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技术与注意事项
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柑橘种植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被称为柑橘的癌症,一旦患病需要清理带病植株,严重者需毁园,对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黄龙病的显著特点是根系表皮易脱落、腐烂、直至死亡,叶片斑驳黄化、呈缺锰、锌状黄化,果实小、易畸形、着色异常,容易发生红鼻子果、青头果,且果实表面无光泽。目前针对黄龙病的研究表明:其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Proteobacteria纲中韧皮部杆菌属,该菌株通过苗木、接穗或木虱而传播,目前防治黄龙病的主要方式为控制木虱,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云南省宾川县为柑橘种植大县,沃柑树进入丰产年后,若栽培管理跟不上,就容易感染黄龙病致使柑桔树迅速衰退死亡,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阻碍病蔓延。当地植保部门通过对黄龙病传播源头木虱进行统防统治,但收效甚微。我们以云南宾川县柑橘种植为基础,另辟蹊径通过提高病株自身免疫力、修复土壤、营养平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从根源解决柑橘黄龙病。
1.土壤修复
根据我们对于患有黄龙病的园区调研及与生产者交流后发现,患黄龙病的园区其栽培时间均在3年以上,而且同等环境下使用微生物菌剂的园区、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园区发病率明显较低,其根系也较发病园区旺盛、须根密。因此,我们在防治初期,针对患病植物优先进行土壤修复工作,其主要在于每株施用MP复合微生物菌液100ml,80%有机质肥500g及氨基酸-生物多糖液20ml,环状沟施后浇水回填。其中的微生物可分泌抗菌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又可以分泌多种有机酸,刺激生根。同时,它们还会分解土壤中的烂根、碎草,制造源源不断的新鲜有机质,对于调理土壤物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其中的生物多糖液还可促进土壤中放线细菌的繁殖、阻碍病原菌生长繁殖、提高次生根数量、增强植株吸肥吸水性能,也可诱导柑橘植株产生相关抗性蛋白,诱发整个植株产生抗病性。
2.提高病株自身免疫力
植株的抗病性与自身生理功能的缺失有着重要的关系,当相应的元素得到补充后,可使寄生植株被破坏的生理机能得到恢复,提高植株体内相关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加强保护机制,也会使植株产生相应的抑菌物质抵御病菌的入侵。植株缺素的原因多种多样,在针对土壤修复的基础上,土壤中的元素难以被植株迅速吸收,因此采取七种微量元素复合叶面喷施的方式,每月喷施三次,加速地上部分植株功能的完善。
除此之外,我们在生物多糖的使用上,采取根施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稀释后的生物多糖液不仅可抑制目标病原菌的繁殖,并刺激植株体内抗菌物质的产生,强化植株本身的抗病性。
3.营养平衡
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均与体内氨基酸、硝酸盐等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柑橘植株体内含氨基酸含量与病害发生率(非特指黄龙病)有着明显的正相关,而健康植株叶片的氨基酸含量也低于患木虱的植株,且在无外力影响的条件下,木虱发生后期,叶片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我们柑橘营养供给上采取严控氮素、保证磷素、补充钾素的方式,避免了植株液泡内大量含氮代谢物拥堵的情况发生。而且我们在肥料的选择上,没有使用传统的固体复合肥,而是选用螯合态的生物液体菌肥,其吸收更高效,且对土壤环境无危害,也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对于新栽植的柑橘幼苗采取根部消毒,利用50倍的MP复合微生物+生物多糖稀释液蘸根,不仅可以清楚根系携带的病原菌,也可促进新根的生成,提高幼苗成活率。
经过1个月的治理,黄龙病得到明显改善,重度病症的柑橘树中老叶的黄化症状明显减轻,开始泛绿,萌发的新枝也是鲜艳的绿色,症状轻的植株叶面全部返青。扒开根系后,早期同等症状且未治理的植株根系不发达,侧根少且锈根,而经过治理的植株根系侧根发达,呈乳白色,无腐烂状。且经过治理的柑橘其果实无畸形、着色异常现象发生。
4.注意事项
(1)在使用本方案的同时,严禁使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的药剂,如杀菌剂等。
(2)在使用本方案的同时,切勿使用高毒杀虫剂,该类药剂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增加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
(3)切勿使用固态化肥及无土壤调理功能、非螯合态的液体肥料。
(4)对于已清理树体,在树坑中应使用土壤修复法处理后再栽植新树苗。
(5)若条件适宜,可在园内种植低矮的草坪草,有利于提高黄龙病的防治效果。
图1、图2:未治理的柑橘树,枝叶稀少干枯,呈严重缺素症状,侧根少,不发达,且呈明显铁锈色。
图3、图4:治理后的树体,枝叶繁茂、叶片明显返青。侧根发达,根系茂盛为正常的乳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