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明朝降将的一段对话,揭示了明朝灭亡原因,并非清军太强
自从清朝入关以后,便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把明朝干掉了。虽然八旗兵有强悍的战斗力,但是八旗兵主力不过十几万人,还要分兵防守北京,防守东北老家。几乎到处都是用兵的地方,所以能用在第一线进攻的八旗军非常的少,而所有的农民军,起义军,和南明军队加起来,总数有好几百万。但是清军照样是摧枯拉朽般的,把南明军队和农民军迅速消灭了。这其中不得不说,绝大部分的农民军和南明军队,都是被投降清朝的明军给消灭的。
f
当年清军横扫明军以后,摄政王多尔衮和投降的明军将领聊天,多尔衮很诧异,为啥他们以前和八旗兵打仗的时候,几乎是每战必败,双方一交手都争先恐后的往后跑。但是一旦加入清军,立马变得生猛无比,很多明朝将领,进攻南明的时候,都能一口气打下几十个城池。有些明朝的降将就说,当初跟着大明打仗的时候,打胜了不一定有功,打败了也不一定有罪。因为每支部队都有皇帝安排的太监当监军。这些太监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经常趾高气扬的辱骂将领。但是这些太监虽然窝里横的时候非常霸道,一旦到了战场,立马就胆小如鼠。
太监就把所有的战斗力强的士兵聚拢起来,布防在周围来保护自己。这样就导致本来就没多少精锐的明军进攻能力不足。如果一旦前线的明军吃了败仗,这些太监会第一个带着精锐逃跑。然后明军瞬间崩盘,剩下来不及逃跑的明军,就会面临清军骑兵的一边倒的屠杀。而如果战事比较好的时候,假如前线的明军很给力,战胜了清军的前锋部队。这些太监就会赶紧跳出来抢功劳,虽然他们不懂军事,但是在这个时候,往往会硬插手军事指挥权,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明军被太监一阵瞎指挥,往往是本来该打赢的,结果就打成了一场打败仗。
等回去以后,太监会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将领,如果有功劳的话,他们会抢先向皇上报功。所以这些将领为了能让太监帮他们说好话,就必须侵吞军费去讨好太监。只要买通了太监,就算是打了败仗,太监也会帮忙说好话,蒙混过关。如果不花钱买通太监,就算有了功劳,也会被压下来,有功劳也不能上报。所以为了讨好太监,明军将领无所不用其极,大批军费被私吞。
军费没了,导致吃空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来一个八千人编制的部队,实际上能有五千作战部队就不错了。而这五千士兵里面,有很多人是拿不到军饷的,导致士兵也没有心思战斗。因为士兵也害怕呀,自己拿不到钱,没法补贴家用。如果自己战死了,还不一定得到伤亡补贴,就算是得到伤亡补贴,也是被层层盘剥过的,落到家人手里的钱,几乎快被扣完了,最后往往弄得家破人亡。反观清朝这边,每次大胜仗,不但请加官进爵,而且还能抢到很多战利品。将军和士兵个个赚的盆满钵满,都成了暴发户。所以打起仗来一个个都拼了命的干,只恨南明的军队太少,根本不够杀的。
明朝将领指出的这种腐败现象,从官场蔓延到军队,成了明军最致命的弱点。所以明朝的军队,从将军到士兵,几乎都厌恶打仗,害怕打仗。一旦遇到比较硬的敌人,立马跑的比兔子还快。听完这些降将的话,多尔衮和满洲权贵们悟出一个道理,第一,太监绝对不能干政。第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所以纵观清朝前后近三百年的历史,就算是遇到李莲英那样的但太监,他虽然偶尔有干涉朝政的时候,但绝对不敢明着来,一旦他明着干涉朝政,他离死就不远了。至于说太监干涉军事,那更是想都别想了,李莲英这么大的太监,海军的军舰都不让他上。
而清朝建立的这一套军功制度,虽然到清朝灭亡的时候,仍然效果很明显。如果清朝没有赏罚分明的军事制度,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已经灭亡了。虽然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和清朝并不是完全一条心,但是清朝统治者依然坚持赏罚分明的军功制度。就算到了现代社会,赏罚分明仍然十分重要,再大的公司,如果一旦有功不赏,只靠贿赂上级就能升职加薪,这种公司最后基本上都倒闭了,而那些赏罚分明的小公司,几乎都发展的飞快。最后还得说一说清朝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摄政王载沣对待有大功劳的袁世凯时,不但没有封赏袁世凯,还老想着要杀袁。导致袁世凯反戈一击,把清朝最后半条命也给葬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