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撰文:沪生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听名字就是一部特别文艺的电影。但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语境中,文艺片又总是和沉闷、无聊联系在一起。
我在影院中看了不到半小时,左右两边就各走了一位观众。其中一位女生在开场时拿出手机一顿猛拍,然后就瘫倒在座位上,再然后,打了个哈欠,匆匆离场。
贾樟柯导演追求的当然不会是票房大卖,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问,本片拿什么来留住观众?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
和《海上传奇》一样,《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部带有鲜明贾科长烙印的电影。在对个人的采访之外,影片还穿插了许多看上去无意义的片段。镜头或是对准农民吃饭的脸,或是观察街上穿梭而过的普通人,或是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件……你好像看出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看明白。
或许,这就是贾樟柯一直在强调的观点:文学有电影做不到的东西,电影也有文学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些镜头没有任何语言符号,它们应该如何与人物的访谈联系到一起,完全取决于观众的自由解读。
对本片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视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让影片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
但看过本片的观众都会发现,贾樟柯想要表达的东西和“社会变迁”“中国心灵史”等大词没有多少联系。几位著名作家,比如莫言、苏童等,也在本片露了脸,在某活动上说了几句高大上的感言——有现代性啊,心灵的互相啊、社会的未来啊等等。
这些话语究竟有什么含义,应该怎么去理解,电影根本没有提半个字。本片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没有一句介绍。至于交响乐般的18个篇章是什么意思,观众也可以自行阐释。
这并不是说,本片打算形散神也散,踩着西瓜片,滑到哪里算哪里。从马烽的女儿到贾平凹,从余华到梁鸿,他们的谈话风格不同,讲出来的人生故事也各有特色,但看似漫无目的的絮絮叨叨之中,我们渐渐能看出隐藏在影像里的用意。
贾平凹
如今的读者,除了高校中文系的学者或学生,可能都对马烽和他的作品有些陌生。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等山药蛋派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用今天的眼光看,当然有点“土”。读大学时,出生在城市里的我也不喜欢赵树理的作品,觉得读不下去。
但仔细听马烽女儿以及老乡的讲述,不仅能勾勒出一个有趣的马烽形象,还能了解到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事业是怎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合作社、集体劳动、互帮互助……正是这些远离年轻人的概念,点燃了马烽那一代人。
看到这里,也就摸到了本片的门道。接下去的三位主要讲述者,贾平凹、余华和梁鸿,都是国内读者非常熟悉的大作家。你以为他们要谈早年的人生故事,或者是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又或者是对中国文学的展望?
其实都不是。
贾平凹讲,“那时年轻,什么都想写,毕业后也是什么都写一点,到1982,83年的时候,感觉这样不行,得找个方向。”所以他就回到了商洛,在村里到处逛,感觉很痛快。
梁鸿的情况也差不多。博士毕业、结婚生子、生活顺遂,但她总感觉“不对劲”,觉得这是一种“背叛”。所以,她又回到了家乡,和留在那里的老人聊聊天、唠唠嗑,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作家和故乡的关系,我们已经谈得太多了。这次要是莫言也接受采访,说起自己的“红高粱”来,说个三天三夜也没问题。
不过本片关心的显然不是文学问题,而是这几位作家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怎么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的。
余华
几个讲述者里面最有意思的是余华,真没想到他还是个段子手。但是,从牙医到作家的经历好玩归好玩,戏谑的语言下埋藏的倒是余华对人生非常深刻的理解。比如,太平间里的午睡让他思考的意义,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他笔下命运多舛的小人物。他在故乡海边思考的那些问题,都是隐喻——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不是现成的,必须要靠自己去寻找。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部电影看作一次生命的“寻根”。不是作家回到家乡才能写出来,而是他们在家乡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根基,找到了自己想要向世界表达的语言,找到了自己和其他人之间最牢靠的联系。
梁鸿一说起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就忍不住潸然泪下,她说这些东西还是“不敢碰”。这可不是在表现梁鸿的多愁善感。母亲、父亲还有姐姐,他们的苦难到底从哪里来的?这其中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们都很熟悉梁鸿的“梁庄”,但看完本片,你才真正懂得,她为什么要写下那些文字,“梁庄”为什么也是中国的缩影。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梁鸿的儿子已经不会用家乡方言介绍自己了,要在妈妈的帮助下,一句一句复读出来。如今的年轻人会怎么看待故乡?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可能不同时代的人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寻前进的方向,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梁鸿的儿子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注定不会和她一样,但小伙子也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梁鸿
在电影里,每讲完一个篇章,都会有一个普通人朗读作家作品里的金句。他们的语音语调都不标准,听上去怪怪的,但从他们格外认真的表情里,我突然领悟到,原来文学也好,电影也罢,真的不是停留在学术论文里的“解读”,早已经融化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哪有什么“正确的读法”呢?
电影是以余华的一番感慨结尾的。可以把他的话语看作点题,也可以看作本片与所有观众的一次对话。余华说,小时候故乡的海是黄色的,让他感到很奇怪:海怎么不是蓝色的?所以,他要一直游下去,直到海变成蓝色。
为什么要一直游下去?如果一直游下去,海也没有变成蓝色,那该怎么办?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文本留下的问题还一直停留在那里。电影正在呼唤我们一起去填补那些意义的空隙,一起去寻找那片能够包容个体广阔生命的海。
至于游还是不游,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从来都在我们自己手上。
(0)

相关推荐

  • 上班摸鱼,让余华写出了至今排行榜第一的《活着》

    余华有文人的气质 但没有文人的架子 看了余华几十年书,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残忍作家"的人,最近却因为过于幽默出圈了. 虽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严肃文学作家,但他一直躲在小说后头,没怎么 ...

  • 独家| 贾樟柯,他想解开中国人的身世之迷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我们发现,从<山河故人>开始,贾樟柯的创作体貌变了. 他把直指当下的匕首收了起来,套住匕首的刀鞘,就是询问历史. 历史对人类最大的悲痛在于,我们会不记得它. 我们不 ...

  • 【望安山文学】关雪冬 ||我所知道的作家作品——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观后感 (影评)

        主编:非   鱼  一.我所知道的作家作品                 贾平凹 今天我看了电影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很好看.这几个作家之中,贾平凹的著作看得多,无论是小说还是 ...

  • 人物|余华:“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余华的小说中一直有家乡海盐的元素,或是乡音,或是地名,或是人文风情,仿佛海盐就是余华小说宇宙的一个倒影. 余华近影 几个月前,余华交出了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文城>.彼时,距离他上一部长篇小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文本的单薄换不回影评人的高分 | 分辨率09

    "分辨率"是凹凸镜DOC开设的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对院线纪录片和大范围被观看的非院线纪录片进行综合评分.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被关注的渠道有限,被自由.客观.专业的评论更是困难,所以我 ...

  • 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我们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贾科长的新片.   虽然看到片名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名儿起的也忒文艺了吧,比起那些<小武>,<站台>,<世界>之类带着地气儿混合着泥土味的小 ...

  • 贾樟柯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柏林电影节完成首场展映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今日开幕,将于3月1日闭幕. 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刚结束了在柏林电影节的首场展映. <一直游到海水 ...

  • 贾樟柯新作,一直看到两眼发黑

    防雷防烂片,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 不定期专访知名导演.演员 作者 | 曹柠 偏爱 直到看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我才意识到我是多么偏爱贾樟柯. ...

  • 被海水染蓝的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这幅海报的设计精巧在于,你可以倒过来看.前提是你是用手机在看这幅海报. 01 当年在青岛生活的时候,我曾经用过一个ID: 被海水染蓝的人 曾经用它在天涯上写过小说 ...

  • 跟着你们,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第一次看一部纪录片,流了几次感动的泪水. 有些名人,是了解作品后喜欢真人的,而有些人,你不用看他的作品,单单是人,就让人心生敬意的. "主演"<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作家 ...

  • 导筒专访贾樟柯:文学应是电影人的基础,电影永远是年轻人的艺术

    Interview 贾樟柯导演最新作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已定档9月19日全国公映,官方预告片亦同时发布.预告片中,贾平凹谈及自己"终身的快乐与终身的痛苦",梁鸿回忆亲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一年到头,没进过几趟电影院,一则因为真穷,二则自己去看电影总觉得别扭,这次看电影,感谢海宁老师的赠票.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从马烽的故事开始,到贾平凹,到余华,到梁鸿,可以说是五代知识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文坛识人

    前几天看了贾樟柯的新作,据说原片名叫<一个村庄的文学>,后听余华在家乡海盐县的海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大还是黄色的,余华在海边走着走着,性质上来了,就会跳下海游泳,一直游,游到海水变蓝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文学一起游向碧海蓝天 | 新批评

    "作家们的共同经历告诉我们,文学的根在作家成长的原乡,原乡在最基层的村镇,因为村镇直接连接着大地,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中艺术得以显现." 许多观众在看完纪录片< ...

  •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似有睡意的观影体验

    国庆这几天北京一直在下雨,我去电影院看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迟到了十分钟. 贾樟柯的电影我基本都看过,对他的风格也比较熟悉,但看到目前网上的评分及口碑,我有点疑惑.对这部电影谈不上失望, ...

  • 我从来没见过一部电影出现这么多书名......

    终于有机会聊聊老朋友贾樟柯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不知道各位在刚刚过去的长假里有去看过吗?这或许是这几年来作家出镜率最高的一部电影. 2019年,吕梁文学季在山西吕梁举办,莫言.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