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华】暮夜拒金 一代廉吏
作者/田 华
〔成语中的华阴故事〕(三)
暮夜拒金 一代廉吏
让人想起了“暮夜拒金”的成语故事,其实,这个成语故事还是典出我的故乡华阴。
早在我国历史上的东汉时期,华阴就出了个在朝廷做大官的人,他就是历史上最具清廉之名的一代廉吏——杨震。
杨震,字伯起,古时弘农华阴(今之陕西华阴市)人,字伯起,东汉时期的名臣,他的父亲就是那个曾经因收救黄雀成就了“黄雀衔环”“结草衔环”等成语典故,又被王莽与光武帝刘秀两度诏用而不愿出仕的名儒杨宝的儿子。
杨震自幼天赋聪慧,在家随父学习经史,后来师从了当时的大儒太常卿桓郁研习《欧阳尚书》,其人秉性敦厚笃学,遂成了通晓经籍、博览群书的大儒,后来子承父业,在华阴南部山区的牛心峪开馆收徒讲学。其坐馆授徒三十年,门下生徒号三千,史评其堪与鲁国孔子齐名,因世出函谷以西,故被称“关西夫子”者是也。时年五十岁始为大将邓骘举荐征辟出仕,初为荆州剌史、东莱太守等职,后入朝为太仆,再后迁太常又升任司空、司徒等职,到了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即123年时,杨震已官累当朝太尉。杨震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具有千古廉吏之美誉。
杨震当年在荆州剌史任上,发现属下有一小吏才华出众做事干练可谓人才,遂欲为国家发现并起用,于是,就向朝廷进行了举荐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成语“暮夜拒金”的另一个主人公。他姓王单名一个密字,在杨震的大力推举下王密就做上了昌邑县的县令。事过之后,作为王密的知遇恩人杨震早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在他看来,为国家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是自己本来应该做的。可当他由荆州任上改做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并在昌邑驿站夜宿时,王密得知恩师已到昌邑,遂于当日夜晚去驿站拜谒恩师,师生二人秉烛相谈,甚为高兴;眼见得夜已至深,王密觉得是该告别的时候了,于是,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包金子放在桌上以为答谢老师举荐提拔之恩。并说,恩师难得一见,学生甚为思念,也没有其他东西感谢,遂准备了这点东西,以报答您当日对学生的栽培举荐。杨震见此即说,唉,当日举荐你是因为觉得你是个有才华的人,可堪大用,谁知你却不了解我啊!我的本意是希望你能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为朝廷分忧,为百姓办事,如今你这么一来,实在是违背了我当初举荐你的初衷和本意啊。
王密见老师如此不悦,连忙解释说,现已夜深人静,这事没有谁能够知道。并在一旁陪着笑脸,杨震说,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王密见状实在惭愧得无地自容,于是抱着那包金子就匆匆忙忙的告别出门走了。经过此事后,杨震对自己子孙要求更加严格,不论是在东莱太守任上还是之后入朝为官,他都一直严于律己,奉公廉洁,在家要求子孙常常吃素菜,珍惜粮食,出门要安步当车,莫要忘记根本。当时在亲戚朋友中就有人劝杨震趁还在任上给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却一一回绝了。说:“只要人们能记得我的子孙是清官的后代,这样的产业就够丰厚了吧。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千九百年,但他的正直清廉以及他说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清白之风,一直被人们所乐道和赞誉。联系到当下某些官员的贪腐案例,让人们不得不怀念历史上那些和杨震一样的清官,他们守着了一个人的良心,守着了为官做人的道德底线,有人的时候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无人的时候,也能做到严格自律守着初心,不为金钱物欲所诱惑所动摇,做一个亮亮堂堂端端正正光明磊落的人。
暮夜拒金的成语故事,留给后世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光辉的忠臣清官形象,更多的是他那种刚正不阿、清白做人的精神。这种精神遗产对于今天的人们更是值得学习效仿的无价之宝。
一、关于赞赏
赞赏金额平台留5元,其余全部归作者。7天内点击量超过1000的,另加稿费10元,超过2000加2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