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年龄问题不可接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七岁的骆宾王,作出了这首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接下来咱们就以骆宾王为小引,来谈一谈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分别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和杨炯,排名分先后(按出生年月先后)。当骆宾王做出《咏鹅》时,差不多八年后卢照邻才在河北涿州出生(卢出生没有确切记载约公元634年)。王勃和杨炯则更晚,他们是同一年生人,他们呱呱坠地时,骆宾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三十一岁)。
“初唐四杰”是跨越了唐初整整两三代人。这个事实让人很扫兴,可惜不是《唐伯虎点秋香》中江南四大才子的形象。如果他们四个来张合影的话,反而是像极了一张祖孙三代的全家福。
从地域范围来说,初唐四杰也不仅仅局限于“江南”,骆宾王是今天的浙江义乌人、卢照邻是河北涿州人、杨炯是华阴人、王勃是山西河津人,横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从出身来说,这四人可都不一般。骆宾王据说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时代,骆姓出自姜姓。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骆统等就是骆宾王的先人。卢照邻出自涿州的范阳卢氏,代表人物有东汉大儒卢植等。王勃的爷爷是王通是隋朝的大儒,官做得很大,他还有一个极爱喝酒的叔公叫王绩。王绩朴实无华的文风对唐诗的影响很大,有机会再说。再有就是杨炯,杨炯的曾祖父是杨初北周时候的大将军,祖父杨虔安曾是王世充集团的骨干成员。
可惜显赫家世,随着朝代的更迭也被无情地辗压到了滚滚红尘之中。
当极度的聪明才智碰到愚昧黑暗的时代,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头破血流。骆宾王长大后武则天已成气候,可他却偏偏看不惯这个女上司。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徐敬业也不满,于是就起兵要推翻她的统治。骆宾王仿佛看到了机会,他马上就写了一篇《讨武曌檄》。跟顶头上司对着干,骆宾王这次可玩大了。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的说被咔嚓了、也有的说他遁入空门。骆宾王消失的那一年是公元687年。
接着说卢照邻,卢照邻写过一首《长安古意》,其中有两句是: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这两句后来就演化成了:只羡鸳鸯不羡仙。这首诗中卢照邻不仅想做“鸳鸯”,他还大肆讽刺权贵的骄奢淫逸,后来被关入监狱中。出来后,本想一展宏图却输在了身体上,最后病痛难忍竟然跳河了断了自己。这一年是公元680年。
杨炯一生不得重用,好不容易要起飞,却无辜被牵连,被贬为一个县令。杨炯爱民如子,一心想要造福一方百姓,事与愿违他竟死在了任上。这一年他四十三岁。
最后说一下王勃。王勃一首《滕王阁序》震烁千古,但这一千古名篇却成了他最后的绝笔,仿佛耗尽了一生的才学。后不久他就意外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唐朝当时上流社会流行斗鸡,王勃的主子是沛王,沛王斗鸡最大的对手是兄弟英王,王勃为了给沛王争面子,就向英王下了挑战书,这就是《檄英王鸡》。文章写得是满堂叫好,可怜王勃赢得了众人,却输给了唐高宗。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高宗认为王勃这不是在斗鸡,而是在斗王爷。皇帝很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王勃被赶出了沛王府。斗鸡这件事,也成了王勃命运的转折点。离开王府不久,王勃就摊上了事,他虽逃过一劫,但他的父亲却受到牵连。
《滕王阁序》就是写在王勃去探望父亲的途中,所有的伟大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创造的,本想去免费吃个自助餐,没成想却机缘巧合留下这个千古名篇。匆匆上路的王勃在探望完父亲在归途中意外死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怎么看都是要后半生爆发的节奏,但却没有了后半生。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从来都不是一件虚无的事。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或许就是这四位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
初唐四杰的虽命运坎坷,仕途都是历经磨难,但他们却开拓着诗歌的新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