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早期空心敌台的例证
关于空心敌台,一般认为由戚继光创建,其依据是戚继光的《练兵实纪》。
1、创建空心敌台以前的台
按《练兵实纪》,创建空心敌台前,“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互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雪之下,无所借庇。军火器具如临时起发,则远送不前;如收处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望奔走。大势突入,莫之能御”。
由此可见,旧式敌台上,军士暴立,一般没有铺房(较大的墩台上是有铺房的,此处所言,当指规模较小的敌台);没有可以倚护的女墙,才致军士暴立,军火器无可藏处,在台上射击,守卒难立。
2、空心敌台的改进
“下筑基与城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成熟的空心敌台,不仅是可以有空间,而且分上下层,环以垛口,既可以对虏攻击,亦可以对军士自保。
3、北京地区一些类空心敌台的设施
在北京地区,还能见到一些台,台顶有墙,与台体连为一体,建台时一并建成,内部有空间,四周有垛口,其上以草苫顶或覆以瓦片,足以让士兵遮风挡雨,火器也有可储存之处。但台体只有一层,显然与戚继光所言空心敌台尚有区别。
已经见到的这种台,可以列举的有如下几处:
1)上关城东西山3座墩台
上关城的墙体、墩台、堡砦,长城遗产网并未详细标识,只笼统地将上关城标记为一个点,一个整体。
上关城西2台
(下图为从上关城东山眺望西2台)
(以下两张清晰的图片由尚方提供,谨表感谢!)
上关城东1台
上关城东1台东立面的垛口
上关城东1台内部空间
上关城东2台
上关城东2台北立面
上关城东2台内部有空间,上台台阶当接近原状
2)密云大黄岩口附近的密云5号、6号烽火台
这两座烽火台位于北庄镇葡萄峪两侧。根据地势及墩台分布,当是控扼自大黄岩河峡谷及葡萄峪的设施。
左侧为6号烽火台,右侧为5号烽火台。
6号烽火台近景
与上关城东西山墩台类似,这座墩台有内部空间,台顶中东有瓦片。
5号烽火台近景
这座墩台有内部空间,有门,与上关城东西山墩台类似。
3)河防口东侧027号敌台
河防口东侧怀柔027号敌台,台顶四周环以垛墙。
台顶有保存较好的铺房墙体。与后期空心敌台的区别,是只有一层空间。
4、类空心敌台的修建年代
这种台,近似空心敌台,可以称之为类空心敌台,或早期空心敌台的雏形。
1)上关城类空心敌台,可以结合上关城的建与修进行判断。
根据史料,洪武元年(又有洪武二年说,有关上关的修建、迁建年代,参见活力的荒野老师《昌平上关城(居庸故关)长城穿越20201115》一文),徐达常遇春建居庸关,当为今上关。永乐二年修,景泰年间迁建于长坡店。
考虑洪武年间修建关城尚且简易,而景泰年后,防御重点不再是上关,对前期所建上关进行大规模增建类空心敌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上关类空心敌台的修建年代,当在洪武年间以后,景泰年间以前。
2)大黄岩口附近类空心敌台修建年代推测
戚继光主政蓟镇后,议改建空心敌台3000座,实际建成1000们座,皆为砖石大墙,一般分二层,上有楼橹。根据实地观察,这两座台与戚继光改建的空心敌台不符,应为未改建前的遗存,时代当早于隆庆年间。
3)河防口东类空心敌台的修建年代
河防口东侧的敌台,改建与未改建成空心敌台的台子并存,差异对比明显。如下图所示,远处为改建后的空心敌台(经修复),近处为未改建的早期敌台。
因此,这种类空心敌台,与已改建的空心敌台,并非同一时代的建筑,类空心敌台的修建年代当早于空心敌台。由于这些台处于墙体之上,根据《四镇三关志》的记载,蓟镇墙体建于嘉靖三十年,因此,河防口东类空心敌台的修建年代,当为嘉靖三十年后,隆庆年之前。
5、类空心敌台是早期空心敌台的雏形
戚继光所创建的空心敌台,是在实战中总结,既有南方抗倭的经验,亦不能排除北方长城防御体系已经出现的早期空心敌台的雏形的改进。
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