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编著书”成就另一种精彩
文/杜辉
“组稿书、编著书”一说起这类图书仿佛都是劣质、低俗、盗版图书的代名词。在许多出版公司及出版社的选题会上,更成为不屑一顾的选题类型。参加选题会的多会对这类选题冷嘲暗讽,许多人甚至明确拒绝组稿、编著书,以为只有原创才能是精品,才是正道。
其实这种思维模式,是忽略了图书制作的目的,也就是读者的需求。图书除了是作者自身思想表达传播的途径,更多的是要满足读者对知识及其他功利的目的需求。当前功利性阅读已成为图书产品的一大消费趋势,也是当前读者购买图书的最大动因。这一部分十分巨大的市场,因为诸多编辑的偏见,许多公司的不屑,往往被忽略、忽视。图书作为商品也不能回避和逃脱商业竞争的的规律,有需求就有市场,有需求就有相对应的产品。“组稿编著图书”正好能满足一个非常庞大的细分市场需求。
“组稿编著图书”在出版行业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在社科、历史、军事、科普、生活、教育等领域都十分普遍。其实最近几年十分火爆的砖头书、大全集、白金版这一类图书正是这一市场需求的反应。强劲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部分读者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更没有精力去从海量的信息、资料、数据、知识里筛选出自己需要和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组稿编著图书”正好能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求。
策划编辑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判断,确定某个主题。再组织相关人员收集、筛选、整理、组织内容、文字。最后的成书等于是某个主题的资料及知识的汇编,正好能满足大众读者对知识普及的需要。这部分读者需求并不需要深奥晦涩的理论,并不需要艰深难懂的知识,并不需要与众不懂的对问题深刻剖析和思考。他们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知识的普及。需要的只是最常规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信息、知识的内容汇编。需要的只是可以随手拿来使用,简单方便通俗实惠的工具书。专业严肃的读物终究是针对少数人的小众阅读,最广大市场还是在大众市场,在知识的中低端领域。如果不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和趣味,一味追求内容的高端和原创,反而不能适应和满足这一人群的需求,从而丧失掉大量的市场空间。任何产品都有高低两端,文化产品也不例外。并非文雅深邃的就一定是好的,也并非简单世俗的就是坏的。只有需求不同,没有好坏之分。所以盲目的,并不考虑市场需求的单纯歧视、偏见、拒绝“组稿编著图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理智的。
当然虽然是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但是在产品、选题上绝对不能低端和草率。虽然产品是在大众通俗的领域,但是如何能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如何能制作出被这个群体所接受的内容也是很大的学问。一切的工作都需要策划及编辑人员,对这个群体的深入了解及对市场的深入考察、思考,才能真正策划出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有市场活力的图书。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组稿编著图书”其实是性价比相当高的一类产品。相对的制作周期短,稿费成本较低(大部分是以一次性千字稿费形式结算)。一方面企业控制了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图书因为成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在定价上也有了更多调整的空间。这些都可以让产品制作更针对低端大众市场,让产品更低廉,更实惠,更能符合大众低端市场的消费能力。
“组稿编著图书”虽然在图书畅销榜里并不占主力,但许多图书可以长销数年。此类图书往往是在书店自然销售形成市场力,并非营销宣传的作用。这样就远比许多所谓的畅销书运作成本为低,实际的利润空间总体核算下来并不逊于畅销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但为出版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投入和市场风险。
阐述前文,并不是说原创不好,而是要明确目的,满足市场需求,切不可因为一己的偏见而意气做事。做出版虽然做的是文化,但更要做的是市场。做出版虽然理想目标是能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但更要对中低端市场有个正确认识,循序渐进,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然后逐步提高、同步提高。是否原创,是否编著组稿都不过是一种操作形式,一种达到目的的方式。而满足读者需求,换取商品利润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方式、形式都是可以调整转换的。组稿编著图书一样有自己的精彩,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一样有自己的市场,不应被打上有色的标签,不应被歧视。只做读者需要的,不做自己理想的。只有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才条件去做更成功的出版人,才能把出版真正做成一个产业,实现自己最终的理想和目标。
作者注:
原文发表在2012.10.9的中国图书商报第1883期15版中国编客。
时过4年,大全集、白金版的热度已降,但这种降低不是市场需求的降低,而是电子阅读以更廉价的阅读成本冲击并取代了一部分这类图书的市场空间。但是总要有人去做编著,总要有人做资料的筛选、整理。所以组稿编著图书永远不会消失。当然,如何在图书的制作中,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权也是极大的问题和考验。
组稿编著图书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找准定位,如何切入选题,如何查找整理资料,都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在那里都可以体现出来。越是资料信息泛滥,越能体现资料整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不是想当然的,都需要一字一句去做。虽然现在糊弄的占了绝大多数,但我想这种终将不是长久之计。不管哪个领域,做品牌都会是一劳永逸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