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婚姻匹配度,来看现实是历史的因果循环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49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58篇。
本篇的主题,是举例婚姻中的一些案例和现实,来证明现实是历史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
现实与历史,在更大尺度范围内,很可能是一种因果循环。
因为过去发生了一件事,导致现在大概率会发生一件事。这样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循环。
这本质是一种周期论思想。
周而复始是一种朴实的智慧。
希望通过本篇的讨论,帮助大家看清一些问题发生的必然性。

1

最初从哪里发现了循环

首先,说明之所以形成这个观点的背景。
我过去工作的企业,有这样一位领导,很年轻的时候,就走上了很高的领导岗位。结果就是这位领导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很多年,因为已经很高所以没有了上升空间,也因此产生了很强的职业倦怠感。
这样的结果,成为了另外一个现实的原因。
那就是这位领导极其不赞同培养年轻管理者,认为过早走上管理岗位,会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对于个人来说不是职业生涯的幸运,而有可能是不幸。同时,晚一些让更年轻的候选人走上管理岗位,就意味着这样的岗位可以有更多经验丰富的人轮番任职,反而对提高企业总体绩效有利。
我们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在这样的认识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企业管理团队严重老化,结构失衡。
过去曾经广为提倡的“干部年轻化”,本身不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更科学的,应该是团队最好老中青结合,这样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更有利于组织。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因为生活时代的不同,观点会有明显差异。在退休制度下,太多接近退休年龄的管理者,很容易导致组织视角的严重短期思维。因为要不了几年,决策对自己就毫无影响了。
抽象掉无关细节,这一因果循环可以被描述为:因为过去产生了一个过于年轻的管理者,导致再也不会产生年轻管理者。
再把视角放宽一些,未来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年轻管理者,因为所有的现任管理者同时退休。
我把这一现象描述为现实是历史的因果循环。
这应该是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从决策者自身经历来总结原因,而非归结到个人能力。

2

婚姻中的循环

这样的循环并非只发生在企业管理中。
其实婚姻形成的家庭,这种循环更加直接。
最初是儿子和女儿,早晚会成为老公和老婆、女婿和媳妇,然后会成为父亲和母亲。随着子代的成熟,会有人成为自己的女婿和媳妇。而自己最终会成为儿子和女儿的父亲和母亲的父亲和母亲,也就是成为爷爷、姥爷或者奶奶、姥姥。
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陆续脱单,脱单相对于单身,意味着距离婚姻越来越近了。与其我一个个跟朋友交流,不如作为一篇内容来讨论。
最先要讨论父母的关系,对于子女来说,父母的关系就是原生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任何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用管理学的思维,可以分为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强男+弱女,第二种是弱男+强女,第三种是强男+强女(弱男+弱女)。
这里的强和弱,既指能力,也指对家庭的控制力和控制欲。一个家庭,总会以一个人为主。
所以这三种分别指的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为主,和男女相对均衡。
很多年之前,大部分家庭属于第一种。不是那时女性弱,而是那时女性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更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属于第二种了。
不同家庭环境下,不同性别的孩子受到的影响又会不同。
例如,第一种类型家庭,男性占主导地位。如果家庭的孩子是儿子,那么很大程度上会适应这种家庭分工,在这个儿子眼里,家庭就应该是男性占主导,自己的父亲成为了很好的榜样。这也就是对他来说的原生家庭认知。
将来儿子长大成家,组建的家庭只可能是第一种或者第三种,不可能是第二种。或者说,不会找一个能力和控制欲超过自己的女性共同生活;即便机缘巧合和这样的女性共同生活,很难幸福。因为在他眼中,男性主导才是家庭的样子。
假如第一种类型家庭的孩子是女儿,那么在这个女儿眼中,同样是家庭应该是男性占主导。在女儿长大成家后,组建的家庭也只可能是第一种或者第三种。这个女儿不会接受找到一个能力和控制欲低于自己的男性共同生活,也难以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过去所写的一篇:终身成长的分界线是超越原生家庭认知。想要超越这样的认知是很难的。
这样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如果更具体一点,就家务更多由谁来完成这件事来说。如果更多是由母亲完成的,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认为一个家庭内部的家务,就应该由母亲完成。这个家庭的儿子从小就不太会去做更多家务,而这个家庭的女儿,从小就会在这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3

在找另一半时需要的观察

对于一个男性来说,找什么样的女性成为另一半,需要更多看女性的父母特别是母亲。
一个善良、勤劳的母亲,培养出的女儿大概率是善良、勤劳的。
而如果母亲是相对懒惰的,更多的家庭重担承担在父亲身上,那么除非你自己生长在父亲同样如此的家庭——这种情况下你从小就已接受这样的家庭氛围,你在成长中对自己从来都会有相对高一些的要求——否则你们的婚姻需要接受很大的挑战。
如果母亲是缺乏善良的,那么女儿也很难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女性的善良与催产素有关,而催产素分泌是会遗传的。
认知神经学发现,催产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激素。在动物实验中,小老鼠刚出生的时候,老鼠妈妈对小老鼠的爱抚会令双方都分泌出更多催产素。如果老鼠妈妈不喜欢做这件事,而孩子又是雌性老鼠,那么当小老鼠成为妈妈以后,也不会喜欢做这件事。
一个男性找到了善良、勤劳的另一半,婚姻生活幸福的概率就会比较大,至少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了。
如果自己没有对方优秀,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家庭就会是第二类或者第三类。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下的孩子是女儿,就更多受益于妈妈。同时将来女儿寻找另一半的选择面就会更宽,不管是与自己同样优秀的还是略差一些的都可以。
而如果生下的孩子是儿子,就需要自己更努力,否则第二类、第三类家庭,将会缩小儿子成长的可能性,儿子从小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太努力,将来对于另一半的选择面会变窄。
这就是循环。
同样,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找什么样的男性成为另一半,需要更多看男性的父母特别是父亲。
一个厚重、远大的父亲,培养出的儿子大概率是厚重、远大的。
而如果父亲是相对懦弱、短视的,那么儿子很大概率也会除此。
一个女性找到了厚重、远大的另一半,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幸福生活下去。
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
比如,因为父亲的懦弱、短视,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发生矛盾和争吵。那么对于这个家庭的儿子来说,也许很早就能发现父亲身上有一部分是不值得学习的,甚至会排斥、抵触父亲。这种情况下,家庭矛盾反而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再比如,当一个人能够超越原生家庭的认知时,他有什么样的父母、在什么环境中长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为什么最好的两个人,是模式不固定,可以随时切换的?
因为对于抚养孩子来说,可以根据下一代是儿子还是女儿,调整相处方式。或者说,有女儿的家庭,妈妈应该更努力一些。有儿子的家庭,父亲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一些。
我身边朋友中,就有老公非常勤劳、承担大多数家务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是女儿,那需要慎重。因为女儿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将来一定需要找一个愿意承担更多家务的男朋友才会幸福。这样的男朋友是不太好找的。
对于儿女双全的家庭,一定是夫妻双方应该更均衡的相处。
当我们从这样的视角看待家庭时,就会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大,寻找一个更合适的另一半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一个孩子还没出生,将来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另一半,也许已经注定了。
当我们认真对待生活时,生活就会处处充满学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