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一”之禅/林正华

先与诸君说一个故事: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饼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地向他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饼,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的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还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一听,开始时如堕云雾,不知所以;但回来后一想,似有所悟,再一想,顿开茅塞,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的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就是所谓“自他一体,能所不二”的禅心。一者,不二也。天皇道悟禅师的房子,要让给龙潭崇信禅师去住,这表示“我的就是你的”;龙潭崇信禅师的烧饼,天皇道悟禅师收下以后,又再还一个给龙潭崇信禅师,这表示“你的就是我的”。当然,那时天皇道悟禅师的苦心,不是一个卖饼的俗人所知,但经常如此,终于触动崇信的灵机,从参究这个疑团,到直接的抗辩论争,龙潭崇信终于觉悟到“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的哲理禅心,原来宇宙万有,千差万别,皆“一禅心”也。

笔者由此想到了一个哲学名词,叫做“一分为二”,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当时叫做“工农兵学哲学”,什么东西都说要一分为二。其实,与一分为二相联系的还有一个叫“合二为一”,这是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哲学用语。意指对立面的交感、同一。《东西均》里说:“交也者,合二而一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方以智说:“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正好与上文提到的“多少不二,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无不二”的哲理“一禅心,”一脉相承的。

列宁曾指出: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我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物必有两、物必有对(张载:“有象斯有对”;程颢:“万物莫不有对”;程颐:“天下无不二者”;朱熹:“一中有二”)。但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或一分为二,除了可以说明物必有两之外,还兼有一层不同的含义,就是矛盾形成的方式,即事物分裂为矛盾着的两部分,从而形成矛盾。这正是它区别于合二而一之所在。应当承认,统一物一分为二是矛盾形成的一种普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矛盾是由对立着的或矛盾着的两种(或多种)事物或方面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形成的,用我国明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话来说,就是“合二而(为)一”。有一段时间里,好像对“合二为一”进行过批判,只许讲“一分为二”,不许讲“合二而(为)一”,笔者认为,是片面的、武断的。事实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是交互作用的现象。

唠叨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根据“合二而‘为’一”的哲理思想,是否可以把天下的宗教,譬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统一起来呢?因为它们的教义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讲“仁义”、“爱心”“赎罪”“拯救”等等,为什么这些“对立着的或矛盾着的两种(或多种)事物或方面”不能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形成一个共同的宗教团体呢?至于你相信天上的(宇宙空间)的是神还是佛还是上帝还是真主还是……有什么关系呢?那不过是名称不同罢了!

作 者 简 介

林正华,1949年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温州市诗词学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国和省市级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