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马来传统服饰⑨:从服饰开始了解地域(完结篇)

本文是《马来人的传统服饰:一份不完全的服饰科普文章》连载的第9篇。

作者: 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不同地区的马来传统服饰,上篇《地域与历史,谁在影响服饰?| 不同地区的马来传统服饰⑧》介绍了巨港式马来盛装(Pakaian Adat Palembang)、霹雳式马来女贵族服饰(Pakaian Puteri Perak)、吉兰丹-北大年式茜蒂·万·肯邦服(Pakaian Che Siti Wan Kembang)、马六甲式马来盛装(Busana Melaka)。这篇把剩下的四种续完,本系列就正式结束啦~

△ 上期图片(部分)回顾

巴达维亚式(雅加达)马来服饰

Busana Betawi

虽然印尼爪哇岛的主要原住族群是爪哇人(Orang Jawa)和巽他人(Orang Sunda),但印尼首都雅加达(Jakarta)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土生马来人社群,当地的其他民族把他们叫做巴达维人(Orang Betawi)或者爪哇马来人(Orang Melayu Jawa/ Javanese Malay)。由于荷兰殖民时期,雅加达被叫做“巴达维亚”(Batavia),所以当地马来人的传统服饰也被叫做巴达维式服装(Busana Betawi)。

△巴达维亚式马来服饰,图片上的这种巴达维亚马来服饰一般只有在节日庆典或者跳舞聚会的时候才会有人穿

△巴达维亚式马来服饰,这种会比较日常一点

由于雅加达的马来文化长期受到荷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雅加达的马来人在服饰的配色上会比较鲜艳俏丽,服装颜色不会像其他地区的马来服饰那么暗沉。且雅加达长期受到荷兰殖民的统治,有一部分马来人皈依了基督教新教,许多的信仰基督教的雅加达马来人会经常穿着巴达维亚式马来服饰参加周日的教堂弥撒▼

△雅加达的一场周日基督教弥撒,可以看到许多参加弥撒的马来人都穿着传统巴达维亚式马来服饰 Photo.via Facebook

砂拉越式马来服饰

Pakaian Melayu Sarawak

砂拉越式马来服饰(Pakaian Melayu Sarawak)的马来服饰独具一格,非常的优雅华丽。砂拉越(Sarawak)位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北部,是马来西亚面积最大的州。由于砂拉越出产的马来金丝绣/卡林干布料(Keringkam)非常有名,所以一般砂拉越马来女性在穿着马来盛装的时候都会配搭金丝绣的披巾(Selendang Keringkam)

此外,与其他地区的马来服饰不同的是,砂拉越的马来女性除了会配搭披巾之外,有时还会将一条圆筒形宋吉绸的纱笼(Songket sarong)披在肩膀上,砂拉越以外地区的马来女性在头上如果已经有戴上披巾的情况下,是不会再在肩膀上披纱笼的

△穿着马来盛装的砂拉越马来女性,古晋(Kuching),砂拉越,英属婆罗洲,1950年代

△穿着马来盛装的砂拉越马来女性,Photo via. Facebook Oden makeup studio

这两张图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砂拉越的马来女性在穿着盛装的时候不仅头上会披着金丝绣的披巾(Selendang Keringkam),在原本已经穿着的有古笼服(Baju kurung)和长款可峇雅(Kebaya Labuh)的基础下,还会再额外在肩膀披上一条使用砂拉越本地宋吉绸(Songket Sarawak)制作的圆筒形纱笼。

顺带一提,砂拉越的马来服饰文化同样也十分受到砂拉越的的马兰诺人(Orang Melanau)的喜爱,只不过与砂拉越的传统马来服饰相比,马兰诺人的传统服饰要较为简单,没有砂拉越传统马来服饰那么精致,一般马兰诺人会在穿着一件黑色上衣的基础上下半身再系上一条朱红色的马兰诺式宋吉绸(Songket Melanau )纱笼。

△砂拉越地区马兰诺人的传统服饰,可以看到男女的服饰搭配都是以黑色和红色为主,照片摄于1990年代

文莱式(渤泥式)马来服饰

Pakaian Brunei

虽然文莱和砂拉越的位置都是在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北海岸,然而文莱式马来服饰(Pakaian Brunei)却与砂拉越式马来服饰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文莱古称“渤泥”( “渤泥”和“文莱”其实都来源于马来语“Brunei”),所以学术界有很少的一批的中文学者会称呼其为渤泥式马来服饰,其实都一样_(:з)∠)_…… 文莱式马来服饰的独特之处在于女性会在胸前系上一条宋吉绸的叁平(Songket Samping),除此之外文莱人的珠宝首饰也与马来群岛的其他马来人不同,女性穿着盛装的时候会在头上插上一种类似于帆船的头饰,马来语叫做Sanggul Lintang Brunei

△文莱式传统马来女子盛装,手上的镯子戴的emmm……真的是闪瞎了我的眼,可以送我一只吗?Photo via. Facebook

关于文莱的马来女子为何要佩戴帆船形状的头饰,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文莱靠海,古时候文莱的马来人出门买菜串门做贸易都是需要依靠帆船(现在有些地方也是这样,只不过现在变成了汽油艇),所以文莱的马来女性会佩戴帆船形的头饰。还有一种说法这种头饰受到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一带苏禄人(Orang Suluk/Tausug)或者巴瑶人(Sama Bajau)的海洋文化的影响。

文莱的马来人的珠宝首饰有的情况下会非常硕大,许多时候文莱的马来男性在穿着盛装的时候也会和女性一样浑身戴满首饰珠宝。

△传统文莱式珠宝首饰,文莱私人收藏

△文莱式传统马来男性盛装……哥,你的手镯可以送我一只吗?我的要求不高,送我一只就行,就一只……_(:з)∠)_

森美兰米南加保式马来服饰

Busana Sembilan

森美兰(Sembilan)是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海岸的一个州,位置夹在雪兰莪(Selangor)和马六甲(Melaka)之间,在马来语里,“Sembilan”是“9”的意思,因为最初15世纪时来自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的米南加保人(Orang Minangkabau)来到此地时建立了9个城邦。森美兰的马来人大部分都具有米南加保人的血统,当地的马来女性和米南加保女性一样都会佩戴一种牛角形的头巾

△森美兰马来女性的传统服饰

米南加保人(Orang Minangkabau)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虽然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但是米南加保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仍保留母系氏族传统的民族。米南加保社会至今仍保留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他们在婚姻上实行男嫁女娶,氏族身份按母系算,财产由女性成员继承。公共事物由同氏族的男性成员掌握,女性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力。

米南加保人对于水牛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崇拜情节,在米南加保语里,“米南(Minang)”意为“胜利”,而“加保(kabau)”则意为“水牛”。据传,在古代,米南加保人与邻族发生领土纠纷,众人建议双方各挑一头水牛,让它们相互搏斗,哪个民族的水牛被咬死,哪个民族就算输了。所以许多米南加保式的建筑是牛角形的,包括米南加保女性的头巾,也都是牛角形的……

让我们回到马来半岛的森美兰……15世纪开始,来自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人来到了森美兰,并在此地建立了9个米南加保人城邦。15世纪中期以后森美兰的米南加保城邦开始受到受到满剌加/马六甲王朝(Melaka/Malacca dynasty)和随后的柔佛王朝(Johor dynasty)的保护。森美兰本地的马来人与米南加保人此后互相通婚融合,米南加保人的服饰文化也与马来服饰文化交融,形成了如今的森美兰米南加保式马来服饰。

△米南加保人的传统服饰,巴东(Padang),苏门答腊岛,1990年代

到这里,这篇关于马来人的传统服饰的文章基本上就已经全部结束了,我也没想到我居然有魄力能够码出2万多字出来,写到最后的时候我的大脑基本就是一片浆糊了,感觉好像回到了大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大学教授如果有看到我的渣文笔,估计会从学校跑到我家打死我_(:з)∠)_……

其实厚,虽说写了这么多字,但是这篇文章阐述的东西只能算是研究马来服饰的基础而已,关于马来群岛的服饰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坑,而且在中国国内,也非常的小众的(哪有人会真的研究这种啊)

有的时候,如果有新的服饰样式和穿法被发现,就会推翻以前许多人的推测,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搞这些研究经常会遇到这种的……不过我有时也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哈哈哈_(:з)∠)_

△传统马来女士古笼服(Baju kurung)藏品,新加坡马来文化遗产中心(Malay Heritage Centre of Singapore)藏。

这套古笼服的发现和展出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争论,这套古笼服由宋吉绸(Songket)的古笼服上衣和一条圆筒形峇迪蜡染纱笼(Batik sarong)组成。此前许多人都认为按照马来人的服饰习俗宋吉绸的上衣是不可以搭配峇迪蜡染纱笼的,必须要搭配宋吉绸的纱笼(Songket Sarong),因为峇迪蜡染布的正式程度没有宋吉绸高。这套古笼服的发现和展出推翻了许多人的固有观念,当时甚至还有人以为是博物馆搭配错了衣服哈哈哈_(:з)∠)_

最后配几张我加入的团队去年搞的关于马来群岛传统服饰的沙龙聚会的照片,我当时没有去成现在想来真的是觉得血亏……(⊙︿⊙)

我当时为什么就没在现场呢?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一份不完全的服饰科普文章》

全系列完

大家还想看作者小哥写什么呢,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传统服饰】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