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6亿元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开工,8000多座墓葬世界少见
游客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右岸的殷墟博物苑参观。(王建安 摄影)
一位市民在殷墟遗址博物馆工地门前游玩。(王建安 摄影)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路与纺织路交叉处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工地。(王建安 摄影)
施工人员陆续进入殷墟遗址博物馆工地。(王建安 摄影)
殷墟博物苑门前的青铜器、甲骨文仿制商店。(王建安 摄影)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工作者,创造出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滝池县仰韶村的发掘拉开中国考古学的序幕,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这一新的知识系统的启蒙,中国科学考古学不久之后便在安阳殷墟宣告诞生,让我们对遥远的殷商王朝有了全新的认知。
20世纪初,因寻找甲骨的出土而导致殷墟的发现。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为商代后期王都遗址。以西郊乡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约在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商纣亡国,“更不徙都”。 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的考古工作,始于1928年,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期间曾进行过15次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1950年以来,殷墟的考古发掘持续进行,不断有重要的发现。殷墟考古发掘以来,目前共发现8000余座墓葬,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是少见的。殷墟的王陵大墓,规模宏大,杀殉众多,礼器精美,妇好墓的随葬品就达1928件。
据了解,自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以来,相继出土了宫殿宗庙区、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发掘出土的甲骨共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与象征。
1961年3月,殷墟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殷墟荣居“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殷墟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殷墟成为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面八方的宾朋、游客纷至沓来,争相探寻华夏文明的足迹。
一馆尽览殷商风华,总投资估算约10.6亿元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在日前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左岸,与洹河右岸的殷墟宫殿宗庙区隔河相望,占地面积268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包括殷墟考古出土遗迹厅、甲骨文厅、玉器厅、青铜器厅等,预计2022年年底建成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