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生痰,肺储痰,尿排痰!除痰湿,先撒尿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伤寒论》、《医方临证指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您聊聊怎么除痰湿。

怎么除痰湿啊?告诉您,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小便。我们排小便就是除湿的最佳方式之一。

为什么这么讲啊?从我之前经历的一则医案说起。

这个患者当时是34岁,身体较为肥胖。但是他不为别的看病,为的是咳嗽。据他说,早年因为感冒而咳嗽,后来遇凉就咳嗽,反复发作。而且一发作的时候,就头晕、痰多、胃胀、吃不下饭。我看了一下,苔滑腻,脉沉细。

我稍作考虑,就开了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我告诉患者,你有个思想准备,这个药喝下去,你的尿会比较多。没关系,有尿就撒尿。

患者将信将疑。心想,这个咳嗽,看了好多大夫,走了好多医院,你这四味药就能治好吗?结果,大概两天之后,该患者来了,说药特别好用,吃下去确实尿多了,同时咳嗽也好多了。

对这个结果,我早已料知。不是说谁的医术好,而是说古方、经方的效果好。

原来啊,这个患者所患的就是痰饮病。他的脾,一定是虚的,是缺少了应有的运化之能。于是,体内的津液就得不到应有的吸收和输布,化作了痰湿。这个接下来,这个痰湿就来到肺里了。痰湿为什么会到肺里?因为从中医的生理学认识来看,食物水谷进入脾胃之后,第二站,就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来到肺。所以说,脾虚导致的痰湿,往往第一时间到肺里了。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当肺里有了痰湿、痰饮之后,就会咳嗽,吐白痰。水湿之气阻遏清阳,我们就会头晕。水湿之气困遏中焦,我们就会腹胀,吃不下饭。痰湿如果上泛到心胸部位,我们就会心悸心慌。所以心悸心慌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是得了心脏病,我们还有可能是被痰湿所累。由于我们体内有水湿之邪,不缺水,只是水不得运化,所以我们虽然口渴,但是还不想喝太多水。至于说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或者有些弦滑,那就都是水湿内蕴的典型表现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把水湿排出去啊!怎么排?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就是不错的配伍。这个方子,原名叫做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也有简称是苓桂术甘汤。原方一般是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甘草6克,水煎服。这里面,茯苓是专门利水渗湿的,白术能健脾燥湿,帮助茯苓去水湿。桂枝,能温阳化气,可以提振脾阳。水湿本来是阴邪,它是畏惧阳气的。脾的阳气足了,就有能力运化它们了。就好像刚下过雨,太阳一照,水湿就没了。这是一个道理。

这方子,出自《伤寒论》,是现代中医临床常用到的经方。仲景先师在《伤寒论》里面特别注明,说这方子吃下去之后啊,“小便则利”,就是说,小便会多起来。为什么啊?因为排尿,就是在排水湿啊。所以这方子喝下去,如果排尿增多了,就是病邪在往外排的佳兆。

从这则医案医方里面,我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经验,这就是,想要除痰湿,我们应该利用好小便这个武器。你看很多胖人,他小便是不多的,有的不爱喝水,喝水也喝不多,喝进去尿也不见得多。为什么?因为他不能通过尿来利水啊。所以说,“喝水都长肉”是有道理的,就是针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无法从小便排泄的人来讲的。

那么,怎么通过排尿来排湿啊?普通人,不会开方子,更不会辩证。怎么办?我建议你一个食疗的小办法,常服有效。这就是妙用茯苓煮粥。

其实,苓桂术甘汤里面,君药就是茯苓。服后小便增多,也是茯苓在起主要作用。咱们用茯苓15克,研末成细粉,然后同粳米50克一起,入砂锅煮粥来服用,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来服用,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用。这办法的最初原型,就是在《直指方》里面。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呢?这就是舌苔白腻的,便溏的,四肢乏力的,胸腹满闷欲呕且食欲不振的,以及动不动就心慌心悸、痰多、身体肥胖或超重的。这样的人比较适合。但是,如果在湿邪之中夹杂热邪,体现为湿热了,那就不要用了。这样的人,主要表现就是舌苔黄腻。只要舌苔黄了,舌头发红了,那我们就要不要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