 【灵璧记忆】学大寨

    学大寨 文/同龄人       "学习大寨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 ...

  • 刘秘连大姐从大寨虎头山发回来的报道(二)……

    大寨游记(二) 作者:刘秘连 接着昨天的话茬继续摆咧. 我们走在通往的虎头山的坡路上,欢快跳跃的小松鼠与我们为伴,心情自然轻松愉悦. 走着走着,发现前边好像有人.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年轻姑娘,当然也 ...

  • 天下文章——刘万祥《老乐》《二奶奶》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征稿大奖赛 II 刘万祥的作品 文图编辑:莹莹 老乐 --乡村人物素描 文/刘万祥 老乐这个人喜幸,整天无忧无虑的,即使遇上在别人看来特别烦恼的事儿,他也从不放在 ...

  • 山西昔阳县大寨村

    我们旅游来到这个世界名村大寨,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 大寨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为1162.6米.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 ...

  • 散文||回大寨

    回大寨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 我是在"农业学大寨"热火朝天的年月里参军入伍的,在祖国的西北边疆工作生活了近四十年.我的家乡平定县与大寨所在的 ...

  • 【山西老建筑-大寨:陈永贵故居】

    陈永贵故居始建于1965年,于1966年底建成,陈永贵于1968年至1986年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有两孔窑洞,分别是他的卧室.厨房.三间瓦房是接待室. 临街街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上的对联用繁体字写了 ...

  • 散文||一个“回”字定文心

    一个"回"字定文心 --读刘玉庆老师的<回大寨>有感 梁会娟||山东 常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回大寨>中的回字就是眼睛中放电的秋波,一个"回&qu ...

  • 永不磨灭的精神

    永不磨灭的精神 郭广华 陈永贵,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响亮而伟大的名字. 他,本是一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什么,让他有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华丽转身,一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总理. 这还要从那个仅有几百人的 ...

  • 第四百三十九篇   到敖汉旗“中华第一村”寻根谒祖

    门前插艾蒿,席上黄米棕.独特的端阳节,再度来到西辽河和西拉沐伦河流域的内蒙古赤峰市. 作为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的赤峰,数百万男男女女,一边喝"老窖",一边尝米棕,更多的人还沉浸在&q ...

  • 中华第一村:出了59个宰相59位将军3000名官员,其中秘诀至今有用

    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 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 ...

  • 参观上海第一村

    连日阴雨,今朝放晴,去看看"上海第一村"--九星村.乘地铁2号线转9号线,星中路站出,漕宝路南,有星中路.星东路,路旁有商务酒店.综合市场. 路口的跨街横幅上宣传的是"九 ...

  • 中华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路庄村,街上全部是卖葫芦的

    中华葫芦第一村,山东聊城路庄村,街上全部是卖葫芦的

  • 大包干第一村人到老典型大寨去干什么?

    2004年2月,沈浩作为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来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三年.后因沈浩为民务实清廉,村民们两次集体按下红手印,请求上级让沈浩留下来. 沈浩到小岗村上任后,见村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穷. ...

  • 中国最大明清古村落, 中华写生第一村, 很适合秋天游玩

    在皖南一众明清古村落中,我觉得查济是少数几个极少商业气息的村庄.没有太多游客的喧嚣和霓虹,一切还是古朴的风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安徽藏着一个古村落,在秋天很适合游玩,査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中华写生 ...

  • 游中国扶贫第一村,参观吴彦祖设计的房子,真是向往的生活

    游中国扶贫第一村,参观吴彦祖设计的房子,真是向往的生活

  • 安徽这个古村,是全国最大明清古村落,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

    安徽宣城,东临杭州.南倚黄山,早在汉代便是江南地区的通都大邑,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越,包括白居易,杜牧,韩愈,李商隐,苏东坡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文近千篇,宣城也因此享有"自古诗人地& ...

  • 瑶乡!药香!记者探访“中华古瑶第一村”

    10月13日:阵雨 气温16~21℃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瑶望千年广场篝火不灭,山间萌萌屋灯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