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生命,这个方法居然能让你少玩手机!

之前在读者群中,看到有人问,“你们会不会有一种一天什么都没干了的感觉?”。

很快就有回复,“有”、“当然有”。

我有时也有这种感觉,一天都在忙,也没闲着,但晚上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却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做成,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

今天,就来说说老觉得“一天啥事没干”该怎么办?

总感觉啥事都没干,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像我就是工作总被打断,情绪问题导致效率低,频繁切换手头在做的事等等。

怎么发现这些原因呢?推荐大家用时间记录的方法。

之前灵姗也写过文章,这个方法来源于《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柳比歇夫,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为什么时间记录有效果呢?是因为这样的记录方法,能真实地看到每天时间的去向,并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

之前我以为自己一天至少有5个小时的高效时间,记录自己的时间之后,发现非常可怕。

每天大概只有三个多小时的高效时间,剩下的都用在聊微信、玩手机、发呆、磨蹭上面了

我身边也有一个把时间记录用到极致的人,就是剑飞老师,他从2012年开始践行时间记录,非常有经验。

18年我还在读书的时候,通过笔记侠的朋友认识了他,在语音写作和学习方面给过我很大帮助。

剑飞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了一本新书,叫做《时间记录》,上周我读完之后,对于时间去向记录方面又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和启发。

首先,要不要长期做时间记录?

这也是之前困扰我这个懒人的问题。剑飞老师采用的方法是长时间坚持每天记录。“人的习惯不是突然变化的,而是慢慢地发生变化。”

当这个时间维度拉长到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你能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时间去向和变化。

这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数据库。随时可以搜索自己过去某个时间干了什么,某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之前在19年和20年做过两次时间记录,每次差不多坚持了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开始记录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当时的时间黑洞太多了,每天不知道在玩些什么,忙些什么。

想通过时间记录,反思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看看自己在各方面的时间投入是否均衡。两个月的记录足以让我有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改变过程。

时间管理数据库和时间管理问题解决,一个是长期坚持,一个是短期突击,我个人觉得是不矛盾的两个方向,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做,达到预期效果就好了。

书中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不要凭记忆记录时间,人对时间的记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靠的。”

这次我看完书后开始时间记录,打算朝着长期记录冲击。熟练之后,每天投入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记录。

所以我对自己的时间结合《时间记录》中的建议进行了重新分类,既不至于频繁记录,又方便分析。如果记录太详细,花费时间更多时间的话,就没有那么值得了。

“不是为了做时间记录而做时间记录,而是要通过做时间记录,了解和知道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通过每天1%的时间成本来更好地使用每天99%的时间。

怎么去做记录?

01 要善用关键词做事件描述

在记录时间去向时,除了进行分类之外,还要具体写下当前所做事的主要内容。

比如我现在的时间去想属于“学习成长:写作时间”。我还会在事件描述中写上“推文写作,《时间记录》读书笔记”。

比如出去吃饭除了记录属于餐饮时间,还可以写上“和某某吃饭,太二酸菜鱼,王府井”。

用关键词去记录,多用名词,注意前后用词保持统一,比如“午饭”“中饭”。方便我们统计频次,当时间拉长,后续可以善用搜索功能,去分析自己行为的变化。

(在公园里读完了这本书)

02 时间使用目的决定了时间分类

我之前在时间记录中有很多困惑,比如工作中与同事的聊天时间,洗茶杯的时间,到底属于社交时间、休闲时间、还是工作时间。

后来我发现,这段时间的使用目的决定了时间的分类,比如洗茶杯还有工作聊天,都是因为工作而产生的,是归到“工作时间”的。

如果没有工作的限制,周末与同事闲聊可以归到“社会交际”的范畴中,在家洗茶杯可以归到“家庭生活:生活事务”中。

我有时候也经常同一时间在做两件事,比如吃饭的时候看剧,通勤的时候看书,目的是为了什么,更专注于什么,就分类为哪个时间,然后在事件描述中将具体情况记录好。

要注意的是,别太过分纠结于小范围的误差。时间记录是会有误差的,别过于完美注意,耗费太多时间,让记录本末倒置。

03 在空间和状态切换的时候做记录

我还没有养成时间记录的习惯,有时候总会忘掉。剑飞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方法就是,在空间和状态切换的时候,提醒自己做记录。

人对时间没那么敏感,但对空间是敏感的。比如,你从地铁来到了公司,从公司来到了餐厅,场景切换时,就打开APP记录一下。

另外我也会配合用定期查看的方法。在通勤路上,晚上睡觉前,回顾一天的记录:是否有漏记,分类是否合理,事件描述当时因为时间急记录不全,进行补记。

时间记录的颗粒度不用太细,每天20条左右,像工作中去趟洗手间,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就不用功单独记录了。如果超过15分钟,这部分时间可以单独列出来。

用什么工具记录?

推荐几个时间记录工具给大家。我自己常用的是「itimelog」,操作方便,可以随手暂停或者开始活动,数据能免费导出到Excel。

这款仅支持ios端,下载我记得需要12块钱,后续的表格分析、导出等等功能就全是免费了。

安卓端我用过一个工具是「块时间」,按照半个小时或是15分钟的时间刻度记录,点击添加这段时间的去向。

对于日常要做的事情分类之后,点击时间块能够记录每一块的时间去向,相对来说操作更加简单,颜值很高。

还有剑飞老师开发的一个时间记录工具,叫做「时间统计」,事件描述和时间标签的选择操作非常舒服,而且同时支持ios和安卓。报表分析和数据导出功能用的是年会员制。

大家可以下载试验一下,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去选择合适的工具~

最后,总结一下:

今天更新了我的时间记录方法,坚持一件事很难,放弃一件事特别简单。

当想放弃时,就想一想,每天用1%的时间成本来更好地使用每天99%的时间,岂不是很划算?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了。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帮灵姗同学点个赞呀。


P.S.灵姗的每次更新是周一和周四的下午不想错过记得星标我,下次见

 来,看完这篇再走 
写给敏感的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