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弹琴峡中听琴音,关沟深处觅关城--再探关沟与上关城
(一)希翼有所发现的旅程
5月31日的上关城之行,无意间发现东侧山顶有5座堡砦,(参见《看长城‖上关城之上惊现五连城,上关墙之外疑存古城墙--徒步南口-居庸关-上关城》一时兴奋难平,注定以后还会有再次的踏访。
由于长城管理员尽职尽责,关城西侧的两段人字形墙体未能登临,也需要近距离地察看。
同时,从上关城归来后,查看该地的卫星地图,有三处疑似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其中两处靠近上关城:
1)上关城东山第5座堡砦附近,疑似有第6座堡砦。这座堡砦似有路径直通山下,位置大致在石化山庄北侧。
2)上关城北侧,山脊有一带连线,极为可疑,那是否会是一道年代久远的残墙痕迹?是否会是坍塌的石垄?希望有机会探察。
疑似第6座堡砦与第5座堡砦放大的位置关系。
(二)无路可通的第6座堡砦及疑似墙体
周六下了点雨,周日天气转为多云,正好可以出行。于是一个人前往上关附近,继续上次未了的探察之旅。红泥沟换乘879公交车耽误了不少时间,四桥子村下车再步行到上关,已经9点多了。
(距离起点0.33km 当前海拔360m)
上次来时,峡谷内还是干沟,这次倒是溪水汇流,潺潺有声,积水成潭。
(距离起点1.04km 当前海拔385m)
大致到了对应通往堡砦6的疑似路径处,上方林木葱郁,密不透风,又有绿铁丝篱网相隔,肯定无法通过此处登山探察了,只有留待以后有机会重走上关城东段,从堡砦5往附近搜索。
至于卫星地图上显示的疑似路径,应当是一条山谷。也许以前曾经有路,只是如今封山育林,路径慢慢地都湮没在山林之中了。
(距离起点1.43km 当前海拔395m)
继续前行不远,路网显示,该是对应那段疑似坍塌的石垄的山脚下。林木遮蔽状况如前,只是上方的山其实是挺高大的山,无法判断疑似石垄是如何分布的。
(距离起点1.73km 当前海拔410m)
前行至三堡村,人家院墙外,有台阶路通往上方,不知是否可通山上?
(距离起点2.11km 当前海拔419m)
上方一道平缓的山岭,近看高耸逼仄,远看山外有山,其实很渺小。
那道疑似石垄,按位置,正应在山脊之上。
向村民打听,并无结果,只强调不让爬山,至于是否有路通往山上,山上是否有老墙,否认的语气里,尽是没有耐心的含糊应付。
关于三堡子村,最初我联想到的是城堡,是否此处有三座城堡?四处搜索查询,并无城堡记载,却有一丝线索,原来三堡不是城堡,是三铺,与古时驿站有关,南口第一,阴凉崖第二,此处第三,故名三铺。
(距离起点2.16km 当前海拔416m)
上关城东侧的两处疑点,今天是不会有任何发现了。
继续前行,边走边想,接下来的行程该怎样调整。
(三)弹琴峡中听琴音
由于疫情管控的原因,关沟中的这条便道少有车辆行人,更多了一分幽静。雨后的山谷,溪水奔畅,水流清澈,在峡谷中激起悠扬的清音,随风弥散在空中。所以这段关沟又名弹琴峡。遥想当年,没有车辆喧扰的关沟,有驼队迤逦,不时有驼铃声叮当,此起彼伏,时光悠远,如溪水般轻缓长流,打发着商队寂寞的旅途。
下图这张老照片,正能体现当年当沟景象。拍摄角度当为自北向南,左侧为东,山崖上的建筑为魁星阁;右侧为西,图中建筑为关帝庙、观音阁。峡谷深切,崖壁陡峭,四面山势高耸入云,人如在井中观天。谷中道路平坦,有一汪积水。
这张图片取景为西侧关帝庙、观音阁,一支驼队满载货物,正行走于峡谷之中。
关沟小景之1:五桂头山洞与京张铁路隧道
关于五桂头,又说是五贵头或五鬼头、五龟头,原名乱柴沟,元末明初,有火氏(又有说霍氏)五兄弟助明攻元,未被奖赏,反被以蒙元奸细为由斩首,悬头于路侧,而得名。
五桂头之名,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五鬼头之名,却着实有些血淋淋。
此洞后辟为京张铁路隧道,早已经废弃。
(距离起点3.49km 当前海拔432m)
关沟小景之2:弥勒听音
弥勒听音在峡谷东岸,五桂头洞斜对面的东北角。这是一座元代摩崖石刻,门前建筑曾经八国联军焚烧,1986年修八达岭高速时重新被发现。石刻前面即是关沟流水,至今清流不息,故名弥勒听音。
洞龛低矮,弥勒像规模较小。
门额上题字弥勒尊佛。
关沟小景之3:重修魁星阁碑记
魁星阁当在峡谷东岸,不知为何重修碑记却在西侧。
此处遗存,一年半以前经过时,并未留意,或者没有印象了。
关沟小景之4:重修中的关帝庙、观音阁
关帝庙与关音阁当在一处,当是先有关帝庙,后有观音阁,关帝庙在下,观音阁在上。中有一座天然石洞。由于重修的脚手架尚未拆除,未能进入洞中,也未能分清何是关帝庙、何是观音阁。
关帝庙前有小石刻,似不是汉字。想起居庸关云台刻有汉、藏、梵、八思达、维吾尔、西夏六种文字,可见元代其实也是包容了多元文化的朝代(被其灭国亡种的西夏文竟然还留存其建筑上,还是有些奇怪的),这里的石刻出现非汉字,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沟小景5:五郎像
关帝庙南侧,有台阶通往上方,有五郎像,亦为元代石刻。汉化的蒙元朝庭,吸收了部分中原文化,融入了大量北方汉人,对汉人心目中的英雄,也并未避讳纪念。
这些台阶修得过于整齐,失了很多韵味。一年半以前来时,还是年代较久的石阶,混杂着泥土,形成自然的坡道。
五郎像的侧边,有多眼石榫孔,据此,此处不单纯是一尊石刻像,还应当是一座小庙,外围有祭祀的木结构建筑,类似关帝庙魁星阁。
(四)寻找川草花顶
一路思考着三条线索:一是分析上关城附近卫星地图发现的第三处疑点:石佛寺-昌平北齐长城-大庄科之间,有一列台基,放大后发现,部分台基较为规则,似为人工构筑,如下图绿色线段所围区域:
局部放大的台基。
这条线索,台基的连线间,似乎有山径相通,或许就是自石佛寺边墙至大庄科之间的连线?
第二条线索,已经故去的宋国熹老先生《明代延庆、八达岭长城、城堡修筑大致可分七个阶段》一文中说:“1984年延庆县文物管理所程金龙同志普查长城看到石佛寺东南山上有很长的石边墙。”所谓石佛寺东南山,具体指的是哪个位置?大的方位看,三堡子及其东南侧的这条山岭,也在石佛寺东南方向,从上关城至石佛寺,距离是3公里左右,因此石佛寺至三堡子村南的山岭,也并不会太远。宋老先生所指这段石边墙,会是卫星地图上分析出的三堡子村东南山岭上的疑似石垄吗?
第三条线索,萧艾老师曾经说,他从水关长城往东走,川草花顶上有碎石带。川草花顶具体指哪个位置?后来在《长城踞北》延庆卷中查到,石佛寺边墙向东的高峻的山,即为川草花顶(石佛寺最东侧的敌楼即为川字一号台)。
那么,川草花顶的碎石带,与宋老先生所说的石佛寺东南很长的石边墙,是同一条边墙吗?
于是决定往川草花顶的方向探路前行。
穿过一座铁路函洞,向东就通向石佛寺长城东段。一年半以前,正当冬季,我与老夏还有另一个女同事,曾经从此处上山,老夏在前面开路,艰难地穿越密集扎人的荆棘丛酸枣枝的障碍,终于到达水长城景区外侧东端的长城之上,中间还要翻越一两座巨石,行程可谓艰辛。在砖墙尽头,见有清晰的山路盘绕,或者是在哪条沟谷间我们绕错了路,应当有更容易登上去的线路。
砖墙尽头,连接东侧山头(应当就是川草花顶了)的,还有一截石墙,接近山顶,山径渐不清晰,荆棘愈发稠密,道路难行,于是没有再往前探。
此次才登上一面山坡,就见北侧八达岭、石佛寺城墙逶迤横亘在山岭之上,如巨龙腾跃,雄伟而壮观。
(距离起点4.55km 当前海拔530m)
先沿山径往东北方向,往上行不远,山径渐消,往上是造林的树坑,这种路就是一年半前我们所走的路,往上极为不易,何况独行。于是退回。
三叉路口处,往南坡也有一条小路。这条路随山势盘桓折转,在山脊上行走一段以后,与我们以前的轨迹相交。
上次的轨迹,也记录山顶有小路。但继续向前,山径再次消失。再往前,还是需要穿越密林,翻越巨石。
(距离起点4.67km 当前海拔549m)
往东南方向远眺。云雾缭绕处,有一列小山岭,再对照路网,通往川草花顶的路,正应在那条山岭上。而卫星地图上分析的疑似有石垄的山岭,则在又东南方向不远。
那条路的入口,其实就在三堡子村,路过的时候,路口拦了一根绳障,怕路口值班的村民看见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没有选择从那条路上山,现在想绕上去,路径其实还需退回至三堡子村。
时间已经不早,气温渐高,夏季山区多云的天气,其实还是很酷热。返回三堡子村再上山,时间问题,能走多远的问题,都影响着我的选择。
最终决定放弃本次寻找川草花顶的行动,留待以后再来。
(五)重回上关城,发现疑似瓮城
犹豫着是否去石佛寺坐车,却还是沿来时的路向三堡子村四桥子村方向走去。万一,可以登上上关城西侧呢?
行至上关城处,未见长城管理员,还真在蜂房北侧,贴近山崖的绿篱网旁边,绕上了上关城西侧。
综上,上关城或许也是有双瓮城的关城,并且,北瓮城外,或许是一道拦马墙。
(六)古庙遗址
回至南支墙南侧的台阶路,沿路上行。
在一处岔路口,有一块碑:摩崖造像,推断为元代石刻。
先往北侧察看,一片面积很大的平地,背后山坡处,有两座巨大的石柱础。
路尽,是上关城的南支墙,巨大的条石基础。上方垛墙已失,登墙处也放置了荆棘刺条。
墙体南侧,有多处建筑遗址,以及残砖。这块平整的场地上,应当有规模不小的建筑群。
回至文保碑旁,再沿台阶上行。
不久,即在山崖下,见到三尊并列的佛像。
佛像周围,均有石榫孔眼,当年应该也有建筑。
三尊造像,姿态各有不同,右侧一尊:
中间一尊:
左边一尊:
虽然姿态各异,但从其造型特征看,应当都是观音像。
石刻顶部,有装饰性的穹顶线条。
石刻造像前,也有一块平地,建起了铁栏杆,把三尊佛像围护了起来。
后来据萧艾老师分析,此处造像与下方石柱础、建筑遗址,应当是一座寺庙,此言非常有道理。并且此佛寺规模不会太小。
小结:关于上关城的再思考
1、关于东侧山顶的堡砦的所属年代
1)文保碑并未明确所属历史时期。
2)请教长城小站内资深长城专家尚方,答复没有明确其所属朝代。
3)请教密云云蒙山景区的“北齐长城”是景区认定还是文物部门认定,答复说应当是景区认定。
4)《西关志》关于上关门的描述如下:
上关六,在关城北门外八里。关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山之冲,为堡城。周围二百八十五丈。南北城门城楼二座,偏左为东西水门,各一空。护城墩:东山二座,西山二座,烽堠一十二座。
据此,并未记载东山堡砦。
5)《长城踞北》认为,上关城东侧的单边墙,与明长城特征有明显差异,敌台再往上的墙体,符合明长城砌法,对其堡砦,认为相互关联。因此,其观点应是认为该处是明代遗存。
综上,上关城东侧山顶的堡砦所属年代未有定论。如果其不是明前遗存,那么,与其特征相同的白道峪-牛盆峪山顶垭口处的数段墙体、云蒙山景区的“北齐”长城,则怀疑其属于北齐长城的推测就需全部予以推翻。
2、关于堡砦数量
《长城踞北》描述的上关城东山顶有5座堡砦,这与我们上次所观察的一致。因此,卫星地图所分析的第6处堡砦,或者不实。不过,还是应当通过实地考察予以确认。
3、关于瓮城
1)前述西关志对上关门敌楼、墩堠、城门、城楼的描述,算得上非常详细了,但并未记载瓮城,应当是没有。也未听说其他史料有相应记载。
只是对南支墙北侧的大石条残墙,还有疑问;北侧巨石(好像有驴友称乌龟石)下的灰浆,也需要再次确认。
2)正好萧老师提供一些上关城的旧照,从照片上看,也看不出有瓮城。
因此,基本可以判定,上关城或者至少明代的上关城是没有瓮城的。至于怀疑的两处疑点,还需进一步勘察判断。
4、上关城西侧,南支墙南侧,有古寺一座,紧贴城墙修建,但并不在城内,而在城外,靠近关内一侧。此寺或为观音寺。
2020-7-19,22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