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偏方锦集
为使古今先贤的经典医案、效验单方、验方及民间偏方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将近几年来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和内部资料中的经典医案、单方、验方及民间偏方加以筛选,把其中经过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的整理汇集成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以小腹疼痛为主,或痛引腰骶,甚至昏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本文仅指原发性痛经。其临床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甚至剧烈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厥冷等症,且经期有情感不舒、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坐、卧湿地病史。另外,有关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子宫肿瘤及生殖器异常等器质性病变。 【主治】:适用于瘀血型痛经,症见经前或行经时小腹疼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减,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药】: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牡丹皮、木通各40g,当归、川芎、木香、香附、小茴香、蒲公英各60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末,分为3份。使用时用1份加入米醋拌匀,以润而不渗为宜,装入事先做成的布袋内。布袋大小以患者合体为好,上至脐,下至耻骨,左右达附件。然后放锅内蒸至透热,熨敷在肚脐、少腹。药袋上加用热水袋,以助热保温,温度以热而不烫为佳。每袋药用2天,每天早、晚各1小时。3份共用6天,为1个疗程。用药从行经前1天开始,经期不停药。 【主治】:适用于血瘀型痛经,并治瘀血型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等。 【方药】:乳香、没药、白芍、川牛膝、丹参、山楂、木香、红花各等量,冰片(另研)1g,姜汁或黄酒适量。 【用法】:除冰片另研外,其余药物共碾为细末,贮瓶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15g,加入冰片1.2g拌匀,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成糊状,以药糊涂布于患者脐窝中,外用胶布固定之。每2天换药1次,连续涂药10次为1个疗程。 【方药】:全当归、大川芎、制香附、赤芍、桃仁、生蒲黄各9g,延胡索、上等肉桂各12g,琥珀末1.5g 【用法】:上药研末,在经前1~2天或行经时取3g,用30%乙醇调和,湿敷于脐部,外用创可贴或用纱布、橡皮膏固定。每天换1次(夏天可换2次)。连续敷疗3~4天为1个疗程。血虚型痛经者不宜使用。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除血瘀证候外,伴有少腹胀痛,急躁易怒,善太息,乳房胀痛不舒或腰骶部疼痛等。 【方药】:五灵脂、蒲黄、香附、丹参、台乌药各等量。 【用法】:将上药加工碾碎为细末,贮瓶封好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调热酒适量成厚膏状,把药膏摊于纱布贴敷患者脐孔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病愈停药。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具有温经散寒之效,除一般血瘀症状外,伴有手足不温、少腹怕冷等症。 【用法】:将以上诸药混合共研为细末,用筛子筛过,贮入瓶内,封存备用。每次月经来潮之前贴药,取药末15~25g,以米酒适量调拌和匀,制成小圆形药饼1个,把药饼贴在患者脐孔(神阙)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次贴3~5天换药1次。贴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食物。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具有温肾通阳、活血止痛之效,用于肾阳不足,症见经前或行经期中,小腹冷痛,痛连腰骶,腰膝酸软,手足不温等,舌质淡暗,脉沉紧或涩。 【方药】:附子3g,全当归9g,肉桂、白芍、红花、川芎、干姜各6g 【用法】:诸药共研为细末,贮瓶密封备用,于月经前取药末15~20g填入患者脐孔穴中央,外用橡皮膏或暖脐膏贴紧固定。每天换药1次,通常贴药2~3次即可奏效。如仍未能止痛,再续贴敷,直至病愈。 【主治】:虚寒性痛经,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遇寒加剧,喜按喜暖,经期愆后,量少色淡,带下清稀,腰脊酸痛,背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沉弱。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白酒适量炒热敷脐部。每次30~60分钟,每天1次。 【方药】:石菖蒲、白芷各30g,公丁香10g,食盐500g。 【用法】:先将前3味药碾成细末,次将食盐炒至热极,再将药末倒入拌炒片刻,旋即取起,装入白色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嘱患者仰卧床上,取药袋热熨脐部及痛处,待药袋不烫时,将药袋敷脐上,覆被静卧片刻即愈。倘若1次未愈,可再炒热,继续熨敷1次。验方偏方锦集
为使古今先贤的经典医案、效验单方、验方及民间偏方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将近几年来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和内部资料中的经典医案、单方、验方及民间偏方加以筛选,把其中经过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的整理汇集成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
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主治】: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症见经来量少色淡,质稀薄,经后小腹隐隐作痛,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虚细等。 【方药】:党参、白术各12g,炙甘草10g,干姜、当归各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敷脐中,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3天换药1 次,轻者3次可愈。 【主治】:适用于气血不足,寒凝血瘀胞宫所致的痛经、闭经、产后腹痛、人工流产后腹痛。 【方药】:白芷、小茴香、红花、延胡索各4g,细辛、肉桂各3g,当归5g,益母草6g,乳香、没药、樟脑末各10g【用法】:先将白芷、小茴香、当归、细辛、肉桂、红花、延胡索、益母草等药水煎2次,取汤液浓缩成稠糊状;再将乳香、没药溶于95%乙醇溶液中。然后取药糊混合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焙干后研为细末,加入樟脑末调匀即成。每次取药末9g,用黄酒数滴拌成糊状,将药糊敷于脐中穴(神阙)上,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干后再换1次。一般连续用3~6次即可病愈。 【组成】:羊肉500克,当归60克,生姜5片,黄芪30克。 【用法】:羊肉切块,与当归,黄芪,生姜共炖汤,加盐及调味品,吃肉饮汤。 【组成】: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 【用法】: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 【主治】:血虚肾亏型痛经,治以温经通脉、化瘀止痛。 【组成】:山楂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用法】:将山楂、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痛时饮用。忌烟酒、生冷之品。 【主治】:血虚肾亏型痛经,治以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润肤。 【用法】:前两味水煎取汁,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 【主治】:血虚肾亏型痛经,治以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润肤。 【组成】:生姜30克,大枣10个,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用法】:先将生姜、高良姜煎煮2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药汁;与粳米、大枣共同煮粥食服,连服5~7天。经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照常工作与劳动,但要禁止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赛跑等,以免发生经血过多或闭止不潮,致气血损耗或气血运行不畅,使痛经反复发作。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