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中医病机内在因素(二)
“气”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气推动血沿经脉而循行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二者相互依附,周流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阐述了气血之间的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而《血证论·吐血》则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血的循行,靠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反之血溢脉外,形成瘀血,气亦随之而滞。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同时衰竭,称之“气随血脱”。
1)伤气: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呼吸失调,或跌仆闪挫、击撞胸部等因素,导致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气不足,因而气的功能减退,称为气虚;二是气的运动失常,如气运行不畅或气的升降出入失常等,称为气机失调。一般表现为气虚和气滞,损伤严重者可出现气闭、气脱,内伤肝胃可见气逆等症。
气虚:是指气不足及所引起的气功能减退。在脊柱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某些慢性损伤、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等均可见到。主要表现为疼痛绵绵不休、疲倦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脉细软无力等。
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气本无形,故郁滞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气机不通之处,即病痛之所在,必出现胀闷疼痛。损伤气滞的特点为无肿胀,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气闭:常为损伤严重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闭不通。其主要表现为出现一过性的晕厥、不省人事、窒息、烦躁妄动、四肢抽搐或昏睡等。
气脱:损伤可造成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逸,而出现全身严重气虚,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属于危重病证,气脱者多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表现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脉微弱等证候。
气逆:损伤而致内伤肺、肝、胃,可造成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使气机趋向上逆的病理状态。在肺,使肺失肃降而上逆,常表现为咳嗽、气喘等证;在胃,使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暖气、呢逆等证;在肝,使肝气升动太过,出现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证,若肝气升动失去控制,甚至发生咯血、吐血等血随气逆的症状,严重时还会突然昏倒。