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评估及技术要点(四)
5、股骨近端的处理
(1)股骨颈斜行截骨,小粗隆上保留0.5-1.5cm股骨距。
(2)股骨屈曲、内旋、内收,致足底朝上,平行于地面。
(3)股骨近端,开口、扩髓。开口尽量要偏后、偏外。前倾角是股骨颈轴线与股骨后髁连线的夹角,可在一定范围调节。开口偏前,减小前倾角;开口偏后,增加前倾角。
体位
去除大粗隆内侧、股骨髓腔外侧壁骨质
确定髓腔方向
扩髓
A:使假体柄与股骨颈轴线完全相同,尽量选择最大号假体,使假体充满干骺端,达到旋转稳定。B:假体前倾。
七、常见问题处理
1、偏心距调整:如何恢复增加偏心距?
增加假体的股骨颈长度;
减小股骨假体颈干角;
髋臼内衬侧方内移;
大转子截骨外移;
组配式假体系统。
2、如何确定髋臼“深度”?
旋转中心和保留骨量是矛盾的,既要往内往下磨,也要保留足够的骨量;
影像学上不突破泪滴;透视时,“真臼”位于泪滴外侧;
“真髋臼”与试样髋臼之间必须没有空隙;
术中挫平“马蹄窝”,适当内移髋臼可以接受,如果挫透不影响稳定性。
3、从手术位置判断臼杯位置:
股骨颈骨折与原髋臼相对应,髋臼假体下缘与横韧带走形方向平行;
其他情况下,髋臼杯下缘与髋臼横韧带呈5°左右夹角(前倾大5度)
一般情况下,髋臼安装臼杯后,髋臼前缘仍有大约5mm露出;
如果选择带高边内衬,髋臼前倾角可以适当放小,通过內衬高边代偿预防后脱位,增加前后的覆盖,减少磨损。
4、如何调整下肢长度?
术中比较下肢长度:(1)比较膝足跟是否在同一平面(侧卧患肢长度稍短于健侧,因侧卧髋处于轻度内收),(2)看大转子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3)透视看小转子与坐骨结节的关系等
股骨颈截骨线水平:适当减少或增加股骨颈长度,可调解柄植入深度;
柄的植入深度:肢体过长,小一号柄打深一点;
假体的颈长和角度:偏心距更改不能调节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张力和稳定性;
头的型号:通过短颈,标准颈,长颈选择调节长度。
5、稳定性判断
Shuck试验(牵开试验):看软组织张力,头臼有适当负压,或者牵开约5mm,弹力适当。也可根据阔筋膜张力判断松紧程度。
前侧稳定性:伸直位——外旋位检查;后侧稳定性:屈曲位——内旋位检査。
多数情况下,髋关节屈曲90°、内收20度、内旋50度稳定。屈曲40度时,内收内旋并轴向加压稳定(睡觉体位),都应当是稳定的。完全伸直,外旋40度稳定。稳定性与下肢长度相比,要优先考虑稳定!
总之,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需具备: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良好的稳定性;正确的旋转中心;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