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作品的体裁特征”主要指具体的体裁比如散文、小说等具有的特点,比如散文方面有情感强烈、选材广泛,真实自然、富于美感,以小见大、纸短韵长等,而小说方面有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表现手法”即表现方法,或称写作技巧和方法,是作者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采取的艺术手段。它包括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分析表现手法,就是分析文章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方面,作者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段,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对表情达意起到了什么作用等。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既可对一篇文章的表现手法作全面的综合分析,也可作某一方面的单项分析。
重点一 作品的体裁特征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槐 花
阿 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学科-网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是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
(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
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
【答案】①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②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③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④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
散文、小说的体裁特征
1.散文。高考语文试题主要选取以下三种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突出特色是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文章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2)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3)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没有贯串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的特点。
2.小说。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是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是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是环境描写具体,生动。阅读小说时,考生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记叙方式和描写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读者或者作品中形象的距离。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3)不同的描写有不同的作用: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景物描写则通过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而环境、场面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重点二 作品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草堂·诗魂
李 娟
(1)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2)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3)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5)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6)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7)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这样写的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抑,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抑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
2.点面结合。“点”,就是对某一个具体的对象进行描写,从而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作较为全面的情况概述,从而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主题深化。点面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3.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4.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5.情景交融。(1)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人物或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3)寄情于景,指作者在写作中,带着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之情。(4)状物抒情,指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特点的细致描绘,抒发人物或作者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
6.衬托对比。(1)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2)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而对比一般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7.类比。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类比的目的在于“求同”,而对比目的在于“存异”。
8.铺垫衬托。(1)铺垫是一种为了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情节而用另外的人物或情节作衬垫的艺术表现手法。解题方法: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和相关人物,弄清它们在文中所起的具体作用。(2)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别,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
9.伏笔照应。(1)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恰当地运用伏笔,可以使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而又合理。(2)照应,是指作品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出必要的回应。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而又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10.白描工笔。(1)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2)工笔,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其特点。
11.铺垫悬念。(1)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从而收到“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2)悬念是指文学作品在情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放在后面交代。
12.正面侧面。(1)正面,指直接描写,就是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生动而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亦即“实写”。(2)侧面,指间接描写,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亦即“虚写”。
13.卒章显志。是指在文学作品的篇末才点出作品主题的一种写法。“卒章显志”手法的运用,对作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承上启下。指作者为了使作品行文流畅,特意在作品中运用一些既能紧承上文文意,又能启示下文内容的过渡语句或段落的方法。
15.开门见山。运用这种手法,作者在作品的开头往往不考虑使用什么特殊的技巧,下笔即点出描写对象或表现主题,使文章主旨显得明白清楚。
16.象征。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说是“托义于物”。象征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而且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的手法往往着眼于全文的构思,一般体现在一篇或一段之中。
17.联想、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两种极有关联又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联想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8.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情达意,即言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因而,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19.讽刺。讽刺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针对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和腐朽反动的东西,用讥讽和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或可笑、可鄙之处,使其无可隐蔽,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讽刺通常通过夸张、反语等修辞方法进行。
20.卒章显志。“卒”的意思是“完毕、终了”,“志”是文章的题旨、主题。“卒章显志”就是篇末点题,像画龙点睛一样,使主题神态俱出,是一种更高的提炼概括、引申翻新。因此“卒章显志”不仅使文章显得完整严密,而且能够突现主题,发人深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魅 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是对号入座?”
“是的。”
“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
“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
“有座号吗?”
“有座号。”
“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的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
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奶油的?”
“奶油的。”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
“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
“200块!”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
“200块,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他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
“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妆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
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在塑造卡佳这个人物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使卡佳的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侧重从细微处写人,从“轻声问”及“两颊通红”“抱起卡佳往出口走”等描写可以看出,父亲为自己的孩子的失常举动而难堪,他感到失望和丢脸。
C.小说以卡佳与秃顶男人在看戏时的不同表现为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跌宕起伏。
D.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答案】A
2.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至少举出两处例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纵向的对比:如父亲的情绪变化,看戏前的微笑,看戏时的担忧,看戏后的生气;卡佳从急切等待到轻声抽泣、参与拍卖时忘我急迫,来到后台的失望、忧伤。横向的对比:卡佳的全心投入,秃顶男人的漫不经心,父亲的无所适从;演员的木呆腻烦与卡佳的沉重喘息,等等。作用: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孩子是可爱的,同时也是孤独的,孩子的世界是成人们无法理解的,孩子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纯粹的精神世界,极大地讽刺了世俗的、自以为是的大人们。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手法的分析,一是要明确对象,二是要概括特征。前者要注意同一对象的前后表里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后者要注意概括用词的准确性。在小说中,从对象上看,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父亲、卡佳、秃顶男人、演员。同一对象前后表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父亲、卡佳身上。在分析不同对象的对比时,必须把握住将这些对象联系起来的同一条件。在本文中,“同一条件”指的是戏剧演出。
3.卡佳起先要买下“汤姆叔叔”,最后为什么又答应“卖掉吧”?成人让卡佳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原因:起先要买下是因为她知道汤姆的结局,她极富同情心,又是第一次看戏,太忘我。看到演员后,卡佳的心理由难过、担心到失望,又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于是说“卖掉吧”。
示例一 做法过于简单粗暴,让孩子忧伤失望。卡佳希望保护黑奴叔叔,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渐进的,过于直白的教导会让孩子失去认识世界的兴趣。
示例二 成人的做法没有错。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但他们也需要适应现实世界,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教孩子直面现实可以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