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煜:词中之帝,天选之人
李煜:词中之帝,天选之人
1
天赋是怎么来的
有些天才的出现简直就是横空出世,你不知道他的天赋是打哪儿来的。李煜的天赋则完全可以用基因好来解释,它就像一条河流,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来龙去脉。
李煜的爷爷李昪从小就“状貌非常”,一副聪明像。六岁的时候,他父母双亡,被送到濠州开元寺当小和尚。当时的弘农郡王、后来的南吴太祖杨行密去寺里进香,一眼就看中了他,将他收为义子,后来又将他交给吴国大将徐温抚养。
据说李昪九岁的时候,有一次徐温命他掌灯,他借题发挥,随口吟了四句诗:
一点分明值万金,
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
敢向樽前不尽心?
这是希望徐温栽培、重用自己,话说得很漂亮,比喻贴切,寓意双关,又很应景,一看就是聪明人。他后来夺取吴国的政权,成为南唐的开国之主,虽然有种种神奇的机遇,但过人的智慧无疑是主要因素。
李煜的老爸、中主李璟虽然搞政治是他的短板,感觉他就是来挖坑的,但文才那也是杠杠的。他留下来的词不多,有些还有争议,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但从寥寥四首能够确认出自他之手的词作来看,他的文学才华非常惊人,像“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样的名句,意境之唯美,蕴味之悠长,真是让人叹服!还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中学学过《雨巷》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语文老师大多会提到这一句,这也是不折不扣的名句。
李煜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最好的基因、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平台,再加上他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使他轻而易举就拥有了最顶级的文学才华。
2
大喜大悲的独特经历
不过,旷世的才华还不足以成就李煜在文学上的辉煌,他独特的身份和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而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李煜投降后,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要他举出自己觉得最得意的一联诗句来,李煜想了半天,说的是:“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太祖不以为然地说:“满怀之风,却有多少?”言外之意,是说李煜格局太小。
这两种评价表面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赵匡胤是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跟他相比,李煜当然只能算渣渣。但如果跟那些格调不高的伶人和无病呻吟的花间词人相比,则李煜的眼界显然要阔大得多、感情要深沉得多。毕竟他的身份和经历摆在那儿,层次自然不一样。当然,王国维说“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个话就太过了,李煜还没到那个境界。
可以说,李煜如果不是南唐的国君,如果不经历那种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也就不会有他后期那些感人至深的名篇。
而李煜能成为国君,在当时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它的概率实在太小。因为李璟选定的第一接班人是他的弟弟李景遂。而在李璟的所有儿子中,李煜按年龄仅仅排在第六。而且他在少年时期除了酷爱读书之外,向往的是林泉之间的隐逸生活,对权力和政治的兴趣并不大。他的《渔父》词描写他理想中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并不是在激烈的王位之争中故意做给人看的。
然而,吊诡的是,先是太子李弘冀将叔父李景遂毒死,不久自己也莫名其妙地暴毙。而在此之前,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全都去世。皇冠就这样最终落到了他的头上。争得死去活来的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他什么也没做,却“得来全不费功夫”,轻松地“躺赢”,运气实在好得爆棚。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把这件事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看,就会发现,这个政治斗争中的“捡漏者”,其实又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倒霉蛋。
就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后周殿前司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然后开始了统一南方的大规模战争。而李煜则不可避免地成为这场大统一的历史潮流中的一个牺牲品。
他的对手太强大,跟他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在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中,他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对手。
李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赵匡胤上了一封言辞恳切而态度极为谦恭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说自己做君王“实愧非才”,人畜无害。“既嗣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就是说愿做宋朝的小弟,希望宋太祖罩着他,带他一块儿玩。
李煜的底线是保留南唐国,在这个前提下,怎么伏低做小都可以。
而赵匡胤的目标是统一天下,结束唐末以来长达百年的大动荡、大分裂局面,根本不可能容忍南唐这样一个偏安小朝廷的存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们的基本立场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鸿沟根本没办法弥合。赵匡胤只给了李煜两种选择:要么主动投降,要么被灭亡。
李煜选择了后者。
历史似乎执意要为那个时代成就一个伟大的词人,它给李煜的安排,是在一个最好的运气外面,又套上一个最坏的运气。这种大起大落的淬炼,对李煜是特别残忍的一件事,而对诗歌来说又是一件极大的幸事。词人不幸诗歌幸,真是让人感慨:“天意从来高难问”。
3
纯真深挚的情感
在作家的各样素质中,感受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因为外在世界和作家所经历的一切,要通过作家的感受才能转化为艺术形象。感受力弱的人很难成为文学家,因为不管他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都难以产生艺术的感受,也就无法进入艺术的境界。
《文心雕龙》说:“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优秀的作家,心灵随着外界的刺激而吐纳,情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鼓荡,这是感受力强的表现。
如果把作家的感受力进行分级,那么李煜毫无疑问可以列入最顶级。
叶嘉莹总结李煜其人其词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特点,即“全心全意去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这样的特点来自感受力的三个维度:纯度、强度、力度,李煜在三个维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种纯真深挚的感情,在李煜前期“轻乐”风格的词中其实也有表现,只不过给人的印象不深,也不足够打动人。到后期亡国破家之后,则表现为尼采所说的“以血书者”,其深哀巨恸、血泪悲慨,感人至深。
4
骨气
开宝七年(974),宋太祖两次派人送信给李煜,让他入朝,其实就是劝降的意思,并且明确告诉他如果不去的话,宋廷就将出兵。可以说,这就是最后通牒了。但李煜拒绝了。
这年九月,宋朝大军开始了对南唐的总攻。
开宝八年十一年乙未日(975年11月27日),金陵陷落,南唐灭亡。
城破之前,李煜其实做好了自尽的准备。他叫人在宫中堆积了大量柴草,发誓说,一旦金陵不保,“乃聚室自焚,终不作他国之鬼”。
投降后,他也没有为了求生而卑躬屈膝,可以说还是有一点骨气的。
正是这样的骨气,使他能不顾自己的处境,尽情地抒写对故国的怀念,毫不掩饰地渲泄自己的痛悼哀伤之情。
5
性格中的软弱
不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虽然有一定的骨气,却缺少血性。
据说赵匡胤在听到他要自焚的誓言后,曾不屑一顾地预言,他“徒有其口,必无其志”。
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在将李煜一行押送汴梁之前,宋将统帅曹彬大度地允许李煜自行入宫准备。当时裨将梁迥、田钦祚等人都担心李煜会趁机自尽,这样就不好向宋太祖交差。曹彬则很有把握地说:“观煜神气,懦夫女子之不若,岂能自引决哉?”就是断定他没有自杀的勇气。
有玉碎的想法,并不想屈辱地活着,但自己又下不去手,这就是李煜。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格缺陷,但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他真那么有血性的话,就不会有他词作中最高光的那一部分了。
这样想来,上天是真爱文学的,他的每一处设计都是刚刚好。
关注书韵闲话
无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