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夫作品《掬水得月》(纸刊备选)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掬水得月
文/哲夫
中唐诗人于良史《春山夜月》中有一名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幽雅高深,耐人寻味。细思之,笔者以为此句颇合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大成境界。
以孔子儒家学说的意思,年届七十方得天人合一。本人生性驽钝,弄懂看透此言深奥含义,唯恐才疏学浅。但也想试试学学先哲们这种超人风范,姑且妄自尊大。
古人云:“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则烦恼相伴,则是非相随,则痛苦相依。因情受苦,忘情更难。我对哲人们的人生态度,处世原则均是书本得来的粗浅认识,期间也小有所思所悟所感,今日整理短文,一为自勉,二为求教大方,浅薄之处,且望诸君见谅。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则认为所欲者,在内为修炼心智以立德养才,为建功立业以合乎天道民心。修炼心智所为建功立业,于建功立业中益发磨砺自身德才。
何以求知立德,建功立业?以专心致志之态度,一以贯之之韧劲,修养独挡一面之能力,临门一脚之功夫,而能致力某一领域之事业,这才符合成功者之规律,也符合自然法则之规律。
撇开事理之辨析,或可从自然物理之规律、历史人物之作为而证之。
积细流以成江海。这就是自然规律,水受地心引力之故,顺流而下,直奔目标,虽遇千山隔阻,纵有千回百折,亦矢志不改,此心不渝,始成大海之容。
观古今先贤智者,亦如是也。颜回向学,心无旁鹜。“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 后世敬尊其为七十二贤之首。其专一苦学之志,学业德行之崇,堪为治学典范。
春秋名臣范蠡可为高峰。范蠡与越王勾践共事二十余年,苦身戮力,终至灭吴,赐为上将军。然其不贪恋权力、荣耀,只携西施,一叶扁舟,飘然于太湖之上。后几经迁徙,定居“天下之中”之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县,待数年,后世尊称范蠡为儒商鼻祖。范蠡一生,从政则拜将入相,经商则富甲一方,而不受名利缰锁束缚,功成身退,望之犹如神仙中人。
观之美国股神巴菲特,他几乎不关注商外之事,三十年间,偶居好友凯瑟林.格雷厄姆的家里,只知有免费发液,未知浴中有毕加索之真迹。为钻研股票,以数月时间研究美国一世纪有关商业信息的报纸,解剖商业循环之模式,分析华尔街之历史。因其专注、坚持,基本吃透了商业股市的运作技巧和规律,最后竞以身家六十二亿美元之巨,雄居当时全球富豪之首。
古今贤达圣人智者,坚守专攻一个领域而成大业大德者,何止一人两人。而观其市井平民,也有出类拔尖者。曾闻昆明一工厂退休老者——吴庆恒,一生无儿无女,生活清贫孤苦。自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五年间,其节衣缩食,饥餐果腹,喂养千万西伯利亚来昆明翠胡栖息之候鸟——红嘴鸥。老先生最后离开人世,鸟也为之凄厉哀鸣。为纪念其义举,世人将其故事写入课本,又于翠湖边铸造其捧食喂鸟之青铜雕像,使人鸟和谐共处定格为永远。平凡如吴庆恒者,十年如一日,坚持内心美好操守,至死不渝付出,而成后人心中之丰碑。
作家档案
哲夫,实名蓝德和。一生与笔为伴,以文为业。曾是湖南岳阳市作协理事,省、市党报特约记者,君山区委办公室文秘工作者,现为自由撰稿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