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外2篇)
一、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6月24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自己的首届毕业生举办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只有一名学生参加,为什么呢?
能动学院成立于2018年,年级最长的学生是大三,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早在2013年就开始招生,招收了两届,其时设置在机械学院。后来,种种原因,招生停下来。第二届毕业生毕业后,科教融合后重启,专业归属了新成立的能动学院,2018年又开始招生,中间恰好空了4届。
这次毕业的学生不是应届的,是2014级遗留未毕业的。
今年初,在清理往届学生名单时,发现还有3个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学业。按照学校规定,本科生学制为3~8年弹性学制,他们有8年内毕业的权利。针对这个情况,学院研究决定主动联系这些同学,联系的过程并不顺利,等联系上了,有2013、2014级各有一位同学明确拒绝参加,2013级同学将错过最后的机会,确定不能毕业了。有些人,你想帮他,他却拒绝你,当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也很无奈。
在2014级杨同学这里有了一些转机,他当年因为毕业论文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而没能毕业,后来离校后找了一份房地产的工作,求职的过程没有用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再接下来结婚生子,生活安定下来,毕业的事儿就一直拖了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讲,自己确实也没有信心再回来完成论文。学院找到他时,他开始有些犹豫,学院程屾副教授和教学秘书高博老师轮番给他做工作,晓以利害,同时明确由程屾老师具体指导帮助他完成毕业论文,确保论文能够合格,他才答应下来。
杨同学很快就采取行动,他提早返回学校,在程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学院严格按照毕业流程,为他组织了专门的答辩委员会,特别聘请其他学院的老师做答辩委员会主任,确保其论文符合要求。后来,经过层层审核,杨同学可以毕业了,能动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就产生了,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也代表着一届学生啊!
一个人毕业,要不要搞毕业典礼?大家也有些争议,毕竟他的学习成绩不够出色,仅仅是补一些毕业环节,他也没有在本领域内工作,中间征求过他的意见,他对于毕业典礼也没有强烈的诉求,那有必要单独为他搞毕业典礼吗?
我认为,他就是我们学院的首届毕业生,为他送上一个毕业典礼,是他应得的礼遇。他虽然没有干本行,而是做房地产工作,但360行,行行出状元,没准将来也会干的很出色,会成为我们优秀的毕业生,即便做不到行业职业优秀,能做一名社会好公民,也是很好的。
我们一番讨论,达成共识,搞不搞毕业典礼,与学生的成就无关。
典礼很简洁,程老师为他授学位,大家与他合影,为他送上嘱托,慧玲书记教导他说:“如果你没能毕业,将来你的学历怎么填,你已经当了父亲,为了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声誉啊!”杨同学表达了深深的感谢“我本来已经放弃毕业了,老师们这样全力帮助我,让我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真的很温暖,将来我一定积极地面对生活。”
一个人的毕业典礼,虽然简单,也是满满的仪式感。
二、一场走心的毕业典礼
今天,学校为2021届学生举行毕业典礼,菏泽校区的学生也赶了过来,这么多年好像是第一次多校区全体毕业生聚在一起。而且学校也好长时间没有举行这么隆重的毕业典礼了,以前多是走个流程,反响平平。
今年大不相同,一个规规整整的主席台,满天飞舞的气球拖着一行行祝福的话语,一排排整齐的彩色方凳,一件件白色蓝字的T恤,各种主题的背景板,无人机四处飞舞,现场直播的摇臂,衬托出热闹隆重的氛围。
我没有到现场,但通过网络直播听到了老师代表的真情祝愿,看到了出现在现场的家长观摩团,校友代表,除了学生最亲近的辅导员,还有为同学们贴身服务的保安大叔、宿管阿姨,食堂师傅……温情满满。
毕业季,本就该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季节,这样的仪式感,才配得上大学的文化味儿。
今年,是学校的第40届本科生毕业生,研究生是21届毕业生。学校的办学历史有73年,从胶东工业学校,到后来的盐业学校,到各种中专学校合并进来,这些年毕业了多少届学生,恐怕只有搞档案校史的人才能搞清楚。
但1978年本科办学,1982年首届本科生毕业,到现在2021届第40届毕业生是清清楚楚的。19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1年第一届毕业,到现在第21届,也是连贯起来明明白白的。
遗憾的是20多年的硕士培养,我们的博士点一直没能拿下来,期待今年能有好的结果,期待明年会是我们的博士元年,期待2025年将有我们的首届博士毕业生。
三、我们班的毕业季,毕业记
前几天,我们造纸92班几个大学同学小聚,开始商讨25周年聚会的细节。
关于25年前的那个毕业季,是否召开了毕业典礼,还是有其它的仪式,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当时肯定拍了合影,同学们也相互合照好多,在相册里躺着,5年前20周年聚会的时候还翻出了好多,还回顾了很多的故事。
25年的记忆里有一场毕业酒会,就在学校的食堂,喝的是外面买的桶装散啤酒,聚餐的时间很长,一波一波,一个一个喝跑了,最后剩下十几个人凑一桌,男生都光了膀子,犹记得班长刘玉一拍桌子,“老师儿,40块钱,再加两个菜!”那是何等的豪迈。
离别前的那个晚上,二环东路999号校园的葡萄架下,五六个人聚在一起,几男几女记不清楚了,这几个人间没有爱情的纠结,只有友情的交流,好多人的眼里,闪烁着泪光。细细回忆这两个场景,我和张旋都在里面。
我们这个班,从毕业一周年就开始聚会,5周年,10周年,15周年,20周年,从未间断。今年25周年,我们计划重游小华山,重回二环东路的校园去转一转。
偶尔,我们也会为聚会留下一些文字,记录这些美妙的瞬间(纸本92班二十周年聚会记),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