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线索,解决问题,惊险刺激的急诊护理就像刑侦学!| 100个护理专业的人

“我觉得自己就像侦探一样。”

“每一位走进急诊的病人,其实你都不能完全了解他是因为什么而来。”

“有些病人只能给你只言片语的信息,有些病人的感受和体验甚至和他的症状完全不符。”

“急诊护士必须要成为敏锐的侦探,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各种蛛丝马迹,结合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进展。”

“如果你动作慢了,或者方向错了,可能病人就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这是今天我们的采访嘉宾叶老师,在采访时说到的比喻,特别有意思。

我们全家都是学医的,在村里开了一间诊所。

哥哥是学康复的,我妈以前是助产士。所以我从小就和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也给大人们打打下手。

包扎,缝合,打针,这些别人在大学里才学的东西,对我却再熟悉不过了。

爸爸也常给我讲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比如胰岛素分泌,人体内血液是如何循环的等等。

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对医学并没有任何的排斥感,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就走进了这个领域。

我一直是个目标特别强的人。

实习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对于急救特别感兴趣。

于是我买了一本《诊断学》的书,虽然这是给医生看的,但这本书真的深深吸引了我。

这本书里的思维方式,像是升级版的《护理评估》。一位病人,从表现出来的症状,到结合数据和临床思维确诊,再到寻找病因以及治疗护理方法。一环扣一环,这种思维方式给了我极大的冲击。

就像是玩剧本杀,作为急诊护士,我的面前可能只有剧本的一部分。但是我要动用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临床思维和循证,看到完整的剧本。

正式工作分科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可以填三个志愿,我毫不犹豫地,填了三个急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其他科室轮转一年之后,就破格进入了急诊科。

其实我从没有把急诊护理,当作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

我喜欢它,是因为我把它视为一门学问

我以前遇到过一位病人。

那天他来急诊看病,我正好在分诊台。

这位病人大概50多岁,说自己刚吃了苹果,喉咙特别痛。

我详细询问了他疼痛的部位,范围,程度等相关信息,并快速为他测量了生命体征,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位病人传达出来的信息其实非常有限,但是我结合经验,触摸了一下病人的皮肤。当时是广州的五月份,天气很热,但他的皮肤摸起来却有些湿冷。

就是这条线索,给了我重要的提示。

我马上给病人做了心电图。结果显示急性下壁梗死。

我们团队反应非常迅速,最短时间内送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在急诊,我们的病人就诊量非常大,其实每个病人的问诊时间是很短的。如果当时我们没有这种“刑侦破案”思维,就很难发现患者的问题,并作出进一步的救治和处理。

说不定这位“因为吃了苹果而喉咙痛” 的患者,就被安排去了普通内科,或者耳鼻喉科,而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这种“刑侦破案”思维,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是我们临床护士最欠缺的。

经验,这个词太大了,也是一个很虚的东西。

有经验的护士,脑海里其实是有一座思维宫殿的,就像是神探夏洛克一样。

那么如何拥有这座思维宫殿呢?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日常工作,把自己观察到的小细节,一点点收集整理,放进思维宫殿的图书馆。

独特的案例,诊断的思维,提供护理方案的思路等等,都可以被我们积累下来,成为经验。

在初期,这座宫殿里可能只有零散的关键词,或者只是非常简单的思维分支。但是随着我们对这些案例的追踪,信息的拓展,这座宫殿会越来越丰富。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最近我对个案护理就特别感兴趣。前阵子还在广州市拿到了“广州地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之五大救治中心学习班暨个案护理”特等奖。

在工作中,我会留心把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病例记录下来,然后去进一步追踪,把其中涉及到的有意思的医疗护理干预整理下来。

这也源于我一直以来的小习惯。我会在微信里建很多不同的聊天组群,其实里面只有我自己,但是我会把自己记录的小信息或者文件分门别类放进去。这样的分类收集,帮我节约了很多时间,同时帮我梳理了思路。

急诊护理的另外一个特别突出的点,就是他需要很强的整体思维。不同于专科专病科室,急诊很多患者都是多发性问题。

我们需要在全面思考病人情况的同时,判断出最威胁生命的那一个因素,迅速处理。也就是说,整体思维和优先级判断,其实要在同时进行

我们的专科知识可能没有那么深,但一定要知识面足够广。

急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团队作战。

我在学习美国心脏协会ACLS和BLS导师时,就深有感触。

不管是急诊医生还是护士,或是医技人员,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虽然有些工作内容是有交叉的,但不同角色也都是从自身特长出发,来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这样的效率是非常高的,通过团队分工,患者的病情很快就能明朗化。

在急诊工作的这几年里,对我来说,有很多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应该就是2017年,我第一次走上广州市男工委的讲台。

为了那次上台,我一咬牙,花了888块钱,在“男人的衣柜”买了一身西装。

那是我的第一套西服,穿上之后,不得不说,真的帅气。我当时真的特别兴奋,男护士原来也可以穿西装,打领带,走到众人面前。

我是2013年专科毕业的。虽然那个时候临床上很多护士都是专科学历背景,但是相比于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来说,肯定没有那么大的发言权。

当我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也会遭到很多外界的质疑。

所以那个时候,我参加了很多工作之外的比赛。游泳、跳绳、篮球、乒乓等等,算是通过文艺路线曲线救国吧。

而且我特别喜欢武术,拿到了“世界功夫武术六段段位”,还拿到了很多全国武术比赛的大奖。我也会用业余时间,免费教授想学习武术的学生,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在这个过程里,我有了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于是我把这个思路借鉴到了护理工作中。从2017年开始,我连续5年参加了省市的各种护理专科技能和知识比赛。拿到了两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广州市技能大赛“CPR团队抢救配合”一等奖,“广州市急诊急救微课比赛”一等奖等等。

这些奖项和证书,其实逐渐成为了我能力的凭证。我开始因此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结实更多的人脉,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开启了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Tessie让我在最后和年轻护士,尤其是高学历护士分享一些破局经验。其实临床上很不喜欢自卖自夸,而是喜欢干实事,并且能做出成绩的人

本科生、研究生学历背景的护士在临床上一定要学会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授课能力等拿出来,去解决别人的需求,帮助团队弥补不足。看似是在“吃亏”,但其实很快就能把自己突显出来。

但是很多新护士常会觉得,我多做一点就是吃亏,其实也同时扼杀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

你能为团队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你自身的价值也会更高。

采访的最后,我问了叶老师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让自己走出舒适圈的。

叶老师的答案,让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我从来没在舒适圈里啊,一直都在圈子外面奔跑。”

也许,这也是叶老师的成功之道吧哈哈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