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约也就是我十来岁时,老家板浦的小镇上,十字路口往南,确实有一家小型新华书店。书店虽小,但书架上的书籍,却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童话寓言、名人传纪、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应有尽有。新华书店属于国营的。新华书店,位于新民路邮电局直对面。书店坐东朝西。书店有招牌,新华书店,斗大的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非常醒目,吸人眼球。
小时候,说不清自己受谁的影响,不仅喜欢听书,而且听了,还嫌不过瘾,就跟父亲伸手要钱去新华书店买书。
说句实在话,我真的很庆幸,有一个开明的父亲。父亲虽然一字不识,虽然家庭拮据,却非常支持,每次给钱买书时,父亲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的。
新华书店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路过新华书店,就会情不自禁,着了魔似得,迈步进店里。一进店里,便闻到那特有的沁人心扉的书香味。就再也不想走了,往往要在书店呆上半天。走时,必然要买上几本书。
新华书店离我家不远,只需穿过程吉巷,到达东大街十字路口,往南走上一百米,新华书店就到了。新华书店是读书人心中神圣的殿堂。书店里,我曾经无数次看见过这样的场景,买书的,排队成龙;选书的,人多有序······长大工作了,娶妻生子了,读书、买书的习惯一直坚守。口袋里的银子,相当一部分都拿去新华书店,买书了。好多朋友笑我是书痴。我笑而不答。书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的文学世界。书读多了,内心中就憧憬着、渴望着,当个作家。可以说,新华书店,是我开启作家梦最初的起点。腹有诗书气自华。新华书店是我迈向成功的阶梯。读书成了我必不可少的生活重要内容。长年累月的购书、读书、写作,并尝试着向报社投稿。投稿失败了,重新再写,写好再投。失败是成功之母。古人说,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不懈努力,刻苦攻读,文字也侥幸变成了铅字,上了市级报刊,上了省极杂志,甚至有的上了书。一些文章,渐渐地先是火柴盒,然后是豆腐块,再后来是整个版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钢和铁,书滋养着我。所谓: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喜事不断,好运连连。2013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圆了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幸运的加入了连云港作家协会。紧接着,在民主路后街书市上,巧遇市读书研究会殷然殷会长,热心的殷会长引荐我加入了读书研究会,我光荣的又成为了读书研究会会员。2019年,我嗜好读书以及写文章的事迹,终被校领导所赞赏、所认可。我一个临时工小人物———厨子,奇迹般上了百年名校(板浦实验中学)的校党史。这一份殊荣,来之不易。想不到,一个整天挥刀舞勺的厨子也有春天。尽管,这个春天来得有些晚。我不得不感激新华书店。前些年,给我内心感触最深最痛的一件事,老家的新华书店,不知何故?关门大吉了。一夜之间,新华书店的招牌,变成了手机专卖店。为此,我惆怅了、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生我养我的老家板浦,乃苏北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这个名镇享有极高的声誉,从古至今文人璀璨,名流辈出。试问,老家小镇出文人靠的是什么?答案简单,两个字,文脉。遗憾的是,现在一个偌大的千年名镇,连书店都没有了,算不算,一种悲哀!如果连书店都没了,书都不读了,文化还能延续吗?老家还能成为文化重镇吗?还能再续辉煌吗?还能文脉相承吗?不言而喻,肯定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直到有一次到新浦访友,幸好,无意间,发现新浦朝阳东路还有一家新华书店,我才得以与新华书店再续情缘。意外的与新华书店再度重逢,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激动。
可叹的是,现在的书太贵,贵的离谱,凭我那点微薄的工资,实在是买不起。有时,爱不释手,书挑好了,可囊中羞涩。望书兴叹。放弃吗?绝不,怎么办呢?只好,用笔记录在本子上。
说说讲讲,去新华书店买书的历史,不知不觉已经有四十余载了。从新华书店买的书,加起来,足足有几千册了。我家的一个房间已经堆得满满的了。我想在未来的岁月里,书还会有增无减。新华书店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新华书店像春天一样,温暖着我的一生。新华书店是我的良师益友。新华书店是我精神食粮的基地。新华书店是我精神的家园。到新华书店买书是一种幸福。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读书研究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